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載《素書淺注》

谷城山人黃石公授

韓人張子房受

宋人張商英參

今三杯水淺注

緣起:素書從出生到傳播都頗具傳奇色彩。該書乃秦時隱士黃石公所作,在圯上授于張良,苦讀養(yǎng)性十年,學(xué)成之后(也有人說得其一二),出來輔佐沛公助其奪取天下。子房功成后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愿未被呂后批準(zhǔn),后薨書亦不得傳!五百年后晉亂,有盜發(fā)子房墓,于玉枕中獲此書,上有密誡:“不許傳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賢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傳,亦受其殃。”此后、該書才得以廣傳四方!素書共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字字珠璣、言簡意深、切而不迂、有益人事,得其一二即可受用終生。愿天下君子共享之!

正文

《原始章》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注:道德仁義禮,五者缺一不可。


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注:自然萬物(包括人)變化與發(fā)展的規(guī)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見者不知道(日用而不知)。


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

注:使萬物各得其有求必應(yīng)(Bing名字取得好)。


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惠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

注:惻隱之心,良知的開端,成人之美。


義者,人之所宜,懲善罰惡,以立功立事。

注:順應(yīng)天理。


禮者,人之所履,鳳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

注:規(guī)矩法則。


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

注:五者為立身之根本。


賢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dāng)?shù);審乎治亂之勢,達(dá)乎去就之理。

注:盛衰規(guī)律、成敗法則、治亂趨勢,去就玄機(jī)。


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

注:關(guān)鍵是要有器。


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jī)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

注:精識時機(jī)。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注:關(guān)鍵是要道高。


《正道章》


德足以懷遠(yuǎn),

注:德令人心悅誠服。


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

注:以信統(tǒng)一異己,以義聚眾,


才足以鑒古今,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注:德、信、義、才、智兼?zhèn)湔呤侨酥兄 ?br>


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分財(cái),此人之豪也。

注:行、智、信、廉兼?zhèn)湔呤侨酥兄馈?br>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茍免,見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注:終于職守、舍生取義、挺身赴難,見利不取兼?zhèn)湔呤侨酥兄堋?br>

傳送門:立身根本具備后,可以通過好學(xué)廣知、鑒古通今達(dá)到俊、豪、杰的境界。


《求人之志章》


絕嗜禁欲,所以除累;

注:不要逐物。


抑非損惡,所以禳過;

注:改過、責(zé)善。


貶酒闕色,所以無污;

注:酒敗神,神損,行事不清;色敗精,性亂,思慮不明。


避嫌遠(yuǎn)疑,所以不誤;

注:這是守,前面見嫌不茍免是攻。


博學(xué)切問,所以廣知;

注:知通智。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注:言清、行高;高尚其行為,謙虛其言論。


恭儉謙約,所以自守;

注:守之道。


深計(jì)遠(yuǎn)慮,所以不窮;

注:攻之道,有窮計(jì)非計(jì)。


親仁友直,所以扶顛;

注:尊老、感恩;擇友、長智。


近恕篤行,所以接人;

注:有容乃大。


任材使能,所以濟(jì)務(wù);

注:材,應(yīng)變;能,可用。材領(lǐng)導(dǎo);能執(zhí)行。


殫惡斥讒,所以止亂;

注:惡行讒言是亂之根,要止。


推古驗(yàn)今,所以不惑;

注:鑒古通今,解惑法門。


先揆后度,所以應(yīng)卒;

注:預(yù)、提前準(zhǔn)備。


設(shè)變致權(quán),所以解結(jié);

注:應(yīng)變、靈活。


括囊順會,所以無咎;

注:該出手時才出手。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

注:耿直頑強(qiáng),能成就大業(yè)。


孜孜淑淑,所以保終。

注:勤勞賢惠,能善終無過。


《本德宗道章》


夫志心篤行之術(shù),長莫長于博謀,

注:立志、勤學(xué)。


安莫安于忍辱;

注:曲則全;小不忍,亂大謀。


先莫先于修德,

注:成人之美為第一件事。


樂莫樂于好善;

注:樂善好施。


神莫神于至誠,

注:心誠則靈。


明莫明于體物;

注:格物致知。


吉莫吉于知足,

注:知足,大吉。


苦莫苦于多愿;

注:欲海難填。


悲莫悲于精散,

注:自控力。


病莫病于無常;

注:萬物皆有常,勿挑戰(zhàn)規(guī)律。


短莫短于茍得,

注:取之有道;不茍安現(xiàn)狀。


幽莫幽于貪鄙;

注:利令智昏。


孤莫孤于自恃,

注:自恃者孤。


危莫危于任疑,

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敗莫敗于多私。

注:不私。


《遵義章》


以明示下者暗,

注: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有過不知者蔽,

注:三省吾身;認(rèn)識你自己;以能問于不能。


迷而不返者惑,

注:流連荒亡;凡是要有度。


以言取怨者禍,

注:禍從口出;謹(jǐn)言慎行。


令與心乖者廢,

注:心令要如一。


后令繆前者毀。

注:無信不成事。


怒而無威者犯,

注:公生明,廉生威。


好眾辱人者殃;

注:不當(dāng)眾揭人之短。


戮辱所任者危,

注:跟對領(lǐng)導(dǎo)很重要。


慢其所敬者兇。

注:不可怠慢幫助過自己的人。


貌合心離者孤,

注:貌合神離,其勢比孤,其力必散,其事必?cái) ?/p>


親讒遠(yuǎn)忠者亡。

注:親賢臣,遠(yuǎn)小人。


近色遠(yuǎn)賢者昏,

注:重色會消磨志氣。


女謁公行者亂,

注:后宮干政者亂。


私人以官者浮,

注:不可任人唯親唯私。


凌下取勝者侵,

注:不能以勢壓人、以權(quán)欺人。


名不勝實(shí)者耗。

注:名不副實(shí)、后必?cái)⊥觥?/p>


略己而責(zé)人者不治,

注:有功歸自己,不能服眾;有過責(zé)于人,事業(yè)難成。


自厚而薄人者棄廢,

注:只顧自己,不顧眾人,遲早要被拋棄。


以過棄功者損,

注:不以一眚掩大德。


群下外異者淪,

注:上下離心,內(nèi)外異志,淪亡之象。


既用不任者疏,

注:用人不放權(quán),無法施展抱負(fù),最終上下疏離。


行賞吝色者沮,

注:重金之下必有勇夫。


多許少與者怨,

注:要言而有信。


既迎而拒者乖。

注:表里不一,違反情理。


薄施厚望者不報,

注:要施恩不圖報。


貴而忘賤者不久,

注:勿以身貴而賤人。


念舊惡而棄新功者兇。

注:睚眥必報、氣量狹小的人成不了大事也很危險。


用人不得天者殆,

注:識人善用。


強(qiáng)用人者不畜。

注:人各有志,不可強(qiáng)求。


為人擇官者亂,

注:私心太重!


失其所強(qiáng)者弱。

注:強(qiáng)弱的辯證關(guān)系。


決策于不仁者險,

注:不仁之人,不堪大任。


陰計(jì)外泄者敗,

注: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厚斂薄施者凋。

注:多斂之國,其財(cái)比削。


戰(zhàn)士貧游士富者衰。

注:提高院士待遇,消減演員收入。


貨賂公行者昧。

注:私昧公,曲昧直。


聞善忽略,記過不忘者暴。

注:應(yīng)該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濁。

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牧人以德者集,繩人以刑者散。

注:以德治國,以德服人。


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

注: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賞不服人,罰不甘心者叛。賞及無功,罰及無罪者酷。

注:賞罰分明。


聽讒而美,聞諫而仇者亡。

注: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聞諫而仇者亡。


能有其有者安,貪人之有者殘。

注:且行且珍惜;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苛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安禮章》


怨在不舍小過,患在不預(yù)定謀;

注:寬以待人;人無遠(yuǎn)見,必有近憂。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


福在積善,禍在積惡;

注: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


饑在賤農(nóng),寒在墮織;

注:衣食。


安在得人,危在失上;

注: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富在迎來,貧在棄時。

注:富裕在于有長運(yùn)的打算,著眼于未來;貧窮是因?yàn)椴簧朴诎盐諘r機(jī),抓不住機(jī)遇。貧富關(guān)鍵在眼光與努力(竟然有致富之道,好書好書啊!)。


上無常躁,下多疑心;

注:反復(fù)無常的領(lǐng)導(dǎo)要遠(yuǎn)離。


輕上生罪,侮下無親;

注:不輕上,不侮下。


近臣不重,遠(yuǎn)臣輕之;

注:核心機(jī)構(gòu)必須要有威望。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注:自信心。


枉士無正友,

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曲上無直下;

注:上有所好,下有所好。


危國無賢人,亂政無善人。

注: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愛人深者求賢急,樂得賢者養(yǎng)人厚;

注:求賢若渴,高薪養(yǎng)廉。


國將霸者士皆歸,

注:二線城市想上位,必須要吸引人才。


邦將亡者賢先避;

注:明哲保身;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


地薄者大物不產(chǎn),水淺者大魚不游;樹禿者大禽不棲,林疏者大獸不居;

注:環(huán)境。


山峭者崩,澤滿者溢。

注:滿招損、謙受益;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


棄玉取石者盲,

注:有眼無珠。


羊質(zhì)虎皮者辱;

注:紙老虎。

衣不舉領(lǐng)者倒,

注:領(lǐng)在上,袖在下。


走不視地者顛;

注:先低頭看路,后抬頭看天。


柱弱者屋壞,輔弱者國傾;

注:才要勝任。


足寒傷心,人怨傷國;

注:心傷于足寒,國傷于民怨。


山將崩者,下先隳;國將衰者,人先弊;

注:民富則國強(qiáng)。


根枯枝朽,人困國殘;

注:根本。


與覆車同軌者傾,與亡國同事者滅;

注:前車之鑒,后事之師。


見已往,慎將來;惡其跡者,預(yù)避之。

注:以史為鑒,繼往開來。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則吉,無道則兇。

吉者,百福所歸;兇者,百禍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鐘。

注:有所畏懼;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有道則吉,無道則兇。


務(wù)善策者,無惡事;無遠(yuǎn)慮者,有近憂。

注:決策正確,沒有禍患;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重可使守固,不可使臨陣。貪可使攻取,不可使分陣。廉可使守主,不可使應(yīng)機(jī)。五者各隨其材而用之。

注:量才任用,人盡其才。


同志相得,同仁相憂,

注:同志、同仁。


同惡相黨,

注:惡趣。


同愛相求,

注:愛好。


同美相妒,

注:嫉妒。


同智相謀,

注:一山不容二虎。


同貴相害,

注:排擠。


同利相忌,

注:競爭。


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感,

注:知音,感應(yīng)。


同類相依,同義相親,同難相濟(jì),

注:共同體。


同道相成,

注:道不同者不相與謀。


同藝相規(guī),同巧相勝。

注:同行相輕。


此乃數(shù)之所得,不可與理違。

注:以上都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客觀規(guī)律,不可違背,要因勢利導(dǎo),隨機(jī)應(yīng)變。


釋己以教人者逆,正己以化人者順。

注:寬己嚴(yán)人違背常理,成不了大事;以身作則才能感化別人,事事順?biāo)臁?/p>


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易行則理。

注:事逆難就,理順易行。


詳體而行,理身、理家、理國可也。

注:細(xì)細(xì)體悟?qū)嵺`,無論干啥都能得心應(yīng)手,可保終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diǎn),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