懷念18歲的風在朋友圈蔚然刮起,人們紛紛曬出18歲時的照片,或敘說當年意志,或自黑自嘲,或感慨時光流逝。那時還沒有濾鏡、美顏,甚至像素也是低調模糊,卻更增添了一份真。那么,18歲,我們懷念的到底是什么呢?
幺小娥是我的朋友,80后。18歲的時候,她瘋狂迷戀上籃球場上的一個男孩。買水,遞毛巾,送禮物,寫日記,做他聲嘶力竭的啦啦隊……一臉崇拜的花癡表情對著我說:“以后要能嫁給他,死也愿意!”我撇撇嘴,不以為然。后來,他們相戀了。2016年,我被邀請參加幺小娥的婚禮,新郎居然就是那個高高瘦瘦的籃球男孩,我看到幺小娥眉梢眼底數不盡的溫存幸福,那一天,她美極了。
從此后,她也將開始柴米油鹽的平淡日子,但是喧騰的操場,熱烈的臉龐,無所畏懼的初愛,該是她18歲最美的記憶吧。我們懷念18歲,大概懷念的是年少的沖動,青春的激蕩。
而與幺小娥不同,田彩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60后,18歲時,她扎著兩只粗又長的黑辮子,帶著患癌的父親進了婆家的門,丈夫只見過一次面,木訥、無趣、老實巴交。自小在莊稼地里摸爬滾打的田彩云,雖然因為勞累身材顯得愈發短小粗壯,但是一張臉卻是不經事的少女模樣。婚后第八天,父親離世,田彩云用婆家給的錢葬了父親,那一天,她沒有淚。從此安分守己,做那陌生男人的妻。2017年,田彩云51歲,即將迎來兒子的兒子,她要三代同堂了。一個大家庭,算不上富貴,卻人丁興旺、井然有序。田彩云無比滿足,她剩余的日子當是弄孫為樂了。
18歲,對于田彩云,也許有酸澀,有無奈,可是人生,又什么時候順遂如坦途過呢?我們懷念18歲,大概也不能刻意割掉疼痛的部分。
18歲,鐵了心要當兵的他,辭別心愛的姑娘去了青海;18歲,遭遇意外失聰的她,成為聾啞學校的教師。18歲的我們,稚嫩又勇敢,簡單又執著。當你哼唱著《時間都去哪兒了》,無須哭泣,因為時間不偏不倚,每個人的18歲都是人生中不可逆轉,也是獨一無二的時光。
懷念18歲的我們,當真只有18歲值得懷念嗎?當你老了,睡意昏沉的時候,是否才驚悟:每一個瞬間都如驚鴻消逝,每一次秒針的走動都值得紀念呢?
與其說懷念的是18歲,不如說懷念的是回不去的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