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 星期日 多云
偶然間瀏覽微信朋友圈,看到了“心靈戶外”發(fā)的徒步活動公告。
心癢癢的,想著趁天氣好、趁有空,去爬爬山、出出汗,挺好。
我把自己的想法講給老公聽,約他一起去。
他欣然同意。
早上醒來,老公說凌晨4點起床上廁所,已經(jīng)順便讓電飯鍋煮粥了。
男人一旦認定事情,比女人決心和力量都大很多。
準(zhǔn)備就緒,出門候車。
喜歡“心靈戶外”徒步活動的原因之一,是俱樂部離我家很近,走過去坐車很方便。
19人加2名領(lǐng)隊,一輛中巴車,向著目的地嵊州小昆村進發(fā)。
一路上,我一邊聽課,一邊補覺,3個小時過得很快。
下車后,領(lǐng)隊讓我們先做做拉伸運動。
抬頭看見村子里錯落有致的房屋,白墻紅瓦,或高或低,或前或后,總是會羨慕山里人,住在空氣清新的地方,又常年累月享受大山安全的懷抱。
開始上山,踩著不怎么平整的石板路一級一級往上走。
沒走幾步,就感覺后背滿是熱氣,摸一摸脖頸,滿是汗珠。
像我這樣平常缺少運動的,在家里的時候,一年四季基本不會出汗。
大毛衣外套脫下,變得有點多余的了,系在腰上吧,走路不方便,放包里吧,又塞不下。
老公出主意說,可以系在包上,那倒是除了不怎么雅觀,其他沒毛病。
出門在外,怎么方便怎么來,顧不上那么多了。
大部隊徑直向前、向上攀登。
沒多久,我們便落在了后面,幸好“無花狼”領(lǐng)隊會守在隊伍末尾。
走幾步,我就得停下來站一站,喘口氣,才能繼續(xù)向前走。
一個男孩因為早餐吃壞肚子影響體力,落在了最后。
我倒是挺感謝他的,不然最后的就是我了。
我就爭取比他在前面一點就行。
感謝這個男孩的肚子痛,讓我們體力弱的這幾個落后面一點也不會感覺難為情。
一路上,看見茅草叢,也看見茶葉梯田,還遠遠地望見對面的山峰。
不急,不急,停下來喝點水,吃點面包,順便大口大口呼吸山里的新鮮空氣洗洗肺。
很喜歡這樣自如的行走,也喜歡這樣滿眼盡是隨意生長的樹和草。
“快到啦,快到啦。”
無數(shù)次聽到這樣的聲響,來自隊友,也來自我的心底。
隱隱約約看見低矮的房子,以為是山頂了,沒想到拐個彎又是向上的路。
我開始感覺腳步抬起、落下的艱難,感覺腳步很重。
怎么辦呢?別無選擇。只有向前走的選擇。
一,二,三.......我開始在心里默數(shù)臺階,踏上十步,休息一下,正好。
十五步,再休息吧,挑戰(zhàn)一下。
嗯,二十步,應(yīng)該也不成問題。
哇,挑戰(zhàn)成功!
“轉(zhuǎn)過頭來,給你拍張照吧!”老公朝我喊。
我走得快,老公落在后面啦,他說我看起來高得像要碰到天空啦!
又是拐過很多個彎。
到啦!到啦!真的登上山頂啦!
“紹興第一高峰”,看到大石頭上刻著的大字,不免讓人感覺有勝利的味道。
站在高處,風(fēng)吹上來涼涼的,正好吹散滿身的熱氣。
向遠處眺望,一覽眾山小,風(fēng)景無限好。
暗自慶幸,慢一點又無妨,只要朝著目標(biāo)不斷前行,總會到達的。
休憩了好一會兒,領(lǐng)隊建議我們開始下山。
一開始,下山的路都是臺階,有點陡,石塊還不平整,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的。
好在沒多久就走到一條平整的大路上,繞著山腳盤旋而下,走得很舒服,有隊友說就像放羊,這樣走走一點兒都不累。
看看茶山,看看竹林,說說笑笑,就是很喜歡這般愜意的行走。
走過幾戶人家,聽見公雞啼鳴,看家大白鵝撐長脖子引吭大叫的樣子,想來這跟豐子愷先生筆下的白鵝可以一比高下。
幾個老人站在門前眉開眼笑,朝著我們問:“是從哪兒過來玩的?”
“嘉興來的。”
“那是好地方啊!”
......
這當(dāng)中,也有錯走岔路,需要原路返回一小段的。
這是頭一次走的環(huán)線,難免有點差錯,沒有誰會埋怨誰。
走著走著,以為快到山腳下的村子了。
領(lǐng)隊卻朝山上跑去,他又在探路了。
“要朝這里走,翻過這座山才到,我找到路啦!”
這下大伙兒急了,大家都覺得已經(jīng)疲勞,沒有力氣再爬山了,于是紛紛導(dǎo)航查路線。
步行走公路至少要走10來公里,翻山的話,直線距離兩三公里,可能一個小時能到達。
好多人提議,讓司機開車過來接一下。
領(lǐng)隊便跟司機聯(lián)系。
按大家喜歡的方式來,這也是徒步活動的優(yōu)勢之一。
不一會兒,看到車開過來,大家長長舒了口氣。
哦,可以回家了,真好。
坐在車上,我感覺有點困,就又睡著養(yǎng)身。睡了一會兒,精神狀態(tài)好多了,離家也近了。
快到家的時候,我對老公說:“我們再去徒步哦,去看梅花,看桃花,看油菜花。”
老公說:“好的。”
盡管精疲力盡,盡管饑渴交加,卻去了還想去,這便是徒步活動讓我飽嘗的魅力所在。
這當(dāng)中,或許有探索未知的新鮮感,或許有鏈接散漫童年的親近感,或許還有征服小小困境的滿足感。
我就是這么喜歡去徒步,落在隊伍后面依然愛的那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