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她和他初次見面便結婚了。
在那個連溫飽都成問題的年代,她家算不上是富裕人家,但也不會吃了這頓沒下頓,日子過得還算勉強。
他家是當時人們所說的偏山里的地方,家里貧窮。以前的人要結婚找對象,不像現在那么難,沒有很多的要求。
盡管這樣,像她這樣的人,其實可以找到日子過得稍好些的人家,但沒有,他是她父親親自給她找的人,大概是當時覺得他老實肯干,會吃苦的一個老實人,不會浮浮躁躁。再加上他家是在比較偏的地方,不會有多余的喧囂聲音,人較淳樸,堅信這樣的人只要婚后兩個人一起努力,哪怕現在日子差點,慢慢會把日子過好的。
于是,沒有過多的相處,兩個人見過面就這樣結婚了。
婚后兩個人相敬如賓。她從一個不太會做家務的人,慢慢的學著去做,每天早出晚歸,打理家務,喂養家畜,山里割柴,田間勞作,面對生活的艱辛,繁瑣的家務,她沒有任何怨言,就這樣一個一個腳步,踏踏實實過來了。
婚后一年,他們的孩子出生了,是個女孩,大抵還是有些傳統思想的,想有個男孩,可惜天不遂人愿,后來連著生了三個孩子,都是女孩,便沒有再生了。
四個孩子,還有家中老父母,可想而知,命運又給他們拋來了更大的難題。
就這樣,艱辛又任何,日子還是要過,兩人比以前更加拼命了。尚未過中年,兩人身體便漸漸不好起來了,病痛開始顯現。盡管如此,他們也沒有向命運屈服,向生活投降。
幾十年如一日,從艱苦的生活一天天過來,父母逝世,孩子成人,慢慢到了適婚年齡,看著一個個女兒出嫁,兩人相視而笑,互望著彼此眼眶濕潤了。
兩人又像是回到了當初結婚時一樣,除了偶爾會想念和擔心女兒外。兩人還是一如既往的保持生活原樣,沒有好好聽子女的話,想享清福。可是,兩人操勞了一生,早已將這些融入到生命中成為一部分。
我們都知道,人終有一死,然而身體比她好的他還是丟下了她,獨自一人離去。所有人都能理解她,但又怎能感同身受,她心里的哀傷悲天慟地,天塌心死。每個人都想,找一個能跟你攜手伴一生的人,一個在任何時候永遠也不放棄你的人。會的,會有那么一人,伴我們一生,愛一生,幸福一生,不是不出現,只是早晚的事。
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執子之手與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