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睛想一下,孩子眼中的你是否是笑臉盈盈的?若不是,就要反思了!
很多父母總是在爭奪家庭控制權,慢慢的,就會變成從爭奪家庭瑣事的控制權轉移到控制孩子。特別是很多對丈夫不滿、得不到融洽關系和不被呵護的母親,更趨向于控制自己的孩子。給孩子自由快樂的成長環境,需要父母之間沒有怨言相對,沒有惱怒和絕對的操縱。
我有一個朋友,嫁給他丈夫的時候,就有頗多不滿,這樣的情緒漸漸轉嫁到自己孩子身上。比如,一次丈夫買了一條魚,因為錢沒帶夠還是其他什么原因,魚買的很小,在朋友眼里一萬個嫌棄,照她的話說,“孩子他爸買了一條魚,煮出來全是刺,根本沒有肉!”,聽她說那餐飯在她絮絮叨叨之下吃的很不愉快,而她老公似乎也習慣于悶頭吃飯,既不哄也不回擊,她的內心總是那么不快樂。而這些孩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他眼里,媽媽就像一個炸彈,一碰就炸,還是避的遠遠的好,即使有時候表面看起來母子親熱,那也只是短暫的表面。聽起來多么悲哀!
在她的“威嚴”之下,孩子表面上看很聽話,內心卻越來越脆弱,在家里不敢提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為根本就提了也白提。漸漸的,孩子只會對母親說“嗯。”雖然母子相安無事了,但是孩子卻越來越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自我擔當意識。
這里有一則寓言:一只美麗的蝴蝶不小心飛進了一個房間,而房間里有一扇明亮的窗戶,于是蝴蝶就不停地在窗戶邊上尋找出口,但是因為窗戶是關的,其實他是不可能通過窗戶飛出去的。但是她直到精疲力盡也沒有離開這扇玻璃窗,最后死在玻璃窗的凹槽里。而在玻璃窗的邊上有一扇半掩著打開的門,這扇門就是蝴蝶起初飛進來的地方。
大家看了可能覺得蝴蝶死得很遺憾,但是這樣的事件,在每個家庭都有可能發生。不僅僅是蝴蝶、其他一些飛蟲,還有可能是家里的孩子。
父母的威嚴慢慢就像這扇窗戶一樣,在孩子的心中有了絕對的地位。結果孩子以為看見了窗戶就是光明。其實父母畢竟不是天空,不能明亮寬敞到可以給予你自由。在父母的威嚴籠罩下,最后只會活得沒有自己。
蝴蝶的飛翔就如孩子想要逃離父母的控制卻逃不出,但父母跟孩子畢竟不是蝴蝶和無情玻璃的關系。只要父母肯放手,可以告訴他門在哪,也可以為他打開這扇窗。
我曾經有一個大學同學,非常厭惡她的媽媽,每個寒暑假都不愿意回去。因為她的媽媽總是怨言相對:“我養你這么大,你給過我什么?你知道為了你讀書,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為你付出了多少嗎?”她不斷的通過怨言給孩子增加負罪感,而不是有意識引導孩子反饋給她一些表達感恩的禮物或者話語。
其實假如母親可以換個角度想想,自己的女兒畢竟考上了大學,再苦再累也是開心、自豪的,覺得自己的女兒是最棒的。父母是孩子最在意的人。有了父母的表揚,孩子才會更棒,否則孩子心里總缺點什么,在愛與被愛方面永遠長不大。所以,也就會出現不知感恩的情況。
雖然說母愛是絕對的,但因為你的抱怨和指責,讓她對你的愛是猶疑的,甚至是被屏蔽的,因為你的指責多過了對她的夸贊,自然她就不再覺得你有夸過她,覺得你是個悲情的母親。
一個沒有幸福感的母親,怎么會培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漫漫人生路,若是沒有一顆快樂心,那孩子的未來會是什么樣!所以做父母一定要快樂、寬容,有自己的圈子和感興趣的事情,才不會去控制孩子,也不會帶給孩子太大困擾。你的快樂也會帶給孩子快樂和被愛的感覺,他依賴你、喜歡你,自然就會想辦法表達感恩。研究證明,快樂的母親,孩子更聰明。
如果實在有事情導致了不快樂,告訴孩子,這段時間心情有一些不好,希望他能諒解。不要把壞情緒傳染給孩子,《圣經》上說:“苦樹只會結苦果子”,一味地以負面情緒來主導生活,只會讓下一代也深受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