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時候很喜歡蟈蟈,是它的吱吱吱的叫聲吸引了我,看著別的伙伴都有一只蟈蟈,自己心里就癢癢。哥哥抓了幾只送給了我一只,這只蟈蟈通體碧綠,不帶絲毫雜色,綠臉紅牙,綠腿綠肚,紅眼棕須,一雙金黃翅,格外顯示自然之美。我摘了很多南瓜花和豆葉喂它,結果還是被我喂死了,他們說是撐死了。
? ? ? ? 在我擁有蟈蟈之前,先學會了編蟈蟈住的籠子。把高粱桿的外皮剝開,用小刀把內瓤清除,外皮刮凈,切割成一條條的外皮,先編一個籠子口,而后編籠子,最后收口,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每次口收不好,籠子就不漂亮。這樣的蟈蟈籠子比較小,是一個橢圓形,差不多就能裝兩個蟈蟈的空間。也可以用高粱最上面的嫩干裝訂成一個大籠子,好像一個古代建筑物 ,蟈蟈的活動空間就會大一些。
? ? ? 會叫的蟈蟈都是雄蟈蟈,雌性是不會叫的,還是大肚母油,拖著一根綠色的長尾巴,我們不要雌性的,見了也不捉。蟈蟈的鳴器在后背,用兩葉前翅摩擦發出醇美響亮的叫聲,這種鳴聲作用于吸引異性、呼喚同伴。鳴叫發聲時兩前翅斜豎起,來回摩擦,從而發出巨大的音響。
? ? ? 后來,就在同伴的帶領下,下到大豆地里捉蟈蟈。炎熱的夏天,太陽越熱,蟈蟈叫的越歡,當我們聽見蟈蟈的叫聲,就判斷它的位置,而后就悄悄的順著叫聲摸著前進。蟈蟈很機靈,只要有點動靜它就不叫了,即使看到了它,蟈蟈也逃的很快。第一次捉蟈蟈,一個也沒有捉住,空手而歸,還把大豆苗撲倒一大片,被大人批評了一頓。
? ? ? 第二次,一個同伴說,黃河灘里大西南地的蟈蟈多,那個地方幾乎沒有人去,都是墳地,去捉蟈蟈的人少,蟈蟈還多。為了捉蟈蟈,我們幾個也顧不了那么多,大中午,騎著自行車,拿著蟈蟈籠子到大西南地捉蟈蟈。到了地方一聽,蟈蟈吱吱亂叫一片,但都在墳地的槐樹叢里。那時膽子也大,就悄悄的找蟈蟈,只要有蟈蟈叫,其他的蟈蟈就叫。但看到人,蟈蟈就跳跑了,我就一陣亂撲,手都被槐樹針扎出血了,同伴不小心還踩到了蛇,嚇的亂叫。那一次我就捉了好幾只蟈蟈,等捉住幾只之后我們才害怕,騎著自行車一陣快跑。但后來又去捉過幾次 ,如果一個人是不敢去的,明顯那個地方陰涼的很,風一吹,感覺陰氣深深的,蟲蛇也比較多,離村莊還比較遠,如果有什么事,我們小孩還真會被嚇壞。
? ? ? 夏天的蟈蟈叫的最響,秋天的蟈蟈不好養,我就放到家里的大槐樹上幾只,等到槐樹落葉了,蟈蟈才被凍死落了下來。再后來,年齡大了,也就不玩蟈蟈了。但聽著蟈蟈叫聲,心里還是很喜歡的,看著小孩子玩,特別是有的在一起斗蟈蟈,大家的熱情還是會被吸引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