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游學之—問道

日記星球原創第130篇

我是日記星球140號星寶寶,正在參加日記星球21天蛻變之旅,第130天。讓每天記日志的好習慣融入到血液里,且行且快樂!

2017年月24日 星期一 晴


圖片發自簡書App

【山下的八百里關中平原】


八點整,向山頂出發,向老子爺爺的煉丹爐出發!

此時三歲的小語還在床上睡覺,因為山路比較險峻,小語媽媽沒準備帶上她,準備一個人先偷偷走到橋頭等我們。還沒走幾步呢,小語穿著小褲叉張著嘴巴就哭著從二樓跑出來了,看樣子非得帶上她了,如此關鍵的時刻跑出來,是有一顆求道心啊!

一路上,小語是歡快的跳上去的,最后還學著動物的樣子真的爬樓梯,一個十歲的大哥哥走到半路就不愿走了,一個人坐在亭子里等著我們下山。家長的理念是:走得動就走,走不動就不走了。

信念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

圖片發自簡書App


行至半山腰,小亭子里有一塊精致的石碑,碑文是一首《懷蘇亭》:劍舞有人通草圣,海山無事化琴工,此臺一覽眾山小,不待傳經意已空。這是蘇東坡在周至縣當官時寫下的一首詩。

烽火老師給我講這首詩的意境,會劍舞的公孫大娘的有一門絕技:耍劍的時候潑過去一盆水,一滴水都不會沾到她身上。草圣是指王羲之的后代唐代的懷素和張旭的行草像公孫大娘的舞劍一樣行云流水。

站在亭臺眺望山下的風景,八百里關中平原一眼望不到頭,不需要解釋,此情此景已了然于心。

圖片發自簡書App

【懷蘇亭】

順著臺階往上走,每到一處景點,坐下來休息一陣子,大人聊天,孩子們嬉鬧,在這大自然融合度高的仙山高處,道亦有道。

到達最后一處休息景點,孩子們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店家的小兒子抱出一只剛剛出生的小黑狗,小小的狗兒被捧在小小的手里,剎那間有種天人合一的和諧感,簡直太美好,拍一張照片留個念想。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繼續下一站,也是最高峰,老子爺爺的煉丹爐。烽火老師說我只要能爬到山頂就得著道了,之前每一次外出只要是遠路我都喘不上氣,總是被落在后面。

烽火老師擔心我上不去,把他的拐杖遞給我,我拿著拐杖說:“這是一根禪杖,你就是老子的化身,來點化我的。”

他笑著對我說:“你能爬到山頂,身體就一定會好,其它的都是假的。”

拄著拐棍上山,雙腿像彈簧一樣充滿了活力,也許是有人暗中指點,也許是一種暗示的力量。

很快就走到山的頂峰,老子爺爺煉仙丹的地方,羽化成仙的老子化作了太上老君,山頂供奉著太上老君廟,墻上掛著太上老君的《常清靜經》。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果登山純粹只是為了看看風景,其實哪里都一樣,看風景就是看人,看風景就是理解風景中蘊含的文化內涵,看風景是為了去身體和眼睛去觸摸傳承上千年的文明如何穿越到現在。

終南山上的植物種類是最豐富的,滿山的各類野果隨手都能摘到,站在每一棵大樹面前,我們都要恭敬的稱ta為祖先,ta們的年齡都在百年以上。

圖片發自簡書App

【百年老樹】

拜過太上老君,我們沒有原路返回,烽火老師帶著我們走了一條崎嶇的山路,途中遇見一處深山里的家庭旅館,女主人長得很水靈,一看就是被山泉水滋養過的,屋子里收拾得整潔有條理,還有現代化的淋浴,住宿50元一晚。如果為了看更高更廣闊的風景,這里確實可以住幾個晚上感受一下。

旅館的旁邊租住著一位修行人,屋子里只有一張簡單的床,除此之外,別無他物,也許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老子是最高境界的斷、舍、離。

因為當天溫度過高,那位修行人沒有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修行人的居所】

我們在她的家里買了方便面和雞蛋充饑,邊吃邊聊天,巧遇我們所住村子的村長也來了,村長79年生人,年輕帥氣,我印象中農村的村長都是老頭兒,看來是我少見識了,這位年輕的村長談吐不凡,被仙山滋養的農民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孩子們開心和的幾只雞一起玩,小語對雞說:“過來,我要抱你。”童真童趣讓每個人都哈哈大笑,我說:“如果你能抱住雞,村長今天作主就送給你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謝過女主人,我們又要出發了,途中遇見一戶人家的黃黑相間的狗,眼露兇光,還一直跟著我們,因為它看上了瑪麗莎,當它跟著我們越走越遠,眼神開始變得柔和了,烽火老師說:它只要離開了自己的地盤,我們就不用怕了。原來狗仗人世就是這么回事兒啊!今天發現這條狗還在我們家門口徘徊,不愿離去,對瑪麗莎真的是念念不舍,狗的世界和人的世界是一樣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年輕的村長】

繼續前行,路過一處山坳,有兩棟簡陋的房子面對面矗立著,左邊的房子里住著一位老者,正坐在屋子里劈竹條,氣定神閑,不緊不慢。

我獨自走到他的門前看著他,他用手指著一條板凳招呼我:“進來坐。”坐在屋子里感覺格外清涼,我問他問題,他不即時回答,我以為他耳朵背,就大聲喊著問他。他是一位獨居的老人,75歲,沒有老伴,也沒有兒女。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問他經常下山嗎?他搖搖頭。我問他一個人幾十年都住在這里感到孤單嗎?他說:“做神仙唄!”他的神態和談吐不像一個普通的孤寡老人,直覺告訴我,他要么是個農民打扮的道人,要么就是一個清靜的修行人,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不可能一個人在這樣的深山老林里住幾十年。很多在深山里居住的真道人都是衣衫襤褸的打扮。

受影視劇和小說的影響,我們眼中的道家真人都是一身道袍,長發飄飄,手拿浮塵,仙氣十足的派頭,這些描述都是虛構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佛和道的不同之處,佛要顯圣的時候會出現一些特殊的景像。而道呢,即便是道家真人站在我們面前,我們也認不出來,道家看中“緣份”二字。

這位獨居的老人最令我感到奇怪的地方是他的整間屋子里就沒有床鋪,我問他:“您晚上睡在哪里呢?”他指指對面的房子說:“我以前就住在那里。”他不直接回答我的問題。

房子旁邊的山腳下供著神仙牌位,分別是:玉皇大帝,觀音菩薩,太上老君。老人每天下午都要燒香,這是他幾十年來的必備功課。要下山的時候,我們問他往哪里走,他指指向上的路,我們說要去講經臺,他指指向下的路。

圖片發自簡書App


烽火老師說道人不會給你說破,他會讓你猜,下次我們來就往上走,走到沒有路為止,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獲。

我問烽火老師:“他晚上是不是打坐睡覺?”烽火老師說:“我們下次給他背些糧油來,順便在他家做頓飯吃,仔細跟他聊聊,你的疑惑不就解開了嗎。”

下次還會來,帶著一份好奇。

圖片發自簡書App


向回家的方向問仙溝前進,一路蔭涼,因為有小語在,一路歡歌。

我抱著小語走險路沒有摔跤,在一段相對平坦的地方狠狠的摔了一跤,一直在想,為什么會摔跤?是不是內心太容易驕傲了,在問仙溝里神仙點化我呢,做人要低調一點,做事要踏實一點。

圖片發自簡書App

【問仙溝】

經過仙棗地,有一段民間傳說:宋代初年,華山陳摶老祖偕華陰縣令瞻訪呂祖,適逢呂洞賓偕童子赴蟠桃會下界,在此與陳摶老祖揩華陰縣令相遇,呂祖從懷中取中紅綠仙棗各一枚,贈陳摶老祖的是紅棗,贈華陰縣令的是綠棗,由于縣令并不認識呂洞賓,隨手將綠棗還給童子。呂洞賓走后陳摶老祖才告知縣令送棗者正是呂洞賓,那枚綠棗實為幾千年長成的仙棗,縣令聽其言,后悔不已。真是“不識好人心啊!”旋即向山處追趕,途中遇一農婦領一女孩,問后農婦回答:見道士經過,無復回見。陳摶老祖告訴他,農婦就是呂洞賓,縣令捶 胸頓足,扼腕長嘆,“問仙不識仙!”從此以后,此溝就叫問仙溝,此地遂名仙棗地。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問仙橋】

人間是個迷魂陣,世人都在道中迷。

認假為真,不知所蹤。

問道,道在何方?

老子的一部《道德經》只有五千言,它囊括了世間萬物的真理,老子說:知我者希,則我者貴。知道我的人很少,懂我的人就更少了。

跳出文字看老子,不被文字束服,我們又活在神彩飛揚的文字里。

老子是入世的,他的思想滿足了人性,滿足了小我,老子所言適合這個時代的節奏,人人皆可入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他不記得第一次和她約會是什么時候,她卻清楚地記得:那天他穿了一件簡單的灰T,在影院3D音效的環繞下、有些粗糙的大手...
    松籽糖閱讀 242評論 0 0
  • 排序的基本概念 插入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 從空間分析:空間復雜度 o (1),只要一個元素的輔助空間用于位置的交換,...
    coderjiege閱讀 180評論 0 0
  • 夢青蛙,垂死夢中驚坐起 洗漱間,一言不滿論是非 上課遲,面不改色煮瑤柱 趕車急,驚天動地擾房客 故,自省
    覓雪尋梅閱讀 250評論 2 0
  • 即使周圍一陣喧囂 仍然感覺身邊有一片城墻 將熱鬧隔絕在外 即使內心孤寂到想聽聽人的聲音 仍然將到嘴邊的話 默默吞了...
    天秀高閱讀 308評論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