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劇荒的時候,新劇不斷,但是能看進去很少,所以會回看以前的“經典”。
高中時的數學老師,借用當時《士兵突擊》這個劇鼓勵大家,當時說的最多的是,不拋棄,不放棄,鼓勵大家要為高考而不斷努力。那時候小,從沒過多的思考。如今也算是快奔三的人了。再看此劇,不敢說深有感觸,但是有點感同身受了……
|當兵還是繼續讀書
第一集,其實是有些矛盾的,但是其實也為后面伏筆了。三多其實是想繼續上高中,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他還告訴了史班長,其實以前成才經常抄他的,赤裸裸的說明了,村長家的“成才”典型的愛耍小聰明。可是三多的爹希望兒子們當兵,前倆都沒當成,就剩這個“龜兒子”了。三多不想再讓爹罵自己,繼而就想被選中當兵。現實生活中就是這樣,年輕人在兩者皆可之間,往往不知道選擇哪個才算更合適,于是在家長的影響下,選擇了一條,家長期待的路。
|不是誰都能遇到,愿意在人生路上好心幫助自己的人
不得不說,史班長對三多的人生很重要。愿意招他入伍,在心里答應他爹幫他帶兒子,愿意在全隊不理他的情況下幫他承擔錯誤,教他從笨笨的到會干活,從老末到全能標兵,甚至最后因為他,退伍復員。
在新兵連,連一向欺負三多的成才,都愿意幫他這個奔老鄉想辦法能留在連隊,不去養豬。
三多曾經說過,班長,你像我哥哥,我大哥幫我說話,我二哥幫我打架。這是一種依賴,也是一種信任。后來伍班副,高連長,指導員,袁朗,吳哲等,都幫過他。
善良的三多,終會得到,來自這個大環境下的溫暖和幫助。
|兜兜轉轉,還是會回到屬于他的地方
新兵連,表現好的,分配的好;表現的真揪心的,如三多,被分去了草原上的五班。即使來到了草原上的五班,他似乎依然沒意識到自己被“放逐”了,還在找有意義的事做。在五班,新兵蛋子三多被老兵油子煩感,煩他在這片離團部很遠的草原上執著的遵守著一個兵該有的一切紀律,和原來的四個老兵格格不入。這里能看出,三多是個自律的人,是一個能保持住本心不變的人。
老馬班長面對不開竅的三多,始終沒能直說,后來還想帶領大家向三多看齊。一次下雨和三多的談話,偶然間讓他得到了修一條路的“指示”。三多實在,也想找點有意義的事干,于是把團長當年沒修成的這條路修出來了,并且得到了團部的重視,被團長接見了。團長其實是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的(張干事的捏泥人和刻章也是醉了),結果把三多派到了裝甲偵察連,又回到了新兵連連長高城的鋼七連,而且又回到了史班長的羽翼下,又見到了老鄉成才。
是金子,總要發光啊,只不過,要經歷些時間。
后面的事,也很曲折,三多也想過要復員,要離開部隊,可是終究,還是在部隊扎下了根。
|別再混日子了,小心讓日子把你們給混了
這句話是老馬班長說的,覺得說的特別好。李夢在草原五班,對每個人聲稱要寫一本萬字小說,拖了很久也沒寫成。每天他們四個老兵,不搞內務,不按作息規定活動,總在打牌,昏昏度日,還好記得按時站崗。在偷摸想給一個人修路的許木木搞點破壞的夜里,終究沒能下的去手。
混日子的他們,被到來不久的執拗、頑固、不開竅的三多,帶回了一個兵的常規“模式”。
我們,很多人,似乎每天也在混日子,不是說非要像三多一樣干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才算不混,只是似乎缺乏一點內心能夠讓自己覺得更有意義的事。雖然三多說,俺爹說,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而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