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你在北京去留的絕不是房價

北京,拿什么拯救你?

最近,北京的房價經常被拿出來說事兒,感覺是個人都可以指著她凌辱幾句,不得不深夜發點毒雞湯來緩解一些過重的怨氣。

最先聽到的一種說法是,清北碩士集體離開北京了,他們都買不起房那還買學區房做什么?言外之意就是,買了學區房就有可能考上清華北大,而考上清華北大也買不起房,那買學區房不就沒有意義了。猛然一聽還是真有幾分道理,不過仔細想來總覺得哪里有些問題。讀了北大清華就能夠、應該在北京買房?

誰規定讀了北大清華的就可以在北京買個房子了,北大清華與買房之間何時被賦予了這樣不可告人的關系。你可以去北大清華或者北京任何一所名校隨便采訪幾個大一新生,你進入北大是為了什么,看看有幾個人能回答出:我考北大是為了能在北京買套房子。讀書的目的本就不只有掙錢和買房這一點,如果人生的目的就是想要掙錢和買房那應該從小就學習做生意或者去當明星。

房子與清華北大的事兒還激起了其他北漂和關注北漂人群的文人墨客們的興致,騰訊主編李方發文《我為北京感到難過》,文中感慨其收到多封下屬調崗申請,紛紛表示因為北京房價太高承受不了壓力要回歸家鄉,所以方叔發文:我為北京感到了難過。是啊,下屬都離開了,能不難過嗎,誰聽了都難過。但還是想問一問離開的人:你當初來北京工作就是為了在北京買房嗎?

既然讀清華北大,或者說是讀名校跟買房子之間本就不存在什么必然聯系,那么用同樣的邏輯去解釋北漂是不是必須得在北京買了房才是成功的也是一個道理。該不該留和該不該來,不取決于房子,取決于你的心。

我自己就是一位北漂,我太了解當初那種抱著一腔熱血來到北京準備大施拳腳而后又被一盆冷水澆下來的感覺,但是我從來不會勸別人離開,也不會跟別人說你可不要來北京,霧霾大,地鐵擠,房子貴,來了也得走。不管你是在北京漂泊了幾年快堅持不下去的老北漂還是初來北京迷茫困惑的新北漂,請想一想當初是為什么要來這里,再看看勸你離開(不要來)的都是什么人。

為什么要來這里每個人的理由可能不太一樣,但是勸你離開的人無非有兩種,一種是壓根沒有來北京生活打拼過的人(老家的親人朋友),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家里多好,干嘛非要去北京。刨去情感因素,這種人其實是最沒有資格勸你離開的,因為他們自己本身沒有在北京生活工作過,這里的好與壞他們都并不清楚,何談規勸。

另一種就是帶著滿滿的期許卻結局不如其意的“北漂失意者”,他們體會過了大城市的霓虹光鮮與酒醉糜爛,然后以一種過來人的姿態發出了對北京深深的怨氣,北京如果是一個有思想與靈魂的生命,那么她恐怕才是那個遍體鱗傷而最需要撫慰的人。

當知識分子都在用筆桿子當武器抵抗世界對其深深的惡意時,掘金者們正背負著種種惡名在資本的世界里揮舞其不見血的刀槍,這個世界,戰爭從未停止過。能在北京買房子或者說是能夠在聚集大量優秀人才的地方扎根的都是什么人?是決定參與這場戰役并且不畏懼流血犧牲的戰斗家族,而不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打了幾場敗仗就灰頭土臉回家再甩幾句對北京碎碎念的人。

注意,這里說的是家族而不是一個人,突破階級的戰斗本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如果把你的家族看做一個人,把你自己看做這個人人生的某個階段,只要有一代人松懈,可能就需要后面幾代人的加倍努力才能突破這場階級之間的價格大戰。沒有人逼你去打仗,不過戰爭無時無刻不在上演,戰場也無所不在。

離開了北京也一樣會面臨家鄉的戰場。而在北京,這里有更充分的空間讓你練就一身本領,這里是激進者的天堂,平庸者的地獄,熱情勇敢的人會愛上他,遲疑脆弱的人會痛恨他,人群如同沙場前赴后繼的勇士,霧霾與就像戰后揮散不去的硝煙,而房子則被當做征服一座座高地后亮眼的勛章。無論是否得到這枚勛章,其實你我都應當感謝北京,因為是它讓你在年輕有力的時候做了最該做的事情——至少你奮斗過。

有人說北京是一座缺乏人情味兒的城市,沒錯,在這里你不必為屁大點事兒還要麻煩你七舅老爺家的二表姑,因為公平的地方總會顯得有點冷漠;有人說北京是一座讓人看不到未來的城市,也對,在這里你不知道你的未來會發生什么,有可能輸的底褲不保也可用堅持拼出一座屬于你的城堡,天知道會發生什么。

這里就是北京,是全國人民的北京。不管他的霧霾有多重,地鐵有多擠,房價有多高,總有人來了又走, 走了又來,走還是留?你的選擇其實已經并不是因為這里的一座房子,而是你的心,你最初的心是否已經改變。

Yvonne 2017.3.17 深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