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我給大家講了如何高效地陪伴孩子。那么你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多少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說你帶孩子去游樂場,但是孩子為了一個玩具跟你大吵大鬧。你可能覺得那個玩具不好玩,而且家里有已經有類似的玩具了,沒有再買的必要。但是孩子就偏偏要買那個玩具,不給買恨不得在地上打滾,撒潑。這個時候你游玩的心情是不是也受到了影響?我好心帶你出來玩兒,你為了這么一個小小的玩具給我發脾氣。很多家長估計這個時候火氣立刻就竄上來了,我也一樣,之前我的做法是大聲呵斥孩子,家里已經有很多了,沒必要再買了,然后強行把孩子拉走。真是虎媽一枚。后面的旅程可想而知了,心情很糟糕,早早回家了。
? ? ?聽了劍橋大學心理學博士蘇德中的分享之后我真是悔不該當初啊。那么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么樣的呢?首先我們要學會傾聽,問問孩子為什么想要這個玩具?不能在家長的立場上認為這玩具是無意義的,就強制孩子服從,站在孩子的對立面,長此以往,孩子慢慢會拒絕跟家長溝通,到了青春期可能這種叛逆的情況就更嚴重。每個家長都是從青春期過來的,如何平穩度過青春期,我想從小我們就要學會正確批評孩子。學會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能夠平和的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即使這個想法在你看來是絕對錯誤的,也不要著急否定孩子,允許孩子可以天馬行空。我相信你給孩子平等的發言權了之后,孩子不會再用哭鬧的方式去發泄TA的需要了。
? ?第二點就是批評要批評具體的行為,不要帶上你主觀色彩,比如孩子在公共場所扔了個垃圾,碰巧你那天心情極度糟糕,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暴跳如雷,呵斥道:“你太給我丟臉了,下次不帶你出來玩了”孩子會覺得我的行為讓你丟臉了,你不開心了,不知道是這個行為有什么不好。如果哪天你心情很愉快也沒注意到孩子亂扔垃圾,對孩子完全沒有批評,孩子會覺得只要不被你發現你就不會罵我了,那我就偷偷扔。整個過程我們會發現上次的批評并沒有效果。孩子不清楚是什么不對,只是覺得不惹你生氣就對了。我們應該這么批評孩子:“你亂扔垃圾是不對的哦,下次要注意了,把東西放到垃圾桶才是正確的做法!”孩子下次就知道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對的。
? ?當然,知道理論是第一步,我們需要實踐起來,而且是立即行動起來,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我們怎么對TA,TA就怎么對我們,我相信在一個在家里能平和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孩子,TA也會樂意傾聽父母的想法,這樣的溝通才更有效。
從虎媽到知心姐姐的轉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