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 阿袁筆下的女人們

2016年的某個周末,偶然覓得一本《魚腸劍》,一氣讀完,得空忍不住又重讀一遍,由此迷上了女作家阿袁,一本接著一本,沉浸在她描述的女人世界里,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驚艷之中欲罷不能。

細品阿袁的小說,一大看點是人物,清一色主角是女人.雖然身份地位不一,雅如《魚腸劍》中學院派的知識女性,俗有《錦繡》中小城鎮的鄉下少婦,個個活色生香,卻無一例外,帶上風刀霜劍氣,將繞指柔化為百煉鋼,在自己愛情和婚姻的漩渦里打轉,演繹出一段段無奈的悲情人生。

《魚腸劍》,三個女人一臺戲,心思縝密的孟繁、風情萬種的呂蓓卡和無姿無色的齊魯,同住一室的三個女博士,表面上波瀾不驚,暗地里卻是波濤洶涌,一個個如劍客,把自己的魚腸劍舞得天花亂墜,風生水起:孟繁,工于心計卻又深藏不露,自以為一切盡在自己掌控,結果機關算盡太聰明,如意算盤落空,被自己不屑的呂蓓卡聯合自己的丈夫,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真正被算計,人財兩空。呂蓓卡,特別善于發揮自身性別優勢的長袖善舞者,小說中的每一個人,幾乎無一例外都中了她的溫柔之劍,道貌岸然的導師,書生氣的師兄和齊魯,而最大的勝績,卻是于不動聲色之間,意料之外把舞劍高手孟繁的丈夫孫東坡硬生生地搶奪了過來,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者是也!而與前兩位冰雪聰明的女人形成反襯的,是沉醉于學問和網戀,遺世獨立的書呆子齊魯,她的劍術是最差的,她的魚腸劍幾乎是用來自戳的——雖然在意念里,她也他戳,但意念總歸只是意念,在現實里,別人毫毛未傷,而她卻遍體鱗傷。

《錦繡》,28歲才得出嫁的錦繡,又會過日子又把自己身子骨看得千金重的妹頭,偏是單眼皮扁身材其貌不揚,在鄉村已是異類,卻又在2年間遭遇了兩段貌似艷遇卻都無愛的短暫婚煙,一次捉奸獲利,一次漠視不幸,看似勝了來吃回頭草的前女友和前妻,實則如棄帚無人珍惜一無所獲,孤伶結局唏噓不已。

阿袁小說的另一大看點,就是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典故意象的引用信手拈來,畫龍點睛又以一當十,對人性的觀察和挖掘,風情萬種又深邃細膩,既有自己獨特的書卷氣,又時不時激發讀者的回味共鳴,閱讀的快感和美感,令人回味咀嚼,享受不已。以《魚腸劍》的語言為例,描繪學院眾生的形態,三分尖刻,三分通透,三分俏皮,再加一分耐心,用足了十分的火候:

比如“請導師當然要請呂蓓卡,不然,那頓飯不白瞎了?沒有呂蓓卡在場的飯局,誰有本事把它撐下來?導師的冷臉嗖嗖地如一月的冰雪,生生能把幾個衣衫單薄的弟子凍死。而呂蓓卡一旦在,那季節就完全不一樣了,那是人間四月芳菲天,有時導師喝高了,興起了,就到了七八月?!边@里,借導師的臉色變化,來形容說明呂蓓卡在導師心目中的絕對地位。“一月”、“四月”、“七八月”,本來是標示時間的名詞,但阿袁卻極具創造性地用這些時間名詞來表征導師心情的好壞。

再如“孟繁覺得挺有意思,或許一個人的研究真會影響到她的性格和思維,不然,她研究李商隱,就有李商隱的縝密和曲折,呂蓓卡研究明清戲劇,就有戲劇中小旦的長袖善舞,而齊魯,整日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上耶,我欲與君相知’這樣的古樸詩文,不知不覺亦變得古樸了?”“不是沒有這種可能,然而也可能是另一種結論,那就是一個人的性格與思維決定了她的研究對象。或者她本來身體里就有李商隱,所以研究李商隱,呂蓓卡本來就是個小旦,所以研究戲劇,而齊魯本來就是簡單樸素的,所以她干脆返璞歸真,回到幾千年前的先秦文學里面去。”這里引用諸如李商隱、小旦、先秦文學這樣的敘事語詞來揭示人物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征,書卷氣顯得恰如其分,也格外傳神。

又如“女人之間飛短流長原是要相互激勵的,要你來我往的,要同舟共濟,要相濡以沫。高尚的行為不需要同志,千里走單騎,才能成就孤膽英雄。但墮落不一樣———背后說人是非,這差不多就算墮落了。她們受儒家教育多年,對這一點心知肚明。但明知,也要故犯,因為墮落是更快樂更容易的事情。往上總是更吃力,而往下則輕而易舉,這是力學規律。大多數人不能逃脫于規律之外。女人更不能,因為體力不支。體力不支也會造成精神不支,而不支的結果就是需要墮落的共犯。一個人墮落讓人不安,而兩個人,或者更多,那不安的意味就會減弱甚至化為烏有。”鞭辟入里的人生之道、處世之方,發人深省,嘆為觀止。

《魚腸劍》的結尾:孟繁不急。十年磨一劍。相信作家阿袁也如是,厚積薄發才得如此妙筆生花。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