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世人終為情累,為情所困,于是有了牛郎織女的傳說。
年復一年,七夕依舊,牛郎織女鵲橋來相會,故人卻已不在。
想起那些動徹心扉的愛情故事,讓人無限感傷。
名動天下的《寒食》作者韓翃娶了柳氏,成婚后第二年,韓翃新科及第,回鄉省親,將柳氏留在長安。
不料安史之亂起,新婚的人兒卻天各一方。等到唐肅宗收復長安,韓翃潛人四處打聽柳氏下落,寫了《章柳臺》給她 。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生逢亂世,又是交通、信息不便的古代,身為一個柔弱卻有姿色的女子,她如何保全自己,如何保全他們夫婦間的情誼,韓翃不知,他帶著無限的思念、哀傷,以及不確定的試探,寄出了該詩。但愿有人能替他護全她,又害怕她真的找到了那個可以替代他的人,人啊,一旦遇到感情問題,是何等的矛盾?
聰慧過人的柳氏又何嘗不知其間的種種思緒,于是剃度茍活于寺廟中的柳氏開始蓄發等待與夫君再相聚,可是天不遂人愿。柳氏才出寺廟卻遭番將沙吒利劫持。
孤寂凄涼的韓翃再次回到長安,行走在戰后蕭索凄冷的大街上,蕭瑟的寒風吹起迎面而來的馬車的卷簾,于車上的柳氏遙遙相對。她依舊華衣美服、光彩照人!
一別經年,相逢卻是這般讓人不堪回首。造化如此弄人,可悲可嘆!
柳氏丟下裝著錦帕的小金盒給他,上面是寫給他的答增詩《楊柳枝》。
楊柳枝,芳菲節。所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君心似我心,眼前的兩人間卻隔著難以跨越的如今,此情可待成追憶!
后來遇貴人感念韓柳誠摯之愛,出手相助,將此事上書肅宗,直到皇帝駕崩前才終于了結,肅宗下詔斷柳氏歸韓翃,離散多年的苦命鴛鴦終于破鏡重圓。
五代十國的吳越國君錢镠寫給王妃戴氏的:“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吳王妃每年寒食節必歸臨安(杭州),錢镠甚是想念,一年春天王妃未歸,春色已將去,陌上花已開,于是錢王寫了催歸的信給她。
身為一方之主的錢王,身邊怎會缺鶯鶯燕燕的佳麗?可是卻唯獨對戴王妃如此心心念念,柔情似水,怎不令人感懷?
田間阡陌上的花已開,你可以慢慢賞花,不必急著歸來。
無一提及思念與催歸,可是聰明的人兒怎能看不懂這份思念之情?日理萬機的人,卻連鄉野花開都記得提醒她去賞玩,是怎樣的把她記掛于心?
長相思,在長安。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催心肝——李白《長相思》
長相思,是心頭深藏的一份永不泯滅的深情;長相思,是心里始終扣著的思念的弦,無論山高水遠,人事如改變,容顏是否易老,此情卻永不變。
是哪一年,哪一天,遇見了哪一人,從此心底漾了綿綿不絕的牽掛與惦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