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37年8月,當日軍的炮火向豐子愷故鄉浙江石門鎮逼近時,豐子愷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已經不復存在。炮彈落在費了半生心血建起來的緣緣堂附件,豐子愷一家開始流離失所,奔波輾轉的日子。
不見諸惡,只見眾苦
? ? 為了獲得生存,豐子愷攜著家眷仆人十六人,必須從水路上逃往桐廬。躲過炮彈,一行人在六和塔下的小茶館碰頭,買了炸粽子,喝了幾碗茶。茶店老板趁機拉攏生意,對豐子愷說了一些恐嚇的話,說什么船難雇,錢江大橋要被炸,無法行駛。
? ? 茶店門外走來一女子,說有一只船,到桐廬只要七八十元。豐子愷嫌價高,坐不起。老板就下了逐客令,說你們這幫人,坐在這,占了位置,影響生意,趕緊走開。原來這女子,就是老板娘。夫妻倆串通一氣,想從豐子愷身上好好撈一把,希望破滅,自然怨從心生。
? ? 豐子愷只能讓平玉和章桂去別處找船。最后找了一艘只要二十五元的船,便能送豐子愷他們到桐廬。找到船后,豐子愷付錢給茶店老板,看見他臉色頹唐,衣裳襤褸,便對他產生同情,認為老板的不仁,都是這世道所致。
? ? 原本以為一路上,可以順風順水,可是船行到江中,船老大開始威脅豐子愷,要求加價,之前付的十五元不算,到了桐廬要另外支付四十五元,要不然,船就在江中,不走了。沒得選擇,豐子愷只能答應船老大的要求。
? ? 到了桐廬,豐子愷半夜投靠馬一浮先生,那船老大跟著到馬先生的客廳前,要求支付船費。一旁的平玉見了,憤怒地揪起船老大的領子說:“你半夜敲詐好人,信不信我立馬送你去警察局。豐子愷見了,趕忙勸平玉住手,說不怨人家,都是戰爭惹得禍。
? ? 船老大嚇破了膽,經過眾人的調解,最終還是按照原價支付。
全仰仗一個“緣”字
? ? ?豐子愷逃到宜山,給浙大的學生上課。日軍的戰火,還是蔓延至此。豐子愷只能拖家帶口地逃往貴州。汽車運輸緊張,豐子愷一家只能分三路各自搭車,然后到都勻在聚合。
? ? 豐子愷帶著岳老太太,妻子力民,還有一雙年幼的子女,被困在河池的旅店。旅店老板因為久仰豐子愷的大名,所以多他照顧有加。當豐子愷擔心萬一敵人打到這里來,他人生地不熟,該怎么辦。老板安慰他別急,如果愿意可以跟他到山中的老家避難。豐子愷感激地同意了。
? ? 到旅店老板的家鄉,正值他父親七十大壽,豐子愷幫忙寫了一副對聯。因為對聯一時半伙,干不了,所以拿到人行道上曬,由管賬先生看著。
? ? 河池汽車加油站站長趙正民見了這副對聯,經過詢問是豐子愷寫的,親自拜見豐子愷,并答應要派車護送豐子愷全家到都勻,但前提豐子愷要為自己作畫。豐子愷一向喜歡自由作畫,這樣被強迫著作畫有點難受,但一想到趙先生的慷慨幫助,還是心甘情愿地替他畫了一幅墨畫。
? ? 因為一幅畫,而不費力氣坐上了汽車,豐子愷的浙大同事稱這次逃難為“藝術的逃難”,豐子愷認為這一切都是“緣”。
? ? ?無緣之人,豐子愷是不會輕易給他作畫的。比如,豐子愷逃到了遵義,羅莊財主羅徽五久仰豐子愷的書畫,多次登門求畫。豐子愷不喜歡與這樣的人交往,所以也多次拒絕。羅徽五的母親去世,邀請豐子愷去喝酒寫挽聯。豐子愷中午剛好喝過酒,見他來了,起身到屋內,說了一聲“我喝醉想睡,你且離開”,然后關上了房門。
女婿落淚,珍珠落地
? ? ?七十歲的岳母一直跟著豐子愷顛沛流離。在六和塔那段路,由于岳母年歲已高,纏著小腳走不動了,所以豐子愷只能重金雇了一個壯漢背她老人家。因為老太太胸口貼著壯漢的后背,都要喘不過氣了。后來,只能重金訪到了一頂轎子,才解決了問題。
? ? ?要從杭州逃往江西、湖南,只能步行。豐子愷擔心岳母走不動,所以只能托付給自己的友人黃賓鴻。黃家也有個老人,正好有個伴。與岳母分別時,豐子愷內心難過極了,七尺男兒,卻無法供養一個老人,將她委棄異鄉深山里。毫不夸張地說,一夜之間,豐子愷白了頭。
? ?后來經過河內,發現無論水上的船,還是路上的汽車,都暢通無比。豐子愷就讓妻子力民和長女陳寶,立即到黃賓鴻的家,接岳母。逃難中,家人再次團聚,豐子愷內心無比激動,他發誓再也不會讓家人四處分離。
? ? ?從長沙到桂林的路上,豐子愷一家是乘坐汽車的。岳母得了腎病,一小時要拉小便好幾次。沒有辦法,只能在車上隨身帶了一只便桶。車子一顛簸,桶內的味道撲鼻而來,這樣的逃難生活,不是一個“苦”字能形容。
? ? ?豐子愷的岳母最后客死在重慶的沙坪小屋,終年七十六歲。豐子愷將她安葬在沙坪小屋的附近,因為是畫家的岳母,所以盜墓者認為有許多陪葬的東西,偷挖了墳墓,沒有任何貴重的東西。直到解放后,岳母的棺木由豐子愷的長子華瞻押送回浙江桐鄉安葬,才魂歸故里。
? ? ? 豐子愷對岳母的孝順是天地可鑒,戰爭中的逃難生活是艱苦的,但女婿的關愛,讓岳母對這份痛苦的感受頓減兩三分。就在岳母去世時,豐子愷也流著淚為她送終。俗話說得好,女婿落淚,珍珠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