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沾了五岳的光,想必在金庸的筆下江湖中,北岳恒山很難登場。
鋪陳俠客佳人、英雄紅顏的故事,煙雨濛濛的江南自是一流場所,再論恩怨情仇、快意江湖,那蒼涼的漠北草原才是上好場面。就是在五岳之中,比奇、比俏、比峻、比絕、比險,恒山都毫無優勢。
恒山的優勢在觀,區別于佛教場所之寺院,這里所說的觀,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之建筑。恒山上,幾乎沒有佛寺,放眼望去皆是觀——道教占了絕對統治地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優勢,在金大俠的筆下也被異化:《笑傲江湖》中,恒山派一干弟子,都是念著佛號的尼姑,縱貫全書的恒山風物,全無道教半點蹤跡。倒是在某個版本的電視劇中,《笑傲江湖》的恒山群尼全成了身穿道袍的道姑,不知是創作者“以正視聽”,還是歪打正著。
與道、尼偏差類似的,還有恒山的主峰問題。江湖中的恒山主峰叫見性峰,而事實上的恒山主峰卻是天峰嶺,而且,在恒山眾多的峰嶺之中,并無一處名為見性峰。見性峰也好,天峰嶺也罷,在小說里,名號虛妄并不是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倘若一定要去揣度金大俠為其易名的心思,那無異自尋煩惱。
按照《笑傲江湖》中對恒山景致的描述,在這里尋找俠蹤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書中金大俠虛虛實實、任意揮灑,尋者卻牽強附會、對號入座,倒也另有一番味道。
通元谷——《笑傲江湖》中頻頻出鏡
恒山山下平坦處是一處名為停旨嶺的地方,從這個地方沿一條石板小徑向上不遠,就能到達果老嶺。嶺下,就是通元谷——令狐沖將江湖中三教九流集中修行的地方。書中說,“那通元谷在見性峰之側,相傳唐時仙人張果老曾在此煉丹。恒山大石上有蹄印數處,歷代相傳為張果老所騎驢子踏出。唐玄宗封張果老為‘通元先生’,通元谷之名,便由此而來。通元谷和見性峰上主庵相距雖然不遠,但由谷至峰,山道絕險。令狐沖將這批江湖豪客安置在通元谷中,令他們男女隔絕,以免多生是非。”
通元谷,其實是一座空谷,沒有任何建筑,當然也沒有不戒和尚、桃谷六仙、漠北雙熊等人投奔恒山派后的居所“恒山別院”。倘若當初真有那么一些茅舍陋屋,這座寂寞空谷,卻也不失為那班三教九流靜心修行的好去處。
而果老嶺上的驢蹄印卻是有的,幾塊大青石上,碗大的蹄狀印記甚是分明。在恒山本身的傳說中,這確為張果老倒騎驢所留蹄印,這也是寫進恒山導游解說詞中的。除了果老嶺、通元谷,為了更加能夠體現恒山與這位神仙的淵源,恒山景區還在山下的停車場上,塑起一尊張果老倒騎驢的塑像。盡管這些淵源都無可考,但卻絲毫影響不到以這位神仙命名的通元谷,在《笑傲江湖》中頻頻出鏡。
行至山腰,遍尋一處寬闊之地竟未能如愿。想令狐沖接任恒山派掌門時,江湖各路人馬蜂擁而至,更有黃伯流等人事先考慮到佛家清靜之地不備酒葷,干脆自帶“干糧”挑了酒食飯菜前來。書中提道:“到得午間,數百名漢子挑了雞鴨牛羊、酒菜飯食面來到峰上。令狐沖心想:‘見性峰上供奉白衣觀音,自己一做掌門人,便即大魚大肉,殺豬宰羊,未免對不住恒山派歷代祖宗。’當下命這些漢子在山腰間埋灶造飯。一陣陣酒肉香氣飄將上來,群尼無不暗暗皺眉。”彼時,那“山腰間”的場面定是壯觀,數百江湖豪客開懷暢飲,場地是否寬闊當不緊要。
天峰嶺——令狐沖接任恒山派掌門的地方
如果不在龐大的恒山廟群中流連,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攀上主峰——天峰嶺。這里空空蕩蕩,甚至,比“江湖”中“空空蕩蕩的見性峰”更加空得徹底:見性峰上,“恒山派主庵無色庵是座小小庵堂,庵旁有三十余間瓦屋,分由眾弟子居住。……無色庵只前后兩進,和構筑宏偉的少林寺相較,直如螻蟻之比大象。”而眼前的天峰嶺,即使這簡陋的庵堂也并無一處,只有一塊成色一般的大理石碑上刻“北岳恒山頂,海拔2017米”。
不管怎樣,這里畢竟是令狐沖接任恒山派掌門的地方。“群豪用過中飯,團團在見性峰主庵前的曠地上坐定。令狐沖坐在西首之側,數百名女弟子依著長幼之序,站在他身后,只待吉時一到,便行接任之禮。”在這見性峰頂,江湖的正派至尊如少林方證、武當沖虛兩大掌門,邪派高手如日月神教賈布、上官云兩大長老等數百甚至上千人馬皆匯聚在此,那該是如何的一個場面。
尤其那些酒足飯飽的江湖豪客,想必還在打著酒嗝冒著酒氣,甚至有的還用隨手拽下的松針剔著牙縫,而在這酒氣熏陶中,那一干肅立的恒山派群尼,應該還在“暗暗皺眉”,張弛之間,倒讓這么一個莊重的場合,有了一些戲謔的氣氛。
除了令狐沖在此接任恒山派掌門,見性峰還有過劍拔弩張、令人窒息的危急時刻:少林、武當、昆侖、峨眉、崆峒等門派齊聚于此,準備與前來踏平恒山的日月神教決一死戰。武當派沖虛更是準備了二萬斤炸藥,誓將“任老魔頭”粉身碎骨,幸虧最后是一場虛驚,否則,這二萬斤炸藥,“任教主固遭炸死”外,還“毀壞寶山靈景”,更重要的是,“盈盈也必不免”,如此,《笑傲江湖》便會戛然而止。
天峰嶺上,有處景觀名為白云洞,洞口有石刻“白云靈穴”,經常凝云聚霧,為恒山一大奇觀。《笑傲江湖》中,恒山派的名藥白云熊膽丸不知是否與其有關聯。行文至此,想到一件題外事:在百度“笑傲江湖”吧中,曾有細心網友質疑,白云熊膽丸中必有熊膽,這是否與恒山派尚佛不殺生相悖?有其他網友回答:藥用與貪口舌之欲、濫殺,是有本質區別的。與其在殺生與否的問題上爭執,不如先救人再說。這件題外事,又與金大俠書中彰顯的理念暗合:在見性峰,各大門派齊聚欲與日月神教決戰之際,少林派掌門看到沖虛要使炸藥炸死任我行時,先“口念佛號:‘阿彌陀佛!’”而后“我佛慈悲,為救眾生,卻也須辟邪降魔。殺一獨夫而救千人萬人,正是大慈大悲的行徑。”——佛學是靈活而寬容的,過度鉆牛角尖而本末倒置,本身就是一種妄執。
懸空寺——上演了數出好戲的微型劇場
“令狐沖引著方證大師和沖虛道長下見性峰,趨磁窯口,來到翠屏山下。方證與沖虛仰頭而望,但見飛閣二座,聳立峰頂,宛似仙人樓閣,現于云端。方證嘆道:‘造此樓閣之人當真妙想天開,果然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是懸空寺在《笑傲江湖》中的首度出場,雖然已在文章偏后,但日后,這里卻成了一處較為重要的場所。
就像見性峰其實并不是恒山的主峰一樣,懸空寺也并非如金大俠所述“聳立峰頂”,而是空懸懸崖山腰,險峻非金庸筆端描述所及。這一點對于喜好“江湖地理”的“金庸迷”們尤為重要:可不妄自揣度金庸用意,但也應尊重基本事實,以免以訛傳訛。
“若是常人登臨,放眼四周皆空,云生足底,有如身處天上,自不免心目俱搖,手足如廢。”而對于令狐沖、方證、沖虛這些一等一的高手來說,卻是“臨此勝景,胸襟大暢”。懸空寺空間狹小,卻是一處上演了數出好戲的微型劇場:方證、沖虛、令狐沖密謀攪局五岳并派大會;魔教高手以黑水毒箭偷襲三人;儀琳的“啞婆婆”母親剃光令狐沖的頭發,迫他娶自己的女兒……
這幾場好戲中,以“魔教高手以黑水毒箭偷襲”最為扣人心弦:懸空寺的天橋欄桿不僅被毒箭射中腐蝕出一個個小孔,其中的一個閣樓更是被放了一把火,那個魔教的偷襲高手賈布則被方證“雙手一送”,“向外直飛……只聽得叫聲慘厲,越叫越遠,跌入翠屏山外深谷之中”。當然,這些場景只會永遠在靜止的文字中呈現。以懸空寺之“懸”,現實中自然無法承受如此沖突,即便在若干版本的《笑傲江湖》電視劇中,也無一例外沒有取過懸空寺的一個真實鏡頭,張紀中在拍攝他的《笑傲江湖》時,不就花了20萬“克隆”出個“懸空寺”嗎?——除了懸空寺是國保單位不好輕易折騰外,依我看,確也無人敢在那離地數丈的逼仄之地真正地舞槍弄棒。
并非題外的話
站在懸空寺上,憑欄遠眺,山風凜冽。塞外風干物燥,很難想象金大俠為何將一幫女子安置于此常伴青燈。而賦予其的武功——恒山劍法,也是綿薄嚴謹,長于守御,雖往往出其不意之處出殺招,但卻嚴密有余,凌厲不足,在江湖頂尖門派中,應屬武功較弱一門。然而,在血腥的江湖權力爭斗中,金庸卻又很偏愛地將恒山派塑造成一個完全由正面人物擔當的理想集團,并不惜讓“男一號”令狐沖“空降”恒山派,從而讓一幫孱弱的青衣女子樹立起至尊的江湖威望。這種高規格的待遇,在《笑傲江湖》中,恒山派是獨享的。或許,立身清正、不畏強暴,正是金庸江湖的核心內容。
手中曾有一張恒山的導游圖,上面赫然有“令狐沖墓”的字樣,問及景區有關人員,卻說這圖是有人盜印后私自加上去的,倒是聽說在恒山隧道中的某處洞穴,有人近年修建了“令狐沖祠”,加之官方欲規劃籌建令狐沖練功房、令狐沖塑像的傳聞,使這些聽來讓人可笑的人為之造,倒說盡了一座山與江湖的淵源。
事實上,恒山確曾有過現實版的“笑傲江湖”,那是2005年9月25日,北岳恒山舉辦了中國武術文化產業(國際)論壇,各路武林俠客齊聚于此切磋功夫。香港功夫巨星洪金寶、國際級功夫片導演唐季禮、頂戴“南金庸北蕭逸”光環的著名武俠小說家蕭逸、李小龍之女李香凝、“王仁則”于承惠、“孫悟空”六小齡童……這些名字,撐起了“恒山論劍”的“江湖盛況”,但是,創造了恒山派的金庸金大俠,本人卻從未踏上過恒山半步。
郭斌 作于2010年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