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 紅塵煉心,愿修不世之緣;肉身成圣,洞察人間真偽。
第一章、女色
“大道三千,只取一瓢;紅塵百丈,不沾半縷……”一個念念有詞的“和尚”行走在繁華的街道上,無疑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只見他穿著一身似破爛又干凈的“乞丐”衣服,頭上只留半寸青芒,背上負有一個復古褡褳,行走時穩健有力卻又似有外力拖曳,偶有踉蹌。在這樣一個繁華的大城市街道見到這個“稀罕物”,眾人也不禁嘖嘖稱奇。
遠處走來三四個買醉女子,打扮妖艷,已經看不清本來面目,衣服暴露,肉色略有隱現。只見其中一女看見臨近的“和尚”,發出嗤嗤怪笑,引人注目。
“和尚”略有驚醒,注目女子,心念“怪哉!師傅典籍中所記女妖,竟然公然放浪于人世街頭。雖外貌相似,但卻毫無奪人魂魄之妖氣。”不禁默念《驅魔心咒》,從女子嗤笑聲中安然掠過,不予理睬。
嗤笑女子見“和尚”不理睬自己,心生不忿,正是花容月貌之時,豈能忍黃花落敗之感。遂與其她幾個女子打聲招呼,尾隨“和尚”而去。幾個女子見她形狀,怪笑而散。
行人漸行漸稀,路漸行漸窄。“和尚”心無旁騖,心中有詞。女子醉意未醒,只看“和尚”要到哪里去。
砰,一盞路燈戛然而滅,恍惚間,女子見“和尚”隱入黑暗之中,一陣后夜涼風吹來,女子酒意半醒,心有些惴惴。腳步恐前,又不愿輕易離去,正是:
花香女子探幽巷,只恐幽巷夜鬼來。
此時,“和尚”從斜處燈影中徐徐走出,一點一點露出其本來面目。女子已醒八分,此時細看,“和尚”生的面目清秀,肌膚紅潤,雖衣著襤褸,但難掩傲人之姿。女子恍然想起兒時所看《女兒國》,頓時腦海中盤旋“鴛鴦雙棲蝶雙飛”之曲,只想撲上前去悄悄問“圣僧”,“女兒美不美?”
女子尾隨自己許久,“和尚”早有所感,但遲遲不見女子有何舉動,又不愿她跟到自己所到之處,遂忍不住停下詢問:“姑娘,不知道你一直跟著我做什么,我與你應該素不相識吧!”
女子看他突然詢問,心里象打翻五味瓶,本來腹中一番搭訕調戲之語頓時卡在嗓子,吞吞嗚嗚,不知所措,眼神中不見邪魅,似有淚珠隱現。
“和尚”見女子“可憐兮兮”地望著自己,心里更不免疑惑。心想“難道女子有求于自己,罷了,雖然師傅再三囑托,不輕易度人,但相逢即是緣分,就當送她一場造化罷了”
“姑娘,可是有什么需要我幫助的?”“和尚”問道
呃,女子思慮一會兒,橫心一下,突然一個鶻鷹撲兔,把“和尚”緊緊抱在胸口。
“和尚”如墜冰窟,兩眼癡呆,這等陣仗他從小到大哪里遇見過,心里趕緊默念《驅魔心經》,漸漸驅趕心中寒意。
女子一開始只覺“和尚”身體僵硬,渾身冰冷,像一根冬日的電線桿一樣,但后漸覺他身體變軟,變暖,心中竊喜,知自己之柔軟自能化解世間百煉金剛。
“和尚”不知女子所想,但誦完心經,已感魂歸身體,于是輕輕推開女子,目光凜然,直視“邪祟”。
女子見男子所為,心有戚戚,不免有些懊悔,知道自己行為唐突,怕驚跑了“佳人”,于是連勝道歉,口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姑娘,我不是“和尚”,不用念‘阿彌陀佛’,我只是一個過路人,不知道你突然把我抱住是何用意,但你我緣盡于此,就此別過”男子說完沒有半點遲疑,轉身離去。
女子見“佳人”漸漸隱入黑暗,心有發苦,步子似乎被一股力量定住了,沒有再隨“和尚”前行。正是
花容月貌誰人憐,只羨鴛鴦不羨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