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鄭風的第三篇。講的是一個貴族男子對同車女子的容貌和品德的贊美,不過重點還是容貌哈哈~
注釋:
1.舜華(huā):木槿花。
2.將翱將翔:形容女子步履輕盈。
3.瓊琚:指珍美的佩玉。
4.孟姜:姜姓長女。排行最大的稱“孟”,“姜”是齊國的國姓,后世“孟姜”也作為美女的統稱。此外,一家同一輩份人的排行用“伯(孟)仲叔季”來劃分。
5.洵:確實。
6.都:閑雅,美。
7.英:花。
8.將將:通“鏘鏘”,指玉石碰撞發出的聲音。
9.德音:美好的品德聲譽。
譯文:
姑娘和我同車輛,容貌就像花一樣。
體態輕盈如飛鳥,珍貴佩玉泛光芒。
她是美麗姜姑娘,舉止嫻雅又大方。
姑娘和我同車輛,容貌就像花一樣。
體態輕如鳥飛翔,佩玉鏘鏘悅耳響。
美麗姑娘她姓姜,美好聲譽人難忘。
詩經里很多作品都是朗朗上口的,甚至你不需要刻意去背,看上幾遍就能記住。《野有蔓草》是其一,《有女同車》是其二,還有很多,以后會慢慢提到。
為什么說它們容易記住呢?
一方面,句式整齊,韻律一致。
按照朱熹的說法,“舜華”的“華”字音“夫”,跟后面的“琚”“都”屬于一個韻部。“行”字音“杭”,“英”字音“央”,跟后面的“翔”“將(音“鏘”)”“姜”“忘”等屬于一個韻部。
按照朱熹解釋的讀音再讀一遍這首詩,是不是有新的感覺?
另一方面,貼近生活,通俗易懂。
相信即使對文言沒有什么興趣、也不想了解古文釋義的人看到,也能大概猜出寫了什么內容。而且不但能看懂什么意思,甚至還會覺得仿佛在說自己,因為有些說法實在是太貼近生活了。
我們現代人送女孩花,說女孩美得像花一樣,沒想這都是古人玩剩下的。那個時候還更豐富一些,說女子皮膚白得像白槿花,臉色紅潤像紅槿花,白里透紅,通通透透。
換做現在的你,跟這樣的美人同乘一輛車,也難免不緊張吧?就算不緊張,也肯定忍不住好奇偷偷打量吧?你的心思全被寫在這首詩里,你說神奇不神奇!
這個美女究竟是誰呢?
很多說法都指向文姜:
上面這段話簡單交代了這首詩寫作前后的背景,說人話就是:
齊僖公想把文姜嫁給對齊國有功的鄭國太子姬忽(即后來的鄭昭公),結果被他用“齊大非偶”這個理由給拒絕了。文姜和齊國的面子掛不住,鄭國百姓對此也頗有微詞,甚至后來鄭昭公還因此丟掉了繼承權,只能說他也是比較任性了。不過這都是后話了。
這首詩寫的就是文姜來相親路上的場景。
文姜確實是個大美人,《詩經》留下很多關于她的篇章,除了本詩之外,還有《齊風 · 載驅》《齊風 · 敝笱(gǒu)》《齊風 · 南山》,對她的描述是毀譽參半。
她以才華著稱,所以被稱為“文”,在處理政務上也有一定的本領。但是,說起文姜的感情生活,可就一言難盡了。
她未出閣時就與自己的哥哥齊襄公私通,嫁給魯恒公后還不收斂,因為跟齊襄公繼續私會受到魯恒公的責怪。這時候她找齊襄公訴苦,于是齊襄公設計殺死魯恒公,還牽連公子彭生做了替罪羊丟了性命。后來她的兒子魯莊公即位,她一直不敢回魯國,據說死后若干個月才被安葬。而齊襄公又被公孫無知派連稱殺死。齊國國君接連易主,齊國動蕩不安,文姜是脫不了干系的,難怪有人稱她為“春秋最淫蕩的女人”。
不過,所有的鍋只讓她來背也不公平。這點我們需要注意。
史書中是這樣評價她的:
同樣擁有驚人美貌,彼此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她們的人生卻大不相同。
可見,美貌如同一把雙刃劍,它一邊劈開前行道路上橫亙的阻礙,一方面也容易誤傷擁有者,因此往往需要權力、金錢等來輔助。
即便如此,沒有智慧來把控,沒有道德來約束,沒有運氣來加成,身居高位也往往被吞噬。
畢竟人在其中,當局者迷。更何況,身不由己。
而那些只有美貌的年輕女性,想要單單依靠美貌“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無異于癡人說夢。
拋開八卦不談,回歸這首詩本身,最貼近的當屬金喜善了吧:
我們看到了“顏如舜華”,也看到了“佩玉瓊琚”。
我們還看到了你眼神里的不開心,但我們真的無能為力。
默默的心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