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都有社交的需求,但是
社交,究竟為了什么?
求職?求愛?求合作?求加微信?還是只求積攢名片?
不知大家是否遇到過以下幾位朋友正在經歷的“社交尷尬”。
路人甲:人人叫我名片達人,隨手抽出一張竟不知對方是男是女。
路人乙:朋友圈里做點贊狂魔,竟有人私信“您好,哪位”。
路人丙:加了徐小平的微信,主動攀談卻沒有回復......
......
這樣的狀況并不少見,幾乎每個身處職場之中的人都曾遇到??蓡栴}是即便明知這種情況,還是不忍將這樣的“人脈”移除、舍棄、拉黑!
為什么?因為你還對這樣的“無效社交”抱有幻想。但事實證明,若你和對方處于仰視與俯視的社交角度,那么交往決定權一定不會在你,因為往往需要你去仰視的人必然有著多于你的資源或強于你的技能。此時,不對等的關系是永遠達不成平等合作的前提的,這種社交關系又何必強留?
你不牛逼,認識再多牛逼的人也沒用~
貳
回到上面的問題,社交,究竟為了什么?
某度上這樣定義社交:社交是指社會上人與人的交際往來,是人們運用一定的方式(工具)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識,以達到某種目的的社會各項活動。
“以達到某種目的”,沒錯,社交就是為著一種目的而自愿或非自愿的建立某種關系。這目的就在于自我的發展、提升和完善。大家不難發現,社交的最終目的是自我的一種物質層面或精神層面的滿足。
理清這些后,會發現社交明明是有如此清晰目的的一件事,到最后卻往往會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考慮和顧忌而走了型,變了樣。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所以凈化自己的社交圈,與那些“無效社交”堅決的斷舍離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舍棄無效社交之后呢?難道就仗劍獨走天涯,不問家國天下事?當然不能。你需要重新搭建自己的社交人脈體系。既然先天的一些資源你不具備,那長在自身誰也拿不走的個人魅力終歸還是可以用得上的吧?千萬別妄自菲薄,任何人都是有自己獨特“賣點”的,只看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外現出來。
叁
但是你想展示自身獨特賣點,誰給你機會?跟人家沒有半毛錢的關系,人家憑什么理你?是的,如果你跟人家有半毛錢的關系,人家就會鳥你。
比如,你可以先通過某個平臺(比如行行App),跟目標“人脈”建立“錢”關系。關系找到了,就要善加利用。
首先,你要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一份工作?一位導師?還是一個VC?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你需要的人脈是騰訊基金的投資經理、小米基金的投資人;還是美團人力資源主管、愛奇藝人力資源主管;亦或是百度技術總監、知乎大V、黃曉明的私人教師......
其次,你要清楚的意識到,這一次你不是在“高攀”人脈,而是付費約見,彼此間平等的交流。曾經幾餐飯萬元以上的消費,和不計其數的人情債也未必能敲定的投資,這一次僅用了十杯星巴克的價格就得到了紅杉資本的千萬天使輪投資。曾經大海撈針般撒簡歷,到處碰壁且不被禮遇,這一次僅僅一個半小時的約見后,愛奇藝的offer已經是囊中之物。當然,前提是你能讓約見的人看到你的潛力和發展的可能性。
最后,文到這里,很多人都認為該到廣告時間了。我們不著急,先來理清一下,如果你選擇花錢買人脈?你付出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付出的很明確,可能只是十杯星巴克的錢。得到的卻是:
1、一個終身相交的良師益友或指路人。
2、一個不需要償還巨額“人情債”,就能得到的工作機會或者千萬投資。
3、一個真實可交的“有效社交”圈子。
這樣算下來,花錢買人脈還顯得那么貴么?
所以,放棄你的無效社交,
求人辦事,不如花錢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