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傾聽#你的需要比我的重要?

最近,帶領中年婦女們上非暴課漸入佳境,一起逃課,罷課,改課為了去支持某些人,去聚會。越來越真實,坦誠,靠近……

同時,談到孩子的學業問題,媽媽成長的追求,伴侶的支持問題,總是那么有共鳴,那么不容易。

圖片發自簡書App

也有這樣分享使用非暴后的進展。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他人的行為或許刺激了我們,但不是我們感受的根源,根源是美好的需要未被滿足,或滿足了。當專注需要,溝通變得簡單一些。

? ? 值得一提的是,有時我們自己也不清晰自己的需要,甚至經常變,而對方的行為不會長了眼睛隨時滿足你。

? ? 我深深被大家的信任和敞開打動,同時,很想分享更多自己的覺察給更多人。

? ? 這里就又有一個案例。

圖片發自簡書App

#自我傾聽案例#你的需要比我的重要?

有一夜,我的周二的非暴課講得意猶未盡,講到了十點多,老公打球回來了,他嚴肅地在我電腦前說:我覺得你現在上課很不好。他指女兒沒人管睡覺。我就說下次會把女兒弄好再上課。

洗完澡,和老公在房間。越想越覺得不對勁。我剛才隱藏的情緒出來了。

我說:我要和你談一談。你去打球,我在上課。我們的需要都很重要。憑什么你可以安心的打球,我卻不能夠安心的上課。他說:因為我一直是今天打球的,你是后來才上這個課的。所以你應該去解決這個問題。

我聽了心中很不平,還有個評判出來:我覺得我做的事情有意義,而且也沒有離開家,還是照顧著家。為什么你可以一身輕松還要求我?他似乎覺得我的事根本沒有女兒睡覺重要,我們就膠著在那里。

再后來,我體會了自己的需要,是理解支持,認可。但的確一個共同的需要是照顧好女兒的那份安心。

我回想起剛才老公提的建議,他說那你可以換我不打球的日子上課。或者你中間休息幾分鐘啊,去管管你女兒……

我突然意識到,這真的是好策略。但是在我有情緒的時候,我更傾向于聽到指責,被不公平,緊張,混亂包圍。當我平靜的時候,我其實完全接納了他的方案。

但是真正執行時,動力有高低。我先去和女兒協商各種方案,自己還是沒有執行換日子上課。

為什么呢?

幾周后,我在梳理這個案例時,覺察到可能是因為我有一個信念:盡量不要去麻煩外界。也可能是對外界眾人的畏懼或者潛在的討好。

當若干次孩子睡覺都有點晚+這樣的覺察,我決定執行第三條方案:協商外界,換日子。雖然這也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滿意,但是,此刻,我對自己,對他人有了不同的認知。

就是沒有一種辦法可以人人滿意,但是,家庭的需要,自己的需要,用全力重視,不就是等于在帶領他人用非暴力溝通全然的覺察自己,有力地為自己的需要負責嗎?

在這個案例里,關鍵詞并不是“我的需要比你的更重要”,而是如何真正全然的探索自己,接納自己,此時,尊重彼此的需要,也變得更容易更自然。
用非暴力溝通的理念,為自己全然的負責,也相信他人會從你身上獲益,他們同樣會為自己負責,他們也有選擇,拒絕,協商的權利。
這背后,是對生命真正的信任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