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出自孔圣人之口,他在暮年之際感悟自己的一生,提到三十歲“而立”、四十歲“不惑”、五十歲“知天命”、六十歲“耳順”。后來,這段精辟的人生總結成為普羅大眾的修行模板。
我們無法達到孔圣人的生命高度,卻能毫不費力地實現他的生命長度。對于現代人而言,輕輕松松地就能活到六七十歲。這樣一來,我們的前半生就有兩個重要命題:而立和不惑。
談論命題之前,我們必須明白一點:蕓蕓眾生,資質不同,每個人所能達到的人生高度各不相同。
以多數人都經歷過的學生時代為例:同樣的學校,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本,同樣的課堂,然而成績卻是從第一名排到最后一名。這個模型相對封閉,純粹,受外界干擾因素較小,所以最能體現:同樣的游戲規則下,個體差異非常大。
2.
換一種場景。幾個年輕小伙布斯同時在風口上創業:喬布斯創建蘋果,張布斯創建桃子,劉布斯創建香蕉。。。。。。最后只有喬布斯的蘋果大獲成功。
其實那些金字塔頂端的大咖們背后也站著第二名、第三名。。。。。。最后一名。不過,社會遠比學校殘酷,它只保留前面的優勝者,其余的全部淘汰。
站到金字塔頂端幾乎是多數人的愿望:在學校里成為前幾名,在公司里成為領導,在行業里成為大牛。不過,這個多數人的愿望最后只有少數人能夠實現。
3.
然而現實中,雞湯太可口,正能量太誘人,在功利、名聲的催化下,眾人熱血沸騰,以為成功就是一個模板,任何人只要按照“正確的打開方式”去奮斗,誰都能成為一個大咖。
其實,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然而,上位的小概率們總愛熬雞湯,失意的大概率們則倍感挫敗、抑郁、痛苦。
既然這樣,那么平凡的大多數又如何安身立命?這就涉及我們要談論的兩個命題:而立和不惑。
4.
三十而立,是指三十歲的時候一定要活個人樣。這個“人樣”不是名聲、地位、財富,而是經過三十年的試錯探索,明白自己是怎樣的人,處在怎樣的游戲規則,然后正式進入游戲之中,人生大戲拉開帷幕。
四十不惑,是指要活明白。從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奮斗十多年,大抵塵埃落定。大家的排序已經揭曉,安心接受各自的結果就是活明白了。可是,總有人不甘心,各種折騰,試圖扭轉命運。這樣的人很多,最后成功的例子卻很少。喬布斯是喬布斯,你是你。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們的前半生就是跟世界對抗的過程,看看自己到底能飛多高,走多遠;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我們的后半生就是跟世界和解的過程,知天命接納自己,耳順接納別人。
5.
多數人終其一生,沒有機會站到世界的金字塔頂上,馬云是馬云,我是我。不過,我們仍然能夠修建一座屬于自己的金字塔,三十而立,我們打好地基;四十不惑,我們日夜修建;五十知天命,我們達到自己的頂峰。。。。。。如此,依然是平凡而光亮的一生。
也許,這點光照亮不了世界,但能照亮我們自己的家,贏得家人的愛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