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許久的傾訴愿望在下載簡書App一個星期之后被喚醒。最早是老公向我介紹了簡書,我沒太在意,后來發現一個朋友已經在簡書上寫了一年多的文章了,忽然就動了心思。
很久以前是喜歡寫一些文字的。最早的公之于眾的“作品”是初中時仿《白楊禮贊》寫了一篇《小草禮贊》,發表在我們縣城的報紙上。然后就是整個初中和高中時期作文經常被老師當作范文在全班念,參加過一次作文比賽,沒有獲獎。那時父親看不上我寫的作文,說語言太平淡,像白開水。我知道父親當年的作文也是范文,文章寫得很是華美而瀟灑,自然看不上我的樸素直白。上大學的時候學校有校報,我就經常寫一些文章投過去,每次都被刊登。最夸張的一次是2013年元旦前,校報的李編輯打電話給我約稿,讓我受寵若驚,很認真地寫了一篇有史以來我寫過的意境最優美、辭藻最華麗的文章給她。那時候,每周的校報發下來,同學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來覆去地找有沒有我的文章。心里便有些小小得意。
后來上了研究生,課題任務緊張起來,也開始談戀愛,漸漸地疏遠了文字的傾訴。也許也不算完全疏遠,只是轉移了陣地,而且多是寫給自己看的,沒有公開發表過。那時候是異地戀,所以寫了很多書信,當時的男朋友(后來的老公)也積極地用深情的文字回應著我。結婚之后才知道,老公并不怎么熱衷于文字,只是看我喜歡,附和著我。后來便不再強求他給我回信。再后來會經常發很長的短信,在各種紀念日的時候寫回憶的文章。這些愛的見證有些至今保留著,有些已經遺失,但那些傾訴的美好和感情的依戀依然留在心中,每每想起都會覺得無比溫暖。也一直堅持著寫日記,偶爾寫成“周記”甚至“月記”,斷斷續續一直沒停下來。前幾天整理這些日記本,竟然有十本之多,平均一年一本。于是感嘆自己那時候的勤奮,甚至暗暗后悔那時沒有開始寫小說,說不定幾年堅持下來,也能寫出一本“大部頭”。
工作之后,似乎離寫字越來越遠了。也許是沒有時間,也許更多的是沒有了心情。因為我記得高三那一年我都能每天抽出時間寫日記,包括后來緊張的期末考試階段和博士論文準備期間都是如此。也許真的是工作環境和在校園里不一樣吧。老公對此一直很不理解,說我不應該放棄寫作,幾次勸我重新開始寫,我都一笑置之。獨自一人置身于北京,住在單身宿舍,同事們都已在北京安定下來,有家有口。只有我,遠離家人和朋友,做什么都是自己一個人,心里總感覺是飄著的,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自然很難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有時候會想,我為什么會變成現在這樣子,懶惰無趣,甘于平庸,心里總是發虛和感到恐慌,卻又不知道想要抓住些什么,連以前喜歡的讀書、寫字、瑜伽、逛街都提不起興致。經常懷念以前那些忙碌而又充實的日子,卻又不知道怎么樣才能重回那樣的狀態,莫非真的老了?可是我才三十出頭啊。我想要改變,卻又不知從哪兒開始,試過練毛筆字、瑜伽、讀書、寫日記,都沒有多大的效果。也許是內心荒蕪太久,靠自身的毅力也很難克服惰性和拖拉,所以我想,也許我該重新在公開平臺上開始寫一些東西,無形之中也是對我的一種督促,讓我更容易堅持下去。希望能通過文字找到心靈的方向,讓自己的內心豐滿充實,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激情和精彩。
以此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