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的某一天,一封辭職信宣告我的打工生涯就此結束。從此,我踏上了創業之路,為了追求“財富自由”,我躊躇滿志。
4年過去了,當我使盡了洪荒之力,“財富自由”并未如期而至,我依舊在創業之路上踉蹌前行。回顧我的“致富”之路,感慨良多。
稀里糊涂的財富觀,讓我吃盡苦頭
加入三級修學后,通過學習“八步驟”的方法,我懂得了對于一個“概念”,必須做到“完整、準確、透徹”的理解,否則想去北京,抬腳卻跑到東京去了。當時對于“財富”這個概念,我就缺乏一個清晰的認識。左半腦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右半腦卻說:不擇手段才能生存下去。
這種矛盾和糾結導致在選擇經營項目時,或急功近利,或意氣用事,先后選擇了幾個行業均以失敗告終。損失暫且不說,團隊解散就經歷了好幾次,那種痛苦猶如刀割鋸拉般難受。
佛教的財富觀,讓我醍醐灌頂
我是抱著調心治病的心態走入三級修學的。其中,《佛教的財富觀》給我的啟發特別大,猶如棒喝一般,讓我從稀里糊涂中驚醒過來。如果說四種如法求財是康莊大道的話,那么相反的就是四個大坑呀,我不就險些掉進這幾個坑里嗎?
1.不知因果的坑,命運隨風飄散
看著別人輕松賺到錢,內心禁不住蠢蠢欲動,心想:他還不如我呢,我應該可以賺得更多。卻沒有看到人家成功的內在因緣:自身努力的因,行業經驗的因,前世與今世的因,機遇的因等等。成功并非偶然,沒有就自己的情況做出客觀判斷就匆忙上馬,開始做事之時,就是失敗之日,因為已經種下了“失敗之因”。
2.不知種福田的坑,路會越走越窄
創業的人時間都覺得不夠用,每天總是忙忙碌碌,讓人心浮氣躁,陪伴家人的時間特別少。不斷在消耗著福報,卻“沒有時間和精力”培植新的福田。總覺得別人理所當然地應該幫我,而對別人的請求,卻以“我很忙”來拒絕。久而久之,路就會越走越窄,機會也隨之變少。
3.不懂技能的坑,就是給自己挖坑
創業伊始,我們選擇了“地基工程”作為一個創業項目,就是如何挖一個坑,建造安全的地基。這個行業難度大,復雜程度高。因為創業團隊對地基工程基本都不懂,只能依靠“老專家”來指導。由于自己沒有相關技能,最終結果可想而知,200多萬投資就這樣被埋到了“坑”里。
4.不知如法求財的坑,膽大妄為很危險
創業的時候,再多的錢也總覺得不夠。資金鏈緊張的時候,如何快速地搞錢?這種想法經常在創業者腦海中縈繞。有位朋友,創業失敗后加入了網上金融公司。這行業是灰色地帶,稍有不慎就會造下不善行。他做得也是提心吊膽,巨大的心理壓力讓他疲憊不堪。在給他幫了幾次小忙后,我決心再也不參與這行的任何工作了,如法求財才心安理得。
安心走在健康的致富之路上
對照《佛教的財富觀》,我反省自己,追求財富并沒有錯,但是如何追求財富有善和不善、有凈財和不凈財之分。致富之路暗藏陷阱,稍有不慎就會“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四年深刻的教訓愈發讓我知道,如法求財、開源節流和勤修善業是多么的重要。
通過對自身優勢的觀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在今年重新出發,選擇“民宿”作為新的創業方向。盡管我依舊沒有實現財富自由,但是,我相信依照佛法正見追求財富,就會避免種種險坑,安穩地走在致富的康莊大道上,財富的不斷增長將是自然而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