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這樣吃飯?那你也屬于懶癌晚期了

Episode41 中午這樣吃飯?那你也屬于懶癌晚期了

?一次糟糕的外出覓食之旅

昨天中午沒帶飯,跟著小伙伴一起去外出覓食,經歷了一次糟糕的用餐經歷。

飯廳是寫字樓的標配,一整層都是吃的,各式各樣,單間店或者是小吃街的那種形式,說不上好吃,基本就是填飽肚子,還貴的不像話。中午去的時候通常都是爆滿,找吃的、排隊還有找座所有人都混在一起,能煮餃子。

昨天去餐廳的時候,先找了間面店,服務員已經忙得看不到人,和小伙伴他們在那干巴巴等了好久沒見人招呼,直接就走了,但是還是有人陸續的往店里走。轉戰小吃城,像學生食堂那種,挨個窗口排隊打飯,隊伍都排出B1門口了快,不忍排那么長時間于是再逛了逛,發現哪里都人山人海,看了看飯點時間,只好硬著頭皮回來排隊。排了半天,到窗口了,發現沒什么菜是想吃的,心里拔涼拔涼的,只好點了萬金油,西紅柿炒雞蛋外加一根油得要命的烤腸,匆匆下肚,匆匆離開。最后和小伙伴也走散了,一個人孤零零的回去,頗有些凄涼。

找飯吃花了1個多小時,吃飯花了5分鐘。這次覓食經歷太糟糕,吃飯的時間被壓縮,菜色沒有過多的選擇,更談不上營養健康了。機械式的填飽肚子變成了每天白領們的必須課,而且這課還必須得上,過多的選擇還沒有。讓WQ想起了廁所墻上永遠溫馨的提示語: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覓食

寫字樓白領基本在吃飯上基本上都是重度懶癌晚期患者,工作忙碌,早餐和中午基本都是混混了事,有時候還會帶上減肥的借口不吃東西。中午外出覓食成為了白領生理上活著的最常用的覓食手段。通常寫字樓里和周邊會形成的商業圈養活了一大群在樓上“生活”的人,這些商業圈和人的關系就像談戀愛,從相遇,喜歡到相戀,這一整個階段算是蜜月期,過了蜜月期關系就開始變淡了,一變淡就想分手找下家,以至于每每到中午就會有人說,今天中午吃什么?啊又吃那家啊?能不能換一家啊,吃都吃膩了。

好多人吃得旁邊店主都認識了,每次還沒等坐下,服務員菜都上了。厲害一點的用微信早早就點好了,12點準時下樓,12點10分準時用餐,12點半準時撤退,平常其他的生活作息從來沒有這么規律過。

和豬的活動范圍很像,外出覓食的人們活動范圍很小,走個十分鐘腿得麻,走個二十分鐘腿得斷,超過30分鐘飯程的寧愿餓死的都不去。

好多人1分鐘都懶得走,這些人很單純,只有一個希望,就是到點張嘴就能吃到飯。外賣成了這些人延續生命唯一的選擇方式。得有多少人得跪著對外賣感激涕零,一個外賣除了不喂你吃,基本都滿足你便宜、懶得走、到點能吃這三個點,任何時候你餓了,叫個外賣;任何地方你渴了,叫個外賣,任何狀態你病了,叫個外賣。一個外賣把吃這個事情提升到了一種拿起就吃的程度,人們對此是如此樂此不疲。包括各種各樣的補貼,天上掉餡餅似的,不吃都怕浪費了,吃了又覺得吃不夠,男人們永遠在大啤酒肚的大路上勇敢前行,女人們永遠徘徊在減肥與吃之間。

WQ很奇怪,現在中國給了我們這么多的選擇,但從來沒有人考慮過選擇健康營養,小康都過上了,溫飽也不愁了,但是為什么這么多人對自己的生活一點都沒有追求,難道只是懶癌晚期嗎?吃飯就著近的,就著好吃的,健康是掛在嘴邊的,營養是附贈的(有沒有都可以),胃是用來吃撐的,辣椒油炸吃得是最爽的,酒是必須要喝光的,餐桌上是不講道理的,吃的爽吃得開心是最重要的。這就是大部分中國人活生生的生活寫真集。想想你在各種聚會,各種應酬上的寫照,高級大片一樣的放出來,面目猙獰,狼吞虎咽,坦胸露乳,沒錯,那就是你。

很多人活著活著就活出你的樣子,但是總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和大眾不入流,活出了自己的樣子。WQ把他們叫做是別人家的早餐,或者叫別人家的午餐。小平爺爺那句話這么說來著,先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后帶動貧窮的一起富有。道理總是驚人的相似,不入流的很多文化在若干年后都會成為主流文化,追求健康的生活營養的飲食是大趨所勢,盡管都市化生活越來越快,但是我們倡導的飲食文化會使得懶癌患者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而人們的生活會越來越趨近于原始,趨近于自然。

不要再點外賣了,不要再吃油的要死還沒有菜葉子的黃燜雞了,不要再吃各種油炸的雞腿了,動動手吧,對自己的胃溫柔一點,給自己做個蔬菜沙拉,水果拼盤,給自己熬個小雞燉蘑菇,做起來其實沒有這么難,只有你肯動手,手指不會折,手更不會斷。從家里帶上午飯,再也不要問媽媽中午吃什么了。


別人家的早午餐


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系

Photo by WQ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