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強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黨的二十大把“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寫入黨章總綱。縱觀國內外新形勢,風高浪急、驚濤駭浪逐漸襲來,斗爭精神的養成,事關民族復興大業、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對年輕干部來說,想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培養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已刻不容緩。
汲取敢于斗爭的志氣,以不信邪的態度發揚斗爭精神。
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一百年來,共產黨人始終毫不畏懼、絕不退縮,不怕吃苦、不怕犧牲。中華民族站起來是靠浴血奮戰的頑強斗爭,富起來憑借艱苦奮斗、不畏艱難、大膽地闖;進入新時代,復興長卷中寫下強起來的絢麗篇章,憑依的也是為民族復興進行偉大斗爭的志氣和無畏。共產黨人的斗爭精神讓這個飽經滄桑的民族,昂首挺胸面向世界、邁向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夢想,是一代代共產黨人的夙愿。在更接近、更有信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征程中,年輕干部肩負起歷史使命、接續進行偉大斗爭責無旁貸,越是面對風險考驗、驚濤駭浪,越是要從百年黨史汲取敢于斗爭的志氣,越是要發揚斗爭精神,凡是有利于民族復興的事,就要事不避難、義不逃責,不服輸地干、不信邪地干,在頑強斗爭中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行穩致遠、乘風破浪。
賡續敢于斗爭的骨氣,以不怕鬼的態度錘煉斗爭本領。
正是憑借著不怕死、不認輸骨氣,黨在一次次斗爭中取得勝利,又在不斷勝利中,取得了一系列偉大成就。翻開百年黨史,中國共產黨人的骨氣撲面而來。“天不怕,地不怕,愿獻頭顱保中華”“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氣沖斗牛,盡顯老一輩革命家的骨氣。歷史充分證明,委曲求全只會招來失敗和屈辱,唯有“打得一拳開”才會有尊嚴和未來,得“軟骨病”、患“恐懼癥”不會獲得強大對手的同情,不能減少重大風險的后果。新征程上,年輕干部要賡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骨氣,永遠不當軟骨頭,始終保持廉潔自律,抵御名利、錢財、享受等誘惑,不被誘惑軟化骨頭,不斷用理想信念補足精神鈣,防得“軟骨病”,只有保持硬骨頭才能以不怕鬼的態度在直面困難中成為“斗爭能手”,較真碰硬中鍛造“烈火真金”。
厚植敢于斗爭的底氣,以不怕壓的態度經受斗爭考驗。
重大斗爭是需要黨員干部真刀真槍實干的,明哲保身、愛惜羽毛的“紳士”,畏首畏尾、怯陣退縮的懦夫,在斗爭進行到最關鍵、刺刀見紅的時刻只會“掉鏈子”,成為前進路上的“絆腳石”。經受重大斗爭考驗的關鍵之處,就是要有敢于直面困難、敢于較真碰硬、敢于亮劍出鞘的勇氣,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問心無愧的底氣,這既是一種斗爭精神的體現,更是一種廉潔律己的保障。面對無處不在的誘惑,最需要的是內心堅定;面對長期存在的斗爭,最需要的是意志堅定。堅定的內心、意志需要堅實的底氣,黨員干部最堅實的底氣莫過于無愧于黨。年輕干部要做到無愧無黨,就必須堅定踐行“兩個維護”,與黨中央同頻共振,必須堅實做到擔當作為、廉潔奉公,讓思想、言行構筑起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以不怕壓的底氣扛起重大斗爭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