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說執行力都是指公司從上到下行動的效率,從戰略到戰術,上下同心,形成到達目標的執行動力。
今天換個視角來思考,思考一下自己對自己的執行力。
在團隊中的執行力,更多的是上下級的關系,上面的方向確定,下面就是加油的執行過程。
但個人卻是不同,每個個體即是發令者,又是執行者,簡單說即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這比群體更為復雜。在群體中,我們個體做的好和壞,都是由專人負責監督的,標準就容易統一,做的好的就獎勵,做的差的就懲罰,大家會圍繞在恐懼感和成就感的過程中進行前進,以其獲得想要的成績。
但在個體中卻并不容易,失去了堅定的監督者,“自己”作為雙重身份去要求自己,讓自己嘗到“甜頭”或者獲得“恐懼”實在太難。
更多的時候,在即刻愉悅的刺激下,我們再認同的道理,再向往的未來也無妨低于當下的誘惑,難以逃離現狀去主動行動。
我們說管理就是反人性的,用更大的誘惑和向往來改變當下的本能行為。
這在商業中尤為突入,雖然明知道很多事情要傷害短期自己的愉悅也還是要去執行,這本身就是因為自己認同未來可以獲得更大的收獲。這收獲可能是物質的回饋,也可能是心理的成長。
所謂反人性?其實反本能即反人性。在組織中可以通過獎懲機制來管理自己的本能。但在自我管理中,沒有了組織,就需要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即:
我們常說的自律,自律即個體執行力。
這也就是用自己的理性管理自己的本能。
我們都知道未來都很期待,我們也知道這樣做都是對的,但就是難以展開行動,核心就在于我們的理性能否駕馭我們的本能。
本能的特點就是即時反應快,但問題也就在于為更為短期的利益負責。這就導致那些長期有利的行為被忽視。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請出我們的理性來駕馭我們的本能,讓自己那不情愿的本能愿意付諸動力去為了未來的收益行動起來。
例如:我們都知道早睡早起對自己的長期健康好,但從本能的即刻收益看,早睡并不能獲得即刻的愉悅,這一定不如刷個朋友圈,看個八卦來的更刺激,于是再困也要多看一會。
同樣,早上多睡一會所獲得的即刻愉悅一定比爬起來跑上五公里更舒服。這就是大多數人的決策,熬夜看手機,偷懶不運動。這本質上就是我們的理性無法駕馭我們本能的后果。
因此,我們要讓自己變的有執行力,就必須要養成自律的習慣:
即刻意駕馭本能,持續按照道理行動的能力。
這聽著簡單,但卻很難做到。因為本能的反應速度要比理性快太多,很多時候本能已經決策完畢,理性還沒有到來。
因此,我們要提升自己的執行力,形成自律。就需要學會自己提醒自己,自己給自己施壓,甚至讓周邊來監督自己,以激活自己的理性,讓自己的本能決策的時候會考慮更多的后果因素。
如今,我們看一個人很厲害,真正的厲害并不是他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厲害,而是形成這個能力的過程才是他們厲害的原點。這原點:
就是他們面對認為正確事情自律的能力。
他們能夠為了自己長期厲害,而駕馭自己即刻行為本能。
今日思考,不求絕對,但求養成思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