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丑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士君子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使好丑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漢書?東方朔傳》有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在我看來,人精明極致本無錯理,但不可無省己度人之心,做事應適時考慮他人感受,不逞口舌之利而致親友離疏。
常言道:量才不計其相貌,用人不計其出身。君子立世,當內修德而外親人,眾生萬物萬般變化,豈可用一太分明之尺而量之?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方是為人處世之道。
圖片發自簡書App
?鐘鼓體虛,為聲聞而招擊撞;麋鹿性逸,因豢養而受羈縻。可見名為招禍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學者不可不力為掃除也。
?為人立世,當行正道之事,攜清明暢達之心。名利本無害而在乎己心,若心如明鏡不忘初心,則名利于我何害焉?若修身不顯于眾,便如作文不得其中,怎揚君子之氣,達醒世喻民之教化。如老子言:“事到功成,民皆謂其自然”,若名利為你水到渠成之果,又常懷本心,則何計名利之掃除也。再說,正常人誰沒點兒欲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此句與大道至簡、大智若愚皆有異曲同工之妙。年輕時,得意處,人最是容易意氣風發,飄飄渺渺天馬行空,追名逐利好高騖遠也是在所難免。但繁華落盡,年過半百之后方覺真而淡的生活之可貴,回首來處,才觀得“淡”字實為人生之真消息。
?達者順天而生。何為至人?至人應是去驕氣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以獨立之心而行合群之事之人。樣貌純正,舉止嚴苛,不是至人。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總想萬眾矚目之人也不是至人。至人先是人,然后如常。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