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荊州十年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赤壁之后的周瑜和前期相比,簡直就是判若兩人。從赤壁開始,周瑜就謀劃著打南郡,伐益州,馬不停蹄的忙活。但是赤壁之前的周瑜,七八年時間就在東吳靜養,除了打了個黃祖,動也不動。按理說從劉表手中奪得荊州的難度,應該遠遠小于從曹操手中奪取。但是那么多年周瑜就在劉表邊上待著,碰都不碰他一下。原因就是時機未到。

過早和劉表動手,不僅會消弱自身的實力,搞不好還弄個兩敗俱傷。而且過早動手會令曹操警覺,如果曹操真把東吳當做同級別的對手,嚴肅對待的話,東吳就真的木有一點兒勝算了。周瑜在赤壁之前很刻意的保持了一種低調的狀態,不僅瞞過了曹操,連自己主攻都瞞過了。孫權在赤壁之前到處向人咨詢戰還是降的問題,問了一圈,連諸葛亮都咨詢到了,都還沒想起他來。最后還是魯肅忍不住了,提醒他把周公瑾招回來問問,孫權這才想起來還有這么個人。

由此可見周瑜童鞋是很會隱忍的,時機未到的時候他不會貿然出手。但是一旦準備出手,就勢在必得,“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用來形容他還是很形象的。時機永遠都是留給那些已經做好準備的人的。一輩子都在抱怨沒有機會的人,致死都不會明白這個道理。由此推斷入川肯定是經過他深思熟慮以后的決定,不可能是簡簡單單拍腦門拍出來的。這么個人他一旦決定了做什么事情,LZ就相信他已經做好了準備。

周瑜入川的可行性分析

把上面LZ那一大通八卦都看完了的筒子們,其實應該已經可以自己分析到結果了。LZ這里就簡單的8幾句完事兒。

周瑜入川本身是沒有什么風險的,只是個時間問題,劉備用了一年,LZ給他三年應該夠用了。LZ推翻前面的意見,準備一年以后再出兵。LZ現在認為出兵越快越好,最好在半年之內。

先分析一下周瑜入川的客觀條件(和日后劉皇叔入川作比較):

1)劉璋昏庸無能。不論對周瑜還是對劉備來說,這點都是首要條件,也是必要條件。

2)張魯一直都在漢中和劉璋作對,也沒有差別。

3)東吳的實力和兵力勝過劉備很多,而且又都是剛剛參加過赤壁和南郡一役的精兵。

4)周瑜個人的軍事才干遠勝劉備。

5)周瑜手下的將領有:程普,黃蓋,呂蒙,甘寧,凌統,相比關張趙雖然略有不如,但也差不太多。

6)法正,張松獻計,LZ估計應該也會獻給周瑜。張松本來就是個四處賣主求榮的投機小人,先找曹操當靠山,然后在劉備得了荊州之后又改投劉備。法正原為益州牧劉璋屬下,未受重用,與孟達、張松友善。張松因私結于劉備,就極力拉法正入伙。張松借擊張魯為由,勸劉璋請劉備入川,并力薦法正出使荊州。“正辭讓,不得已而往”。但他一經與劉備相結識后,深感劉備之“雄略”,遠勝劉璋,遂與張松“密謀協規,愿共戴奉”。按照這個分析,周瑜也挺“雄略”的,名氣又大,脾氣又好,模樣也不討厭,如果肯折節相交張松,法正的話,搞定的可能性也是挺大的。

7)四川多山路,不便于馳騁,“北兵”的特殊優勢少了不少。東吳一向缺乏馬匹騎兵,江東戰士也多以步兵為主,入川倒是受不了太大影響。

8)劉備的最大優勢就是:哀兵必勝,上下齊心,勢在必得。比較這點周瑜和他也差不多,仔細分析了一下權瑜的關系之后,感覺孫權對周瑜還是非常非常信任的。

9)如果周瑜去取西川還有個麻煩就是劉備在公安,應該不會太老實,乖乖的等著周瑜回來。這就要看周瑜入川以后的走勢了,如果周瑜一帆風順的能夠把西川輕松搞定,劉備就只能自認倒霉,該干嘛干嘛去了。一旦周瑜遇到大麻煩,或者曹操南下孫權抵擋不住的話,劉備的機會就來了。

周瑜入川的風險其實不在自己,而在東吳:孫權是不是能搞的定?周瑜在赤壁自后對曹操的判斷就是,他一時半會兒緩不過勁兒來,所以入川要越快越好。曹操大敗之后馬上就有能力繼續打硬仗(如馬超)肯定是周瑜所沒有想到的,但這也不算是錯誤,畢竟曹操也是個大大的異數,也是獨此一份的。

但是即便是曹操還有能力打硬仗,周瑜入川也會令曹操很為難的,他給曹操出一個大難題:管,還是不管。如果管,怎么管?曹操在赤壁之后基本上已經擬定國策:休養生息,不準備打大仗。如果周瑜入川曹操不管的話,就是眼睜睜的看著他做大了。如果曹操管的話,又有兩種可能:1)打張魯,占漢中,與周瑜決戰于益州。2)打東吳,或者荊州,攻其必救。這兩種方案各有優缺點:

1)的優點:張魯比孫權好打,而且曹操比周瑜更加威名遠揚,一旦兩軍相遇于蜀中,劉璋投降曹操的可能性更大。

1)的缺點:打張魯需要的是速度,曹操必須立即出兵。一旦周瑜已經入川,再打張魯就困難重重了,有可能和對抗劉備是同一個結果。而且周瑜的軍事才干遠勝劉備,周瑜對益州的執著也和劉備不相上下。一旦兩軍相遇,曹操未必能夠占到便宜。

2)的優點:東吳或者荊州一旦有危險,周瑜必須回師去救,這樣還可以玩一個孫臏圍魏救趙的時候玩兒過的半路伏擊神馬的,打個漂亮的伏擊戰。

2)的缺點:東吳已經贏過一次,有經驗了,再也不會像當年那樣舉國上下人心惶惶了。從孫權在周瑜死后的狀態來看,權主攻進攻別人雖然不行,但是防守還是守得住的,防御戰打得很給力的說。一旦打東吳,攻而不克,就會是個大麻煩。損耗自身國力不說,周瑜在益州可就真的做大了。

曹操如果想管的話,兩種可能都可以,這就要看當時的具體情況了。但是不論是那種方案,丞相都必須做好打硬仗的心里準備:周瑜對益州是抱著志在必得的心思的,孫權守護東吳和荊州更加會性命相拼。這兩個地方都不好打,而且一旦決定打一方,就自然放棄了另一方,需要好好權衡利弊。如果想兩邊都打,那結果肯定是輸定了。

丞相如果決心要打,就要恢復到前期那種殺伐果斷的狀態里面,高手過招打的已經不再是方法和手段,更多的是心態:誰更有自信和決心。不論周瑜還是孫權都是此種高手,馬超遠遠不能和他們相比。如果丞相還是像后期那樣三心二意,抱著騷擾一番的心態去的話,肯定是要無功而返了。

6.5.

權肅——人生若只如初見,卻道故人心易變

關于魯肅的戰略LZ前面其實也8過不少,這里只是再補充一部分?!敖枨G州”這件事情究竟是對還是錯,LZ在本篇文章結束的時候還會有一段小評論。LZ在這只還想多818魯肅本人。LZ個人雖然對魯肅的戰略方針不很感冒,卻也沒有說它肯定就是錯的,LZ只是認為它過于保守而已。

LZ對魯肅主要的批評其實并不是保守,而是他:心存僥幸。不論什么高明獨特的戰略思想,但凡存了個僥幸心理,終究要落于下乘。

LZ舉個例子,蔣中正童鞋直到最后關頭,還依然把希望寄托在美國人身上,希望他們能夠最終對GD宣戰。為了得到美國人的支持,他可是煞費苦心,外交,政治,軍事所有能用上的手段,無所不用,但最后還是落空了。他沒有明白一個道理:不論交情多么好的盟友,相互之間也只可以利用,不可以依賴。

魯肅沒有想要依賴劉備,但是他寄希望于劉備能夠吸引曹操的注意力,拖住曹操再次南下的步伐。結果居然正好相反:曹操一次劉備都沒有碰他,整天在東吳這邊晃來晃去。

魯肅個人的人生悲劇就在于看錯人了。其實說他看錯人了也不太正確,他看的還是很準確的,但是他沒有看到人性中變化的一面。雖然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是人的性格上終究也是有變數的:如果曹操永遠都是那個戰神一般的曹操,如果劉備永遠都是那個屢戰屢敗的劉備,如果孫權永遠都是那個曹操一來就需要考慮是否投降的孫權,那么他借荊州給劉備,無疑是周瑜死后的最佳選擇了。郁悶的是魯子敬差不多把所有人都看走眼了:曹操再也不是原來的那個曹操,劉備飛出了雞窩立馬變成了鳳凰,而權主攻的才干在周瑜死后簡直就是突飛猛進,日新月異(沒了依靠,只能自己干)。當曹操再次來犯的時候(第一次濡須口戰役),孫權那份處亂不驚,從容不迫就已經隱隱有帝王風范了。

魯肅最最看走眼的就是自家的主攻孫權,這也是他最大的人生悲劇。在東吳一眾君臣里面,魯肅應該是最不看好孫權的才干的一個,他的“榻上策”就說得很明白:有揚州,荊州足矣,然后可以稱帝了。魯肅出主意“借荊州”給劉備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認為孫權搞不定,而且他認為自己也搞不定,還不如干脆借給別人。換了主攻是曹操,魯肅無論如何都不會出這么個主意。

這也不能都怪魯肅,其實連孫權的親哥哥孫策都不看好孫權能有什么大的作為,認為他只能夠保守江東,做一個土皇帝而已。東吳人眾里面最看好孫權的人還是周瑜,他認為孫權可能不會進攻別人,但是防守應該沒問題。所以他才會提出入川的方案,把那么重大的責任放在孫權肩上。(權主攻日后對周瑜的思念愈舊彌深,至死不忘,和這一點也是大有關系的)。

孫權在借出荊州之后馬上就后悔了,孫權的后悔和不甘心,肯定是魯肅之前所沒有想到的。權主攻是個很奇怪的一個人,才干雖然不高,志向卻還不小。他自己那么一個膽小的人,卻喜歡開拓型人才,他一生最喜愛的兩個人:一個周瑜,一個呂蒙,全都是開拓性的鷹派人物,可惜都不長命。

魯肅本來是極得孫權寵信的心腹,在此之前孫權對他的重視程度僅在周瑜之下,還在張昭程普呂蒙之上,周瑜死后魯肅更加成為了朝中第一人。但是再看魯肅“借荊州”以后的情形就不一樣了,自從孫權開始后悔以后,魯肅就已經不再屬于東吳核心決策層了,他也再沒有被受過重用。LZ前面提示過,東吳中期的兩次重大戰事,一次是濡須口會戰,雖然最終沒有打起來,但是事先不可能知道;另一次是孫權攻打合肥。兩次重大會戰都沒有魯肅參加,但是兩次都有呂蒙參加,修建濡須口也是在呂蒙的建議下實施的。魯肅一直就駐守著陸口,和關二爺一起混日子。其實當劉備入川以后,駐守陸口的任務就已經沒有那么緊迫了。

7.

第二次荊州爭奪戰——從關羽北伐襄樊,到呂蒙白衣渡江

上次我們說到,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上半年,劉備成功占領了漢中,將曹操的勢力趕回到了關中,然后開了一個大大的Praty,自稱漢中王。這個時候的劉備達到了他的人生頂峰,占據了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按照“隆中對”給他既定下來的,以荊州和益州為基礎的戰略根據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從劉備“借荊州”以來(公元210年),一直到公元219年劉備稱王,荊州都處于一個和平時期,除了湘水之約這一個小小沖突以外,沒有重大變故。在此期間別的地方都在打打鬧鬧,但是這里一直都處于關二爺的管制之下,穩如泰山。這一和平景象就在劉備稱王之后,馬上有了一個急轉而下的變化:還在同年,關羽就令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令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自己率軍離開荊州北伐曹魏,攻打駐守樊城的守將曹仁。

7.1. 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818關二爺的脾氣

在開始八卦打仗之前,有必要先818關羽童鞋的脾氣,以及他在這一段荊州和平期期間,和他的鄰居東吳君臣的關系,因為這個關系多多少少左右了日后東吳對魏和蜀戰略取向。

先說說關二爺的脾氣,LZ前面提到在劉備漢中拜將的時候,“以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后將軍,馀皆進位有差”。關羽聽到了黃忠居然和自己齊名很不服氣,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還是被費詩勸解了一番才罷。

遠在劉備平定益州的時候,關二爺就曾經為了馬超來降的事情詢問過諸葛亮,問他馬超這個人的才干可以和誰相比“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知道他脾氣大,就回答他說:“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馬超文武雙全,雄烈過人是人間英雄,屬于淮南王英布和梁王彭越之流,可以和張飛并駕齊驅,但是還比不上閣下美髯公之絕倫逸群也)。關二爺“省書大悅,以示賓客?!保↙Z:關二爺還真能被人忽悠,孔明先生也真會忽悠人)。

當初,魯肅駐守陸口的時候,曾經勸孫權為了抵抗共同的敵人曹操應該安撫關羽,與其同仇敵愾“以曹操尚存,宜且撫輯關羽,與之同仇,不可失也?!保↙Z:新三里面魯肅的一番“連劉抗曹”以及“連曹抗劉”的辨證是主編自己給加的,歷史上的魯肅木有提出過如此“縱橫辯證”的理論)。

這時候孫權為了結好關二爺,派遣使者為自己的兒子求娶關羽的女兒“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竟被關羽罵了回來“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關于這段歷史只有《關羽傳》里面有記載,東吳方面沒有陳述,那句很有名的“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雖然是羅貫中的杜撰,但也不太離譜,按照歷史上的關二爺的性格分析,他很有可能會這么罵人。

歷史上的關二爺的確脾氣不小,驕傲得都已經開始惹人討厭了。新三里面的關羽雖然不很符合演義中的形象,倒是更加符合歷史原型。

7.2.

關羽北伐襄樊之——水淹七軍

上回說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下半年,關羽令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令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自己率軍離開荊州北伐曹魏,攻打駐守樊城的守將曹仁。三國志中有關關羽北伐的記載,不論從整體來看,還是看它的細節描寫都挺奇怪的,疑點重重。LZ后面還會詳細滴818這些個疑點們。

先把這些個疑問放下暫且不提,開始8關羽攻打樊城的過程。關羽圍攻樊城的駐軍曹仁,曹操派左將軍于禁和立義將軍龐德等七軍趕來救助。然后就是關二爺此生最為光輝燦爛的一次戰績:水淹七軍?!八推哕姟钡膽鹂冸m然輝煌的,但是關二爺贏得過程卻是有些莫名其妙,而且還頗具戲劇性的,挺值得818。

曹仁命令于禁和龐德駐扎在樊城北面。到了八月份,下起了大雨“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數丈”,漢水泛濫,平地里漲了數丈,把于禁等七軍全部淹沒了“于禁等七軍皆沒”。和演義中描述的有出入的是,史書中記載的“水淹七軍”是天降大雨所至,并不是關羽決堰放洪的緣故。

這時候于禁和其他諸將“登高避水”,關羽趁機“乘大船就攻之”,于禁等人無可奈何投降了關羽。唯獨龐特童鞋“在堤上,被甲持弓,箭不虛發”堅決抵抗。“自平旦力戰,至日過中”,關羽攻擊的更加激烈,等到箭用光了,短兵相接,龐德“戰益怒,氣愈壯”。然而“而水浸盛,吏士盡降”龐德孤身無助,沒辦法“乘小船欲還仁營”,結果路途中船翻了,弓也沒了,“獨抱船覆水中”,被關羽擒獲。

LZ評論:雖然水淹七軍不是關羽刻意所為,但是作為駐扎樊城襄陽那么多年的守將曹仁童鞋,難道就不知道八月份容易下雨發洪水嗎?還讓于禁等人屯兵于城北低洼地帶,豈不是沒腦子嗎?所以他也要為水淹七軍失利負一些責任滴。關二爺北伐樊城都帶著船去,就說明他已經做好了發洪水的準備,很有些先見之明。

龐德被擒獲后,“立而不跪”,關羽對他說:你哥哥就在漢中,我想提拔你做將軍,為何不早早投降?龐德大罵關羽:“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LZ:口才,氣概都很不錯地說),關羽最后斬殺了龐德,曹操聽說后痛哭流涕滴說:“吾知于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邪!”,把龐德的兩個兒子都封為列侯。

于禁童鞋投降后被關羽遣送到了公安關押,等到關羽被孫權截殺后又落入了孫權的手中。直至曹丕稱帝,孫權稱藩的時候,才把于禁送回魏國。此時曹丕見到于禁“須發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頓首”,寬慰了他一番,把他“拜為安遠將軍”。日后曹丕準備讓于禁出使東吳的時候,令他走之前去參拜一下曹操的高陵。此時曹丕早已命人將“關羽戰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畫在了高陵房屋之內,于禁見到后慚愧悔恨,發病而亡,“慚恚發病薨”。

LZ評論:丕殿啊,您比權主攻還不厚道啊!!!!太不厚道了!好歹人家也是元老級人物,為你家也立過汗馬功勞,何必呢?難怪后人們喜歡把那些個不厚道的事情往你身上安。于禁童鞋可不是新三里演的那樣沒用哈,也是曹操手下數得上號的一員猛將,只可憐他的一世英名啊,也付之流水了。在《三國志》中,因陳壽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合為一傳,并在評論中寫道:“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所以他們也號稱“魏五子”或“五子良將”。

LZ前面說過,此番關羽出兵北伐疑點眾多,現在可以拿來818了。

1)LZ的第一個疑問:LZ一直都很想搞明白:關羽這次出兵北伐是私自做主呢,還是得到了劉備的授意?一來LZ找不到任何劉備有令他出兵的指令,二來LZ也看不到劉備對他此番出兵有制止的意思,三來LZ更加沒有找到蜀國與其配合的戰略性動作。既沒有命令,也不制止,更不配合,這個兵出得很是莫名其妙?。?/p>

按照“隆中對”的戰略意圖:“。。。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也就是說:首先要等待時機“天下有變”,然后有一位上將從荊州出發北伐,劉備自己帶領益州人馬出秦川攻打關中,然后就“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但是這次關羽北伐不論如何不符合“隆中對”的計劃。一來LZ沒有看到有神馬時機,二來劉備貌似也沒有出兵益州攻打關中的意思,沒有益州方面的戰略性配合,關羽怎么敢擅自出兵?這個仗打得太奇怪了,關羽和劉備二人的舉措實在令LZ大惑不解,哪位磚家知道內情的請給解釋一下吧。

不知道是不是和蜀國不設史官有關系,其中很多蜀國當時的意圖都不明了,它的戰略規劃和實際情況互相矛盾,不合邏輯,只可惜后人永遠無從得知緣由了。

2)LZ的第二個疑問:“七軍”到底有誰?按照《三國志?魏書?于禁傳》引胡三省注,應該有“太祖征荊州,以(趙)儼領章陵太守,徙都護軍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蓋以襄陽重鎮,故特留重兵以守之?!?/p>

按照這個說法,曹操手下的名將們如張遼,張郃,李典等人全部都出動了,規格很高的說。襄陽是許昌門戶,一旦襄陽失守曹操就必須考慮遷都了,所以曹操如此重視它也是很正常的,但是為神馬沒有一點兒有關其他人的記錄捏?

而且《于禁傳》里記載不僅有“于禁等七軍皆沒”,而且還有“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也就是說于禁等七軍不僅全都被淹了,而且也全部都投降了(還是只有于禁一個人投降了?其他人干啥去了?)。但是按照《張遼傳》中的描寫:“遼未至,徐晃已破關羽,仁圍解”,那么張遼根本就沒有參加此項戰役。而且其他人如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日后也都好好的在魏國當官,沒見到有投降的記錄???那么這個所謂的“七軍”是上述的“七軍”嗎?如果不是的話,那么這個“七軍”到底都有誰呢?

3)LZ的第三個疑點,為什么天降大雨導致的洪水,只淹沒了于禁的軍隊,而關羽自己的軍隊卻毫發無損?據LZ考察,于禁和龐德應該駐扎在樊城北十里之地的罾口川(今趙家橋)、鏖戰崗、余家崗到團山鋪一帶。這一帶是由于漢江改道而形成的低洼地區。但是即便是他們這兩個駐扎在樊城北部的軍隊被淹也就罷了,為什么其他“五軍”也都被淹沒了呢?難道“七軍”全部都駐扎在樊城北部,曹仁到底是怎么安排的?

這段歷史被陳壽童鞋記錄得挺莫名其妙的,他這樣寫,我們也就只能這樣看了。后人們再也沒辦法知道具體詳情,只能靠猜了。

7.3.

關羽北伐襄樊之——樊城守衛戰

上回說到了在公元219年下半年,關羽童鞋領兵北伐,八月份趁天降大雨,漢水泛濫在樊城城北水淹七軍,將于禁等一干人等生擒活捉,唯獨龐德童鞋誓死不降被殺。

這回還接著說,時間還是同一年,沒完呢。關羽水淹七軍之后乘勝追擊,急攻樊城。此時的樊城城墻因雨水太多,“往往崩壞”(LZ:三國時期的城墻看來還是以土坯茅草外加磚瓦筑磊的居多哈。樊城如此之兵家必爭之地,它的城墻都會因為大雨而損壞,應該不是完全的磚瓦墻。哪位專家考證一下吧?。?。

這時候樊城城內人心大亂,大家都很害怕勸曹仁趕快跑吧:“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圍未合,乘輕船夜走。”此時汝南太守滿龐挺身而出說:“山水速疾,冀其不久。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復國家有也,君宜待之?!保ㄋ疄哪昴暧?,很快就會退去。如今聽說關羽已經派別將去了郟下,自許昌以南全部都人心惶惶。關羽之所以不敢北上,就是因為怕您截殺他的后路。如果您現在跑了,那么洪河以南,都不再是我們的了,所以您還是老老實實呆著吧)。LZ小注:滿龐也是個厲害人物,第三次孫權北伐合肥就是栽在他手上的。但是請不要問LZ,一個汝南太守在樊城干啥哈。

曹仁認為很有道理,“乃沉白馬與軍人盟誓,同心固守”(LZ:這才是一個統帥的風采,新三里面呂布仗著自己有赤兔馬,不顧將士們死活的將軍,是木有人肯跟他的)。當時城中只有駐軍數千人,關羽乘著船繼續攻打樊城(洪水夠大的)“立圍數重,外內斷絕”。關羽同時派人圍攻襄陽的駐軍呂常,“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皆降于羽”。

7.4.

權蒙論徐,荊二州——圖霸中原,還是固守江東

同年十月份,在樊城岌岌可危的時候,陸渾民孫狼造反,附庸關羽何其遙相呼應。一時間關羽威名大盛“威震華夏”。曹操親臨洛陽,和大臣們商量遷都,以避關羽的鋒芒。丞相軍司馬司馬懿,西曹屬蔣濟建議他說:“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于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愿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后,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LZ:司馬懿童鞋看得很準滴說:孫,劉二家的聯盟看上去親密,實際上卻是貌合神離。孫權看劉備不爽不是一天兩天了,如今劉備得志如此,孫權肯定更加生氣??梢越腥巳ソ习菰L孫權,許諾給他割地稱藩“割江南以封權”,攛掇著他在背后攻擊關羽,如此一來樊城之圍可解了。

曹操一聽,哎呀這是個好主意啊。江南神馬的本來就是孫權的,只是他本來是寫了降書順表的人,如今不過就是再把這個名分還給他而已,于己一點兒損害都沒有。

早在關羽北伐之前,呂蒙就曾經極力建議孫權出兵奪取荊州,他提出的方案:奪取荊州后,可以令征虜將軍孫皎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游兵萬人循江上下,呂蒙自己占據最前沿北據襄陽,這樣就不怕曹操過來了。而且他說:劉備君臣狡詐反復,不可依賴,如今他們不向東發展,是因為您圣明,和我(呂蒙)尚在的緣故。有朝一日等他們真的強大了,豈不是晚了?(LZ吐槽:呂蒙童鞋真敢吹大氣兒啊,白帝城是川蜀門戶,襄陽是許昌門戶,這都是些神馬地方!他想要把人家的門戶全部都搶過來,居然還不是為了圖謀天下,而只是為了更好的防守,實在是太木有出息了。更何況一方是曹操,一方是劉備,在三國期間想要攻打一方就要和另一方保持友好關系才好。他的方案居然是兩個都要得罪,如果不是心里真的沒譜的話,就是吹大話了。)

等到關羽真的出征離開荊州以后,孫權又一次權詢問他:“今欲先取徐州,然后取羽,何如?”

呂蒙這時候回答他說:如今曹操遠在河北,主力全部都屯兵于幽、冀二州,還沒來得及顧上東面。徐州的守軍不值一提,去了肯定可以攻克。但是徐州的地勢平坦,適合北方“驍騎所騁”,如今就算您現在奪去了徐州,日后曹操肯定會來和我們相爭。即便屯兵七八萬人,也未必是曹操的對手,還不如盯死了關羽,奪取荊州,這樣對我們來說更容易防守“全據長江,形勢益張,易為守也”。孫權同意了。(LZ繼續吐槽:看來呂子明不是心里沒譜,他就是在吹牛皮,哼。)

呂蒙上書說:關羽北伐留下來很多人駐守荊州,是因為怕我(呂蒙)突襲他的后方。趁我平日里多病,可以以治病為名假意返回建業,關羽聽說,“必撤備兵,盡赴襄陽”。這樣我們就可以將大軍悄悄滴渡江“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孫權依計行事。

呂蒙回建業的途中路過蕪湖,遇到了定威校尉陸遜。陸遜問他:如今閣下和關羽接壤,如何可以走開?呂蒙忽悠他說:“誠如來言,然我病篤?!标戇d又說:關羽本來就盛氣凌人,又逢此大功,肯定會意驕志逸。他只顧著北伐,不曾防備于我,再聽到您生病的消息,就更加不與防備了,如果我們出其不意突襲他,可以拿下荊州。呂蒙繼續忽悠他說:關羽很勇猛,又長期占據荊州,恩信大行。如今他“膽勢益盛,未易圖也”,就趕快溜走了。

等到呂蒙回到建業,孫權問他誰可以代替他的時候,呂蒙極力推薦陸遜,說:“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而未有遠名,非羽所忌,無復是過也。若用之,當令外自韜隱,內察形便,然后可克?!?/p>

孫權聽從了呂蒙的推薦,“召遜,拜偏將軍、右部督,以代蒙”。

陸遜到了陸口以后,為了麻痹關羽還寫信給他“稱其功美,深自謙抑”,關羽看了以后更加大意,完全不把他放在心上,撤走了荊州的駐兵北赴樊城。

看到時機已到,陸遜報告說可以開始了。再加上關羽得了于禁的若干兵馬以后,糧食不夠吃了,就擅自開取了東吳的官倉米。孫權就以此為借口,準備派“征虜將軍孫皎與呂蒙為左右部大督”,征討關羽。一接到這道命令,呂子明童鞋就不高興了:如果您認為孫皎行,您就派他;如果您認為我行就派我。當初您派“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督兵攻江陵”,雖然軍中一應事務全都由周瑜做主,但是程普自持老將,而且名義上又都是同級官員,結果“遂共不睦,幾敗國事,此目前之戒也”。孫權這才恍然大悟,感謝他說:那就派你為大督,讓孫皎做后備隊即可。

7.5.

權蒙——第二番荊州爭奪戰的戰略意義

在繼續八卦白衣渡江之前,LZ先對這一段權蒙的對話進行一番小評。前面那面那位木劍星空童鞋對此已經發表過一篇評論,LZ在這里也來818。

權蒙此番討論的內容雖然是應該奪取荊州,還是奪取徐州,但是它卻映射到當時東吳君臣的一個核心的戰略方向:想要染指天下,還是固守江東!

即便是在周瑜死后,東吳依然有兩次繼續擴張的機會,其中一次就是現在,另一次是在夷陵大戰之后。就這三次機會的風險和難度評估,LZ會在夷陵大戰之后做出一番總評價。

LZ前面提到過,孫權這輩子最喜愛的兩個人,一個是周瑜,一個是呂蒙,兩個全都是鷹派。這點從側面也反映到孫權雖然才干“戰不足”,但志向卻是不小。權主攻不肯簡簡單單只做一個接手父兄基業的“富二代”,他還是很希望此生能夠有一些自己的建樹。所以在擴張領土的問題上,孫權心里是非常支持他們的。

孫權本人的問題就在于,他是一個性格,志向和才干都太過于矛盾的人。單單分析他頭兩次北伐合肥就可以看出:第一次失敗于膽略不夠,不敢和敵軍主力直接交手;第二次失敗于決心不夠,想當年周瑜打南郡打了一年,孫權第二次率十萬大軍北伐合肥,才打了十天就撤兵了。他缺乏那種勢在必得的決心和殊死一戰的勇氣。另一個很大的問題就在于孫權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卻沒有一個自己獨立的,很明晰的戰略目標。以上種種矛盾導致了孫權雖然心里非常支持鷹派擴張領土,但是又會做出“借荊州”這種非常鴿派的決定,然后后悔不迭。

回到權蒙的話題,如果說歷史上的孫權也有一個“知心的人”的話,那么這個人無疑就是呂蒙。相比權瑜這一對放眼整個中國歷史都是極品的CP組合,權蒙這對CP雖然還不是極品,在三國里也算得上是一等一的最佳組合之一了,很可惜被新三給拆了個干干凈凈。周瑜的資質太高,他的才分,眼光,韜略和膽識,都令孫權只能努力地跟上他的腳步。權蒙的關系和權瑜相比雖然沒有它那么輝煌耀眼,但卻更加和諧友愛。呂蒙是孫權真正同心同德的“知心伙伴”,他們兩個才干相當,志同道合,從眼光膽略來看都屬于同一級別。

回到一開始的話題:奪取荊州,還是奪取徐州。孫權直到如今還沒有整明白周瑜當初為什么放著偌大的荊南四郡不顧,下死力氣攻打一個小小的南郡,周瑜是為了要謀奪東吳日后最最重要的戰略根據地:益州。如果不想入川,單單奪取南郡的地盤是沒有用的。

如今想要攻打徐州的意義也是一樣的:徐州是位處于黃河流域的中原腹地,相比荊州,徐州更加是一個歷朝歷代的兵家必爭之地。如果奪取了徐州(暫定肯定可以攻得下來),而不準備繼續圖謀中原的話,單單奪取一個徐州對于東吳來說,不僅無用,反而有害。正如呂蒙所言,東吳必須派重兵駐守徐州,因為曹操日后緩過勁來肯定想把徐州奪回,而東吳又未必就真的能夠守得住。所以東吳一旦準備攻打徐州,就不可以再給曹操以喘息的機會,要打就必須要打死,起碼也要打個半死不活才行。奪取了徐州之后,東吳必須繼續揮師中原,與劉備聯盟謀奪另外青、兗二州,把曹操的勢力起碼趕到黃河以北,或者甚至消滅它。這樣一來三國一強兩弱的狀況就會被徹底打破,三家將會從新劃分國界,變成勢均力敵。

攻打徐州的優勢

當時的時機看上去很好,按照呂蒙的話講:如今曹操遠在河北,主力全部都屯兵于幽、冀二州,還沒來得及顧上東面?!敖癫龠h在河北,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LZ:看來曹操自從“借荊州”之后就把孫權看死了,東邊根本不設重要防線了)。

如果東吳北伐會給曹操出一個大大的難題:曹操的主力已經屯兵西部,準備對抗劉備。如果東吳來犯,必須調遣兵馬向東抵御東吳的進攻。這一來一回的時間不說,如果劉備趁曹軍大部隊行軍的時候,突然出兵益州,曹操將會陷入來自東吳,劉備,關羽三向受敵的一個非常非常被動的局面。這個方案一旦成功實施,把曹操的勢力趕往黃河以北的機會大大滴存在,這樣東吳就會終于從割據一方的局面脫穎而出,參與到逐鹿中原的爭奪戰中去。

如果東吳趁此時機北伐的話,不僅可以打曹操一個措手不及,而且由于劉備方面還沒有做好出兵益州的準備,東吳更加可以先下手為強,趁天下大亂的時機為自己更多的占據一些有利的地盤,為了日后的格局定調打下伏筆。

攻打徐州的風險

攻打徐州不僅有優勢,同樣也有很大的風險存在。首先東吳必須確定打徐州肯定能夠打得下來,如果參照東吳數次攻打就位于家門口的合肥的戰績,LZ對此持保留意見,大家可以對照地圖看看徐州離著東吳有多么遠。孫策死后的東吳,只有在周瑜的手上能夠靠著打硬仗來攻城掠地,此番呂蒙白衣渡江奪取荊州,靠的都只是偷襲的手段。所以不論徐州的守軍有多么少,不論曹操東部的防線有多么差勁,東吳成功奪取徐州的可能性,LZ也只給他五成勝算。相比之下東吳成功偷襲荊州的可能性幾乎是百分百。

第二點就是如果東吳決定了奪取徐州,就必須放棄荊州。如今已經有了三國的雛形,東吳必須聯合一方共同對付另一方。按照孫權的想法,還想著兩個都要得罪,先打徐州再打荊州,簡直就是異想天開。為了一個不一定能到手的徐州,放棄唾手可得的荊州,是需要最高決策者有膽量承擔風險的,但是不論孫權還是呂蒙,誰都不敢冒這個風險。

第三點即便是東吳成功地奪取了徐州,也準備揮師中原,也要做好和曹操打硬仗的準備。而且他們還有一個競爭對手就是劉備,劉備自從入川之后數年來一直都征戰不停,手下的精兵勇將們更加比東吳多不知道多少。如果劉備出兵益州,加上關羽出兵荊州,他們的攻勢會非常強大,東吳和他們相比能夠占到多少便宜,不能知曉。一旦自己這方面受挫,而劉備軍團得勝的話,對于東吳的結果有可能會是個滅頂之災。

LZ的結論:奪取徐州對于東吳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從曹操手中奪取黃河南部地區的一部分,把天下繼續三分,令大家實力相當。如果仗打得特別好還可以繼續揮師北上消滅曹操,和劉備二分天下。對于東吳最壞的結果就是,一旦北伐失利,自己這方就會變成最小最弱的一個,很快就會被別人吞并。而如果奪取荊州的話東吳則穩當老二,曹操還是老大,把劉備打回老三(LZ猜測:孫權當時也沒想到劉備日后會有那么大反應,有關這個LZ以后再8)。

如果說周瑜是一個有些浪漫主義色彩的理想主義者的話,呂蒙則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現實主義者:飯要一口一口吃,地盤要一個一個占,一個地方不僅要攻得下來,也還要守得住才行。呂蒙非常清楚地知道:啥東東是自己搞得定的,啥東東是搞不定的。就憑著自己和孫權倆人,圖謀天下神馬的就表想了,但是以東吳為根據地,奪取荊州,盡長江之所及,穩穩滴當個老二還是木有問題滴。按照實際情況來看荊州當時是座空城,唾手可得。而且孫權對“借荊州”事件一直以來都有一種惡氣難出的郁悶,外加上關二爺又是那么滴惹人討厭,于情于理東吳都會攻打荊州的。

呂蒙奇襲荊州而不攻打徐州,這個戰略方案看起來雖然保守了些,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按照東吳當時的國力和人才儲備來看,LZ感覺不是完全不靠譜的東西,更說不上是大錯特錯。LZ引用一句另外一位天才軍事家袁崇煥的十六字名言:

“戰雖不足,守則有余;守既有余,戰無不足。”

世上能夠做到第一句的人很多很多,夷陵之后的三國后期,三個國家幾十年相互膠著不下的狀態就是對這句話最好的闡釋:任憑誰都打不過去了。而能夠做到第二句話的人極少極少,這就是一個高手,和一個高高手的區別。天才不是每個人都能當的,但是一個人只能當人才,當不了天才也不能算作是錯誤吧?

7.7.

白衣渡江

回說到還是公元219年東吳君臣在權衡了一番利弊之后,最終決定放棄攻打徐州,而是趁關羽大軍不在的機會,奪取荊州。為此孫權命呂蒙為統帥,令他帶兵出征,這就是著名的白衣渡江的故事。故事的情節本身其實挺簡單的,但是和之前前后后的若干個疑點相結合起來,還是有不少可以八卦的東東。呂蒙首先是回到了潯陽做準備工作,這個木有疑問。

LZ小注:早在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孫權就把江夏郡分置出了蘄春郡,領尋陽隸荊州。十四年(209),孫權命呂蒙為尋陽令,也就是說呂蒙在潯陽呆過一段時間,對于他的地理位置是很熟悉的。(南朝史料以前的潯陽都被寫作是尋陽:“潯本水名,在江北,南流入大江。漢因以名縣,而江遂得潯陽之稱?!薄吨袊沤竦孛筠o典》)

有關這段故事的具體地理位置和出發點,史料中和演義里有不少沖突,也因為前面的xiyun_cn 童鞋對此有過一番評論:“至于長沙,如果是從岳陽出發的,沿長江走水路的話,距離比江夏還近一半。據說岳陽樓就是魯肅的點將臺,看看地圖就知道魯肅眼光的毒辣!”

也就是說,按史料記載呂蒙是從潯陽(湖北黃梅)出發的,而演義中的這個白衣渡江的出發點則變成了岳陽(湖南長沙),因為演義中的江夏那時候還不屬于東吳。這個到底是咋回事兒捏,LZ有必要仔細調查一下。

LZ把xiyun_cn童鞋提供的地圖放大一下看看哈。按照這份地圖來看,如果從潯陽(湖北黃梅)出發的話,那么呂蒙需要從今天的黃梅出發(九江以北,大概位置應該在地圖上“揚州”的州字左下方,臨近紫色邊界線的蘄春郡附近),如此看來這個距離可是不短哈。如果是從岳陽出發的話,距離確實是短了些,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在南郡境內,在敵人的眼皮底下操作,這樣做的話風險不小。但是如果當時的南郡幾乎就是空的,所有主力都屯聚在江陵的話,那么這樣做也未必不可以。

圖片發自簡書App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237評論 6 537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957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248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356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081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485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534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720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263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025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204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787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461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874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105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945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205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比較周瑜,魯肅則是一個更加奇怪的家伙。歷史上的魯肅形象和演義中以及電視上的魯肅有很大區別。《三國志-吳書》描寫魯肅...
    藥卿閱讀 962評論 0 0
  • 2.8. “借荊州”的一個后續小故事——“披發入山”事件 按照《資治通鑒》的時間安排,這是一段用倒敘的形式寫的故事...
    藥卿閱讀 1,638評論 1 1
  • 一、前 言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蜀將關羽于先主劉備在沔陽稱漢中王后,親...
    滄一海一聲笑閱讀 5,023評論 3 5
  • 劉備屯兵在陽平關,曹操差遣“夏侯淵、張郃、徐晃等與之相拒”。劉備派遣“陳式等絕馬鳴閣道,徐晃擊破之”?!皬堗A屯兵廣...
    藥卿閱讀 647評論 0 0
  • 沒什么好說的不是真的沒什么好說的。 重點不在沒什么,而在好說的。 有的時候你想說一千句話。 但是不合適。或者不想說...
    霓衣風馬閱讀 228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