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志摩的詩作就這個時代的標準來看,并不是寫的蠻好,尤其是和徐志摩多情的故事比較,顯得清淡了一些,但我依然每每讀個十遍八遍才倍嘗韻味。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旅英時候的作品,有著青年對愛情對未來的理解,這首詩中的許多詩句已經成為流傳的經典之作?!拜p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徐志摩的文字淡雅、多情、甚至常常太多情,念、讀、還是吟、唱字符間灑落的都是多情,或許對許多的讀著來說顯得太膩,但徐志摩的那份專注,還有他的癡情乃至專注的抒情是一種逝去的溫柔和迷惘。
再讀一遍、再讀兩遍三遍《再別康橋》,感受徐志摩駐足康橋時那番純真又癡迷的心情,在他的心底住著怎樣的一個康橋?別時離愁苦,再別寂寞行。他在等著康橋的回應,等著把康橋再一次的刻在腦海,直到雋永。
詩人是這樣吟唱的: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2
也許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一個執念:今夜愿化作徐志摩,淺唱慢吟
我沒有去過英倫,更沒有踏上康橋,我愿把康橋當做我的一個夢,一個鮮活的夢在每個難眠的夜晚伴我同眠,時刻柔蕩心波。
看一回凝靜的橋影,
數一數螺鈿的波紋:
我倚暖了石闌的青苔,青苔涼透了我的心坎;……
還有幾句更笨重的怎能仿佛那游絲似輕妙的情景:
難忘七月的黃昏,遠樹凝寂,
像墨潑的山形,襯出輕柔暝色
密稠稠,七分鵝黃,三分桔綠,
那妙意只可去秋夢邊緣捕捉;……
3
十多年前,校園的北面搭起了一座橋,它沒有康橋的秀麗,也沒有康橋的挺拔,只是在那段青澀的日子,憂傷迷惘的時候走到河邊橋下靜默的躺著,或是回憶或是憧憬。小橋流水人家,這里沒有人家,河的另一頭是瑤湖,我沒有看到瑤湖有多么的美妙,卻踩過它干涸的河床。橋的靈性全然都在這條小河,大自然的優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靈。
大學的校園生活并沒有讓我很愉快,我變成了憂郁的詩人,在這青春沖動的年齡,我卻遠離親愛的同學們獨自仰望河畔上的星空,橋邊時常有漂亮的女孩兒,她們靚麗的身影常常也讓我有想談一場戀愛的心情,然而我那詩人般的眼眸,既讓她們看到溫柔也看到憂愁,我似乎總是喜歡做我自己的夢,而不去插足女孩兒們潮氣蓬勃的意念。
你站在橋上去看人家撐,那多不費勁,多美!尤其在禮拜天有幾個專家的女郎,穿一身縞素衣服,裙裾在風前悠悠的飄著,戴一頂寬邊的薄紗帽,帽影在水草間顫動,你看她們出橋洞時的恣態,捻起一根竟像沒有分量的長竿,只輕輕的,不經心的往波心里一點,身子微微的一蹲,這船身便波的轉出了橋影,翠條魚似的向前滑了去。她們那敏捷,那閑暇,那輕盈,真是值得歌詠的。
徐志摩有康橋,我也有小橋。相信這是那個時候的一種心情,在彈指十年間流失了。今夜我再讀康橋,再念過往,只愿它是云煙,到我的夢里來,到你的夢里去,永遠永遠是夢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