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到了不會傳緋聞的年紀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中午約好出去吃飯。

幾個同事嘰嘰咕咕地在門口說笑個不停,等我走過去,他們又都屏聲靜氣了。我奇怪地看著他們,問:“說我什么壞話呢!”其中一個姑娘說:“沒有,主任說他要單獨請你吃飯。”

這話一聽就有故事啊,不妨順手推舟:“好呀,現在就走。”

“主任是說他只敢和你一起吃飯。”

這么解釋我就明白了,但還是有人要畫蛇添足:“他是怕傳緋聞。”

哦,我已經老到不會傳緋聞的年紀了。

這是一個年輕人的時代。不管你自己有沒有覺得衰老,只要你比他們大一點,哪怕是七八歲,就會有人旁敲側擊地暗示你,到時候了,你的人生不過如此了,該是退出和放棄的時候了。

十年前,有人和我談起一個比她大六歲的女子時,就這樣說過:那個老女人如何如何。雖然不是說我,但我同樣比她大了幾歲,聽著這話,心里頗不是滋味,覺得“老女人”三個字從一個年輕的女子口中說出來,格外刻薄寒涼,甚至有惡毒的意味。

前幾天,在一則新聞報道中,一句“生于1988年的中年女子”,在網絡上引發了一片哀嘆。也難怪,三十歲左右,不正是一個人的黃金時代嗎?如果這就到了中年,那四十五十的時候該是老年了吧,七十八十又該稱呼什么呢?

都說尊老敬老是傳統美德,但在今天,“老”實在不是一個褒義詞,尤其是對女人來說。過了25歲就被視為“剩女”,過了40歲就該去跳廣場舞。在職場,你的資歷就是你的弱勢,你的經驗都是過時的雞肋。不必再懷有野心,不必再想著要創造新天地,那會被人暗地恥笑的。社會輿論希望你默默接受“老了”的現實,承認自己已經百無一用,最好還有一點自憐自傷,或隱或現地表達出對年輕的艷羨,然后,他們回饋你一點居高臨下的同情,才算心滿意足。

多少人因此破罐破摔,向別人定義的“老”遞上投降書,像齊天大圣孫悟空被套上了緊箍咒,漸漸淪為別人口中的“老女人”,暮氣深沉,不思進取,活得畏畏縮縮,低聲下氣。想想以后的幾十年都要這樣度過,真是不寒而栗。

據說王朔在一次采訪中被問到,“80后”的新生代作家會不會取代老人?他回:“年輕算屁呀,誰沒年輕過?你老過嗎?”

對那些要給你套上一個緊箍咒、還要喂你一碗迷魂湯的“衰老指令”, 這才是應該有的樣子。如果聽憑別人“說你老你就是老,說你不行你就是不行”,當真把自己以后的希望都給剝奪了,只剩下灰頭土臉的煎熬和慘淡,活著還有什么趣味呢?

時間是公平的,它會帶走膚如凝脂的青春洋溢,也會帶來巧笑倩兮的優雅從容。年輕不是驕傲的資本,只有善加利用的年齡,才會顯示出了不起的神力。誰也沒有資格規定,到了什么年紀,就該放棄追求與夢想。

年輕和年老之間,相差的不是歲月,而是對自我的堅持或放棄。人生是漫長的翻山越嶺,有逶迤婉轉的美不勝收,只攀爬幾座小土坡哪里夠呢?無論什么時候,哪怕過了八十歲,只要自己愿意,依然可以對世界抱有天真與好奇,依然可以去相信,去嘗試,去愛,去恨,去浪費人生。因為經過了時間的醞釀和沉淀,我們懂得知足,也不輕言放棄,雖有心酸,卻更溫柔英勇。正是怡然自得的好時辰,誰有空去在乎年齡呢?如果有人對此不滿,就把王安石的《虎圖》送給他:“想當盤礡欲畫時,睥睨眾史如庸奴。神閑意定始一掃,功與造化論錙銖。”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