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品怎么玩?

最近對互聯網產品做了很多思考,其實互聯網產品說簡單簡單,說復雜復雜。今天就來談談我對互聯網產品的看法。

互聯網產品的核心玩法,來大家大聲和我一起念:“流量、流量、流量”,記得橋哥當年提出了經典的互聯網漏斗理論“CSP模式”,其實這個理論不光適用于網絡游戲,其他的互聯網產品也適用。

互聯網產品的核心形態:首頁、列表、單頁。首頁負責導航,列表負責過濾,單頁負責轉換。大多數互聯網產品特別是PC互聯網的產品都符合這個結構,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到來,出現了列表既首頁的模式,其中代表微博、微信等,PC上面的瀑布流布局大體思路也一樣。在玩列表這個東西的時候延伸出來了很多派別,大體上分為篩選、搜索和推薦,從Yahoo時代開始就是目錄和篩選,到了Google時代搜索被強化,Amazon時代將推薦做了強化,現在伴隨著社交網絡的普及,基于人的維度的內容過濾再次被得到強化,單頁產品其實變化不大,更多強調的是從界面設計到內容設計。

說完形態說流量,其實流量從哪里來,以前總是抓狂,現在看來其實渠道就三個:第一,線上賣,搜索引擎,導航站,廣告,應用市場,刷榜;第二,線下廣告,電視、戶外、樓宇、公交、紙媒,有人會問互聯網公司為什么要在線下投廣告,其實除了從線上購買流量以外,品牌的維護也是很重要的,雖然它帶來的直接流量有限,但是對于整體認知非常重要,特別是對于那些想成為垂直入口的公司;第三,也就是社交媒體發展起來之后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那就是社媒炒作和病毒傳播,其中核心代表就是小米,案例自查不用介紹了!

聊完了形態和流量,最后聊聊產品本身。所謂產品書面解釋是:“產品是指能夠提供給市場,被人們使用和消費,并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東西”。說白了產品就是解決人的需要,既然是人,那么服務這個多變的動物就會發現需求是會變的,所以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而且產品都有自己的產品邊界,如果希望一個產品滿足所有功能基本是不可能的,互聯網產品講解鋒利如刀,一定要扎的非常深,而且要非常快,直刺痛點。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