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0》有感

今天早上起來,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昨晚的《感動中國2020》看一下。

之前喜歡看,可能是為了有更好的素材寫文章或者了解去年發生的感動故事。

這兩年隨著時間的快走,著急緊迫想看的快感卻慢慢地有所降低,心里隱約覺得缺點啥。

今天在看到張桂梅片段的過程中,突然醒悟到:看感動中國,是格局放大的過程。

無論身居何處境,依然不忘記自己的內心的火熱和擔當。

我想到了自己,深信塑料袋少用一個就減少污染環境而非為了少花一塊七毛錢;因為知道一粒米粒長成的不易而在飯后的碗里不會留有一粒米粒;光盤行動不是僅僅停留在口號上,而是在每餐的餐盤里沒有剩菜的行動上。

小的行為如此,長此以往,逐步成長,提高自己的格局,可以在突破自我的處境里實現自己的更多的想法。

山的盡頭是峰,路的盡頭是家園。我希望,可以慢慢做到!

想到了柴靜的一段話,堅定了信念。

柴靜在《首都女記協演講大賽》中講到,一個國家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構成,它由這些人創造并且決定,只有一個國家能擁有那些尋求真理的人,能夠獨立思考的人,能夠記錄真實的人,能夠不計利害為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夠捍衛自己憲法權利的人,能夠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棄的人,只有一個國家擁有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為祖國驕傲,只有一個國家能夠珍重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有信心讓明天更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