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咪蒙
1、她是貌美的才女
咪蒙
2、她讓大家共鳴,找到尊嚴
在壓力更大的背景下,大家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我們要的語境未必是費腦費精力的文學,而是簡單明了的口頭語,一目了然。比如咪蒙的白話網絡文體,簡單的糙話讓我們放下緊繃神經。她的文章給了我們一個情緒出口,也讓孤獨的我們找到有人懂,有人共鳴的驛站。我們也渴望有人愿意花時間取悅我們,關心我們。咪蒙很多文章,不得不承認她比我們身邊人更愿意花時間關心我們,哄我們,在她那里,我們找到尊嚴,而不是現實里為了家而不得不迎合別人的小小小人物,委曲求全著。
不喜歡咪蒙
1、可能嫉妒她的貌美,也可能羨慕她財
貌美參照上面照片。
財,她現在的一篇廣告,可達50萬。多少嘔心瀝血自媒體和碼字人遠遠遠遠遠不及她的收入啊。
2、她讓信息內容失衡了
咪蒙的問題不是用網絡文體和糙話(傻B,賤人、腦殘等口頭鄙視詞語)展現共鳴內容,而是她所有內容都用這些沒文學含量的方式表現。前者,我們創作的內容形式之一可以有時用這樣表達,讓情感和需要得到更快滿足,但是后者產生了一個非常嚴重問題,我們內心飄了,沒有根,抓不住能沉淀下來的東西。就像暢銷書,我們讀得痛快,但不會第二遍,是消遣,而經典書籍是偉大的藝術作品,是思想的凝練和升華,我們文化的根來自于優美語言和具有底蘊的故事。
因此趙雷的民謠《成都》在漫天消遣信息里火了,一首具有故事的小城勾起了大家心中的小城,它是記憶的底蘊,厚重,純粹。沒有花式的浮夸,也沒有不雅的鄙視詞語。
同樣,《中國詩詞大會》的武藝姝,她用“腹有詩書”征服了萬千國民,以及董卿主持時的文學修養更是讓臺灣東吳大學副教授質疑是不是節目組事先準備的稿件。可見,她們的存在讓內容從一個失衡的傾斜,又返回到一個平衡,我們又抓住了可以深厚內心的精髓。
優秀的文化語言是我們的根,這是文明,更是美人氣。
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吾無間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