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看這篇文章的伙伴們,請你們回想一下,是否對父母說過對不起?是否對情人說過對不起?當然分手時說的可不算。又是否對閨蜜好朋友說過對不起?也許你會說:為什么要說對不起,我又沒有對不起他們什么。可是誰又敢否認自己從來沒有傷害過他們?從來沒有愧對過他們?人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在人間走一遭,裹一身大大小小的錯誤與遺憾。所以,人注定要犯錯,要與身邊的人有著千絲萬縷的愛恨情仇。霍桑的成名作(紅字)的故事背景,就是發生在清教徒原罪主義盛行的時代,什么是原罪主義?原罪就是說人生而有罪,要對上帝滿懷愧疚,通過做好事,禁欲來贖罪。當然,相信馬列主義的我們不信奉上帝,也不需要這種轟轟烈烈的向天下倉生贖罪的,遙不可及的目標,在我們身邊最小的,最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對愛你的人說一聲:對不起。
? ?
2016年2月初,我把大姐的電動車弄丟了,我很難過,坐在路邊大哭,立馬給大姐打電話哭著對她說:對不起。別人很不能理解,這有什么好哭的,丟的是你親姐的東西,又不要叫你賠,她的就是你的啊,都是一家人。是的,按大多數人的思維,這種想法沒有錯,可是我并不是這種傳統觀念。他們并不知道,正是因為丟的是親姐的,我才哭的稀里嘩啦。他們并不知道坐在路邊的時候,我腦袋里想的是,車丟了,姐姐去上班就要早起半個小時,就要穿著高跟鞋走路,就要擠公交,就要給她帶來很多不方便。我很愛她,我不想看到她這么不方便,如果當時丟的是一般朋友的車,我一定不會難過,就像大家常常說的,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對這些普通朋友的愧疚可以用錢彌補,他們方不方便也覺得無所謂。可是如果是你很愛很在乎的人,你的愧疚用錢彌補不來,你假惺惺的眼淚也彌補不來,只有那種發自肺腑的,情不自禁的眼淚,想想對對方造成困擾于心不忍的眼淚才彌足可貴。那是一種愛的表現,因為愛你,所以一旦不小心傷害到你,我會愧疚,可是,大多數人都把這種對至親至愛的愧疚給淡化,一切傷害都認為理所當然,總覺得,誰叫你愛我,愛我就要承受我的一切,包括無理取鬧,包括頭也不回的傷害。
? ? ? ?
? ? ? ? 中央電視臺有一檔素人真人秀節目(變形計),講的是一個貧困地區的孩子和一個富家頑固子弟,為期一個星期的互換家庭的經歷。幾期節目看下來我們發現,每個出生富裕的問題少年少女,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肆無忌憚的傷害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傷他們的心。而對外面的酒肉朋友稱兄道弟。“對不起”三個字的分量比肩“我愛你”三個字。我們往往動不對就對朋友說“我愛你”,使得這三個字在朋友之間顯得有點廉價。比如麻煩同學給帶個外賣時,我們會說:謝謝你哦,我愛你哦。客套話,人家聽了就過去了,也沒有心思去衡量這句話里面的含金量。
? ? ? ? ?小時候,父母經常教育我們打擾到別人,給別人造成困擾,要說對不起。可卻從來沒有教育我們這里的“別人”不僅僅是別人還包括身邊愛你的人,包括父母。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至親至愛排除在外。我們不小心踩到陌生人的腳,會低著頭說,對不起。我們不小心打翻別人的東西,會愧疚的說,對不起。即使是情侶之間也是到分手時,要形同陌路的時候才愧疚的說對不起。而對于父母,姐妹,熱戀中的情人,我們卻把“對不起”三個字緊緊的拽在手里。拿父母的手機玩,不小心摔壞了,淡淡的說一句:媽,手機壞了,你再買一個唄。有事耽誤了約會,淡淡的說一句:我們約會取消吧,你快點回去。扔下另一半在餐廳凌亂。其實,如果我們在這些話前面加三個字---對不起,效果是不一樣的。“對不起”三個字包含著你的愧疚,包含著你對他或她的在乎,散發出來的是愛的光芒。
?
? ? ? ?如果你真的愛身邊的人,在乎愛你的人,記得做錯事,真誠地跟他們說聲對不起,表達你的愧疚,表達你因為愛而產生的愧疚。對不起的價值并不低于我愛你。沒有人天生有責任去承擔你犯的錯誤,人生而平等,所有的義務,以及“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都是人類社會的規定。所有父母對孩子的包容,都是物種血緣天性的指導。但這些不應該成為我們理所當然傷害至愛的借口。傷害了愛你的人,請愧疚一下,請說出對不起,請不要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就應該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