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身段,談談生死
從生到死 ?終究都是你自己走完的 ?。
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史鐵生《我與地壇》
我以中學時期印象深刻的一段課本史鐵生描述生死的段落開始。那是我第一次思考死亡,那時已是我出生的第18個年頭。
我們放下身段,談談生死。從生到死 ? ?終究都是你自己走完的。
很高興認識你們,我的朋友或是不曾相識的朋友。
看過一期《奇葩說》,深刻的生死辯論讓我意外陷入沉思。
對,我們一直被教育怎么熱愛生活,怎么愛別人,如何去成功……似乎從來沒有人教我們如何面對死亡。甚至于我們排斥談生死,想想,一個必然要經歷的宿命,為何卻避而不談呢?
? ?因為生命太脆弱,因為太害怕死亡,因為我們生活著一切都是那么動人,快樂、悲傷、幸福、孤獨,我們都能鮮活的感知著,生是多么好!
用馬東的話說:我們的文化(儒文化講焉非生何知死)讓我國對死亡的探討成為一個禁忌,甚至不吉利、也不適于為開口的一個話頭;而恰恰大的宗教都是以死亡為起點,才建立和描述了一個生彼岸的存在。
? ?我了解圣經對人生的描述,耶穌用死拯救世間的罪惡,死而有生,人本惡,人生即為贖罪;我們傳統文化講人性本善,人生是由善而惡的,這是中西文化的基本沖突。
? ?雞湯文里講如何讓我們活得瀟灑,如何沒有靈魂的生和死有什么區別,人的一輩子就是用來折騰的……可是真的死亡就擺在你面前,你又如何去招架呢?多數人都是崩潰的,人性在死亡面前都是脆弱的。
? ?正如節目辯題:絕癥病人想要放棄生命,該不該鼓勵他繼續治療?
這是一個貫穿了“自由意志”和“生命質量”的灰色題目。
caseA:多數絕癥病人是在絕望和疼痛治療的過程中掙扎,他不能體面的或是受尊重的自理生活,可是除了這些身體和精神、心靈上的折磨,他身邊還有需要他的至親和愛人,還有需要他撐起的家、還有愛,只要活下去一切都是有可能的;作為身邊的親人,我們可以給與他治療的勇氣,我們也不是剝奪他自由生存的權利,而只是我們需要你,想讓你活下去,僅僅是一份愛,我們需要表達,沒有該不該鼓勵,就是有他在,愛的靈魂就在,就是這么簡單的希望。這是在表達我們內心愛的夙愿,我們也不會用愛綁架,逼他做選擇,只是看著他步步走近死神,想拉他一把,希望奇跡發生,順便說一聲:可不可以不要走!!!
caseB:作為一個絕癥病人,他收到過很多來自本心的鼓勵,這些讓他活下去的聲音不知聽了多少遍了,甚至自己都厭惡,哪一次聽到不是對他的刺痛或是沉痛的愛;他知道那個叫陰陽界的邊只有他在那一端,你們都在另一端,他會孤獨,這種孤獨讓他生不如死。他也知道自己會愛和被愛,他也想生,這是人的本能,可是無數次在糾結和厭煩的鼓勵后,他只有忍受和掙扎,他背負的沉重的愛,甚至拖累的在活著,內心告訴他什么也做不了除了賺取朋友親人的眼淚和攫取他們高昂的治療費。所以,他更希望即使他走了,那也是輕松的,沒有負擔的,是帶著你們的祝福走,你們會傷心,但我希望這是短暫的,過后你們記得我,記得愛就好。他希望來探望我的,不要和我說那些讓我厭煩的繼續撐下去,說我會康復,說我們以后會一起做好多好多事……我希望的是你來說說我們這輩子能相識多好,我們一起已經經歷了那么多事情,當我走了,你會記得我,這樣我就知足了,我知道這一生我來過,有人愛我牽掛我,就夠了,因為早晚我們會再見,只是我先一步走,我知道你不舍我,但我選擇結束,希望你好好送我。我希望你珍惜我,而不是挽留我!
? ?高曉松講美國絕癥病人自行安樂死驚動國會立法的例子,把如何面對死亡,當成一個倫理學討論也好,一個社會事件也好,拉開一點距離,除了恐懼和不舍,應該可以看清楚一些東西。
? ?至親的離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愿經歷和提及的。
? ?記得爺爺就是突然去世的,跪在他床前,我明白,在那一呼一吸之間,他真的就不存在了。
? ?沒有什么靈魂走了,沒有什么轉世,也沒有什么托夢,一切都是自己的潛意識,這個潛意識就是愛,愛可以讓你快樂,也可以捆綁你到窒息,但愛更能讓你解脫,有一種永生的方式就是以愛的名義活在心中,也叫接受死亡的既定事實但逝者永生。
? ?我完全贊同自由意志,可以想象自由意志到一個人想結束自己的生命或者自殺,我們該尊重嗎?我也贊同生命質量,一個植物人或是根本沒有自理生活能力絕癥病人,生命質量極低,他不能體面尊嚴的活著,我們該強迫他繼續活著嗎?生死只是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所有的觀點都不應該成為結論,因為在生死抉擇上,誰都是自由的,誰也擔不起這么大的責任,誰都不是“過來人”,那個叫陰陽界的坎,我們都做不了自己的主,何況是別人?
? ? 好好思考,好好生活。
我以高曉松節目最后的即興詩結束吧
你是我的那顆星星
我是你旁邊的這顆星 ?
我的整個軌跡是被你影響的
即使有一天這顆星星熄滅了
它變成了暗物質
它變成了看不見的東西
它依然在影響著
我的軌跡
你的出現永遠改變著
我的星軌
無論你在
哪里
鏈接本集《奇葩說》,復制以下地址瀏覽器打開:
http://m.iqiyi.com/v_19rrlu7cus.html?wx_uid1=qyid591E42DC-0D6C-4BC9-A6AB-9B3262EF4BBA&wx_uid2=wxidoG0a9jnUJ87DNpNvU59kHEoV6RB4
好好思考 ?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