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開始了,相信不少人都在忙著給自己制定新一年的目標。
我也用了大半天的時間,列出在2017年要做的幾件重要的事,這里面就涉及到了知識的輸入與輸出。
閱讀、做筆記的方法相信大家看的都不少,好的書好的文章也讀了不少,但是有沒有碰到這樣的問題:每到要說說看法的時候就支支吾吾總憋不出東西來。即使有點想法,也是碎片化的,難以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甚至看完了一本書,還是一無所獲的感覺。
是積累還不夠嗎?思考不夠深入?還是練習不夠?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最近正好讀到一本關于演講的書,但它又跟平常看到的講解演講技巧之類的文章或書籍不一樣。
這是一本教我們運用簡單規則去構建內容從而成功演示的書——這不正是演講前的“寫作”嗎?
《用圖秀演講》, 暢銷書《餐巾紙的背面》作者丹?羅姆的最新著作。
羅姆在他20余年的職業生涯當中,憑借一塊演示用的白板,足跡遍布各處,小到創業公司,大到財富500強企業,甚至還有白宮。
這本書是他豐富的演講實踐和經驗的結晶, 旨在通過直白生動的手繪圖和極簡的語言,告訴讀者如何能夠做出非同凡響的演講。
現在,來看看這本書如何教我們演講——寫作其實也是一場面對讀者的無聲的演講。這篇文章就是運用書中的原則寫出來的。
首先,
好的演講能夠——分享全新的數據。
出色的演講能夠——改變我們知道的事。
非同凡響的演講能夠——改變我們相信的事。
越高層次,越難以改變。
那么,作為一個演講者,我們要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關于這個話題,面對這些聽眾,我應該講述哪一種事實?想讓聽眾達到哪個水平的改變?
作者提出一個“水桶法則”來幫助我們回答這個問題。
所有的演講都是由“我的想法”、“我自己”、“我的聽眾”三個要素構成,也就是三個水桶。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他們有條不絮的排列在一起,然后用事實去裝滿這三個桶。
- 我的想法包括數據,故事,創意,發現,教訓,成果等,我最想說的是什么?
- ** 我自己**代表我是誰,或者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我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對自己的想法是堅定的還是質疑?
- 我的聽眾可能來自不同的人群,經驗各異,技能千差萬別,需求不盡相同,而且各有各的安排,了解的東西也不一樣……如果我的演講能讓他們產生改變,會是哪些方面?
有了“水桶法則”的這三個要素及對應的事實,我們的演講就基本成型了。
理清思路,相信自己,了解聽眾,把三只水桶裝滿之后,現在,我們要開始創作了。
清晰的故事情節是解決疑惑的最佳方法,它能夠有力的掌控錯綜復雜的問題,使其變得深入淺出。
所有的演講,都可以用四種故事情節來構成。
- 情況報告能賦予數據生命力,傳達客觀事實,甚至洞悉事實,改變聽眾掌握的信息。
- 解釋說明能讓觀眾學到知識,告訴聽眾如何去做,增強能力。
- 營銷推廣能跨越障礙,為聽眾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甚至改變受眾的行為,讓他們無法拒絕我們的方案。
- 戲劇表演讓我們感受到一段奮斗歷程,讓聽眾身臨其境,甚至改變聽眾的信念。
這四種故事情節雖然各不相同,但它們有兩個共同點,
1、都有開頭和結尾。好的演講會不斷向前推進,不會讓人感覺到不知何去何從。
2、結尾與開頭的基調不在一個水平。好的演講總有一個不斷向上的基調,才不會顯得平淡無奇。
也就是說,在你演講之前,要先明確你要帶領聽眾去到多遠多高的地方(還記得前面那張金字塔圖片嗎)。
而對應四種故事情節,正好有四種方法可以打動聽眾:
- 1、改變他們掌握的信息——將六因素(人物和事件,地點,時間,數量,方法,原因)整合成情況報告的故事情節,一般以“人物和事件”或“原因”作為開頭,通常能起到不錯的效果。很多優秀的文章都是從一個小故事或者作者最近的見聞開始的。
- 2、改變他們的知識或能力——為發生的事情做出解釋,提供新的洞見,展示新的方法,告訴聽眾“該怎么做”。
我寫這篇文章就是希望能給大家展示一種新的寫作方法,并且看看這個方法用于實踐的效果如何。
- 3、改變他們的行為——首先要找到聽眾與我們的共同之處,提出大家都會遇到或關心的問題,然后展示解決方案,打動聽眾按建議付諸行動。
如果這篇文章確實還不錯,那么你可能會嘗試用這個方法去寫文章,那我也算是實踐成功了!
- 4、改變他們的信念——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集冒險、神話或生活教訓于一身,幫助聽眾用新的視角看世界,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并使他們富于理解力和同情心。各種“英雄之旅”或TED演講都采用這種結構做了很好的詮釋。
最后,
無論我們采用哪種故事情節,都要把握好整條主線,避免故事情節過于復雜,雜亂無章或者缺乏連續性等。
另,這本書后面還介紹了怎么用圖像形式來協助演講做出完美演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我是素丫,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