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香草今何在,二十四功臣之虞世南,杜湖畔

杜湖,位于寧波市慈溪市觀海衛鎮,與鳴鶴古鎮相鄰,這是一條適合休閑旅游的風景線。

杜湖,湖域面積4.63平方公里,是慈溪市的第一大湖,位于下洋山的水庫大壩,將杜湖分為里杜湖和外杜湖。


外湖在外,湖域較大,煙波浩渺,粗獷雄渾。


里杜湖在內,地處五磊山和栲栳山兩山夾峙之間,風景更勝,中涵綠水,嵐影波光,風姿綽約,近水遠山皆有情。

里杜湖有沿湖公路,可以繞湖一圈。


杜湖,始建于東漢光武帝劉秀年間,至今已有兩千年了。

杜湖古時稱為杜若湖,相傳湖畔長滿了一種叫杜若的香草,因為稱為杜若湖。

2000年,慈溪市觀海衛鎮的解家、洪家、西埠頭和嶺下王家,合并成為杜岙村。

杜岙的村民并不姓杜,而是因杜湖而名。

杜若,是一種香草,也可藥用,《本草圖經》記載:杜若“葉似姜,花赤色,根似高良姜而小辛,子如豆蔻,二月八日采根暴干用。”

屈原在《九歌》中詩云:

山中人兮芳杜若,

飲石泉兮蔭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歲月變遷,現在湖畔已經很難尋見杜若草了,重巒疊嶂之間,風光優美,歷代文人墨客遠道而至。

杜曲、杜若洲、杜洲,文人們給杜湖許下了非常美麗的名字。

清代文人葉元塏的《杜湖晚眺》,道盡了杜湖的風姿綽約。

湖光淼淼遠連天,行盡湖堤落照邊。

紅雨飄零青草冢,白鷗飛破綠楊煙。


湖畔的解家、西埠頭等村落,依山臨水,湖光山色,相得益彰。

解家村,還是三朝為仕的虞士南故居所在地。


南北朝時期,虞世南在陳朝曾任建安曹參軍等職,入隋后,官拜秘書郞、起居舍人,隋亡后歸竇建德,竇滅后又被李世民引為秦王府參軍等職,與房玄齡等共掌文翰,為“十八學士”之一。

李世民貞觀年間,虞世南歷任著作郎、秘書少監、秘書監等職,先后封永興縣子、永興縣公,故世稱“虞永興、虞秘監”。

虞世南善文辭書法,與歐陽詢、儲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而且德行淳備,善于良諫,深得李世民敬重,稱其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五絕,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來看看24功臣都有誰:趙國公長孫無忌、河間王李孝恭、萊國公杜如晦、鄭國公魏征、梁國公房玄齡、申國公高士廉、鄂國公尉遲敬德、衛國公李靖、宋國公蕭瑀、褒國公段志玄、夔國公劉弘基、蔣國公屈突通、勛國公殷開山、譙國公柴紹、邳國公長孫順德、鄖國公張亮、陳國公侯君集、郯國公張公瑾、盧國公程咬金、永興公虞世南、邢國公劉政會、莒國公唐儉、英國公李勣、胡國公秦瓊。

由此可知,虞世南可謂是唐初名副其實的風云人物。


杜湖的美,不僅在湖,也在于山。

里杜湖東岸可從藏云溪,進入五磊山風景區。

五磊山,由內五峰、外五峰組成,俯瞰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因此而名五磊山,景區區內青山連綿 、危峰參差、溪谷幽深、磊石爭奇。


從里杜湖西岸的西埠頭,可翻山進入栲栳山。

栲栳山,又稱仙居山,山中有溪,名叫栲栳溪,一山一水,一石一木,全是大自然的神工造化,為驢友們的經典線路。


杜湖與鳴鶴古鎮邊的白洋湖,湖水相距僅200米左右,杜湖在東,白洋湖在西,因此也有人稱其為“姊妹湖”。

慈溪市的方家河頭村、杜湖、鳴鶴古鎮,這是一條風景線。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陸游詩集(Y1) 丫頭巖見周洪道以進士入都日題字 烏巾白紵蹋京塵,瑤樹瓊林照路人。 西省歸來名蓋代,兩行墨危尚如新...
    漢唐雄風閱讀 11,366評論 0 15
  • 歲月蹉跎,時光飛逝,不知不覺的我已經快到30歲了。想起高中那會的意氣風發,桀驁不馴,此時的我,面對電腦,敲著代碼,...
    Jim555閱讀 476評論 0 0
  • 你身邊是不是存在這樣一種人:他們不僅在小時候的成績超越你,長大了之后,各方面依舊比你優秀,比你強。 你明明知道他的...
    知愚姑娘閱讀 348評論 1 7
  • 前幾天又去了趟上海,這次是陪朋友去,去找曾給我做手術的周醫生,因為朋友和我患同樣的毛病。在上海的幾天,得以...
    迎恩閱讀 142評論 0 1
  • 顯示效果 使用插件 bootstrap-datetimepicker font-awesome
    hanxianshe_9530閱讀 93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