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來訪者是一個17歲的女生,姓高。她幽幽的告訴我說:“老師,我常常害怕,有時候渾身發抖,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把房間里所有的角落都檢查一遍”。我問她在成長過程中是否受到過什么影響、驚嚇、傷害之類的。她說她的家人都特別愛她,她感覺記憶當中沒經歷過驚嚇傷害之類的事情。
在征得她的同意后我用了催眠:回溯童年:就是從17歲往后倒,17、16、15…10……5……到了三歲的時候,她突然渾身發抖,開始哭泣起來。我問她現在是幾歲?發生了什么事兒?她哭著告訴我說現在三歲,這是一個冬天下大雪的晚上,也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事兒,爸爸媽媽很生氣就懲罰她,把3歲的自己關在門外樓道里半個小時,她又恐懼又擔心,感覺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這時候我告訴她:“你可以一邊哭泣一邊用自己內心那雙智慧的雙眼看著房間里的爸爸媽媽,你感覺一下他們正在干什么”。她告訴我說她感覺爸爸媽媽很擔心她。于是我問她爸爸媽媽接下來會做什么呢?她告訴我說爸爸媽媽悄悄的、悄悄的走到門口,隔著門縫在看她。在聽她。這時候我拉回她的注意力問她:“你感覺一下,當爸爸媽媽與你一門之隔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么?”這時候她停止了哭泣,告訴我說:“感覺安全,感覺溫暖,爸爸媽媽就這樣隔著一道門一直陪伴著我。過了一會兒,他們打開門把我緊緊的抱在懷里,我感覺很溫暖。我知道爸爸媽媽是愛我的。”她不再哭泣,不再害怕,感覺很好的時候,我從催眠當中把她喚醒過來。
一個人早年的記憶也許大腦不曾記得或者已經忘記,但身體會記得事情發生的時候感覺到的情緒。比如說:恐懼、害怕、憤怒等,這種記憶叫內隱記憶。這樣的情緒如果不處理,會一直影響著一個人的將來。
作者:劉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