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老師看電影,帶著觀點看流行。
打動我就行,何必管豆瓣評分。
——R老師電影
01要偷情,就別想著謹慎
出軌有風險,偷情須謹慎。
這句話,在每個人開始偷情之前,都是十分明白的。
然而,當偷情開始——尤其是相互對自己的原有家庭都十分滿意的時候,表明這個偷情就是真愛,就是情感戰勝理智,就是情難自禁,那么,偷情的人哪里管得了這么多,他們的心里,巴不得向全世界宣告:瞧,我們多幸福,在結婚之后,又遇到了那個ta。
勞拉和艾德里安,就是這樣的一對。當他們躺在床上你儂我儂的時候,多利亞的妻子打電話來溫柔的說,什么時候回來,我爸爸想見見咱的女兒呢?勞拉的老公則打電話來——雖然他在辦公很忙,說,什么時候到機場,我去接你。
當情感戰勝理智的時候,出狀況是必然的。當勞拉和多利亞發現睡過了頭,為了表現是去巴黎或某地出差,而不是躲在鄉下別墅high,他們決定抄近道,趕回去給自己的愛人一個交待。
然后,他們出了車禍,受傷者丹尼爾格瑞多陷入了昏迷。
然后,為了維護他們的“有身份有地位”,他們不是報警,不是叫救護車,而是把傷者丟到了湖里,把意外交通事故硬生生搞成了謀殺。
02嘿嘿,懸疑片怎能不反轉?
《看不見的客人》,從一樁密室殺人案開始。
就像我們熟知的那樣,在密室殺人案中,最開始被我們懷疑是兇手的人,或者說,那個看起來肯定是兇手的人,往往最后被證明不是兇手。
《看不見的客人》的導演,也是這么干的。
勞拉死了,艾德里安被認為是唯一的兇手,因為門是從里面鎖的,窗戶是打不開的,而倒霉的多利亞就在這個兇案房間里,雖然他被人打暈,倒在了地上。
為了洗脫自己的罪名,艾德里安的公司雇了一個30年沒有敗績的律師弗吉尼亞,然后,在律師的一再要求下,艾德里安說出了他的真相:由于交通事故,我們偷情被發現,被人威脅用10萬塊解決。到了約定地點,我們發現自己被做了局,然后……然后就是勞拉死了,我成了唯一可能的兇手。
兇手有兩個可能。一是剛好路過,發現我們交通事故的司機,二是被我們丹尼爾的父母,因為我們恰巧在丹尼爾的爸爸那里修了車,讓他們擁有足夠的理由懷疑我們殺了他們的孩子。
艾德里安說,一切都怪勞拉,要不然我不會走到這一步。
確實,在他的講述里,一切都是勞拉主導的。出了事故,他要報警,是勞拉阻止的;來了目擊者,是勞拉急中生智應付的;把受傷者扔到水里,是勞拉出的主意;陷害受傷者,制造他是一個監守自盜、攜款潛逃的銀行職員,也是勞拉一手操縱。
通過他的視角,我們觀眾對事情的經過很明確:勞拉做得太過分,引起了丹尼爾父母的報復,或者目擊司機的操縱,以至于終于死于非命。
然而,就在這時,突然畫風一轉,弗吉尼亞提供了另外一個視角。她說,其實事情不是這個樣子的。勞拉在發生事故后,很愧疚,瀕臨精神奔潰,所以她向丹尼爾父母坦白,并且準備用10萬塊補償他們,所以約了他們在丹尼爾母親工作的酒店見面。
真正的主導者是艾德里安。而且,由于足夠的自私,為了保全自己,他不惜殺了勞拉。
原來,這個弗吉尼亞其實丹尼爾母親假扮的。她原來是馬戲團的,擁有足夠的表演基礎,這在前文有交代。所以,這次她成功套取了艾德里安的話,確認艾德里安是主導她兒子死亡的元兇,是殺害勞拉的真正兇手。
事情就這樣反轉了。
原來,和一般的密室兇殺案不同,這一次,這個被一開始認定是兇手的人,就是兇手。
這個結局真是有點出人意料的味道,導演得意的地方,或許就是在這里。畢竟,這也算創意了吧。
03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然而,R老師卻不這樣認為。因為艾德里安最后成了兇手,完全是導演的安排。
因為,這種反轉太生硬。弗吉尼亞的敘述可能是假的,因為她一直跟艾德里安強調,她所提供的一切都可以是偽造的,新聞報道的照片是ps的,其他的設定也可以是假的,目的就是為了套取艾德里安的話,為了證明艾德里安是兇手。
為了洗脫自己的罪名,為了得到這個三十年沒有敗績的律師的幫助,艾德里安會不會順從了弗吉尼亞的設定,違心承認了,很難說。因為,弗吉尼亞是非常強勢的,她一開始就警告艾德里安說,她碰到過兩種人,一種是自以為比她聰明的,等著她幫忙的,一種是十分配合她,告訴她真相的。而她,只幫助后一種人。
而且,影片展現的視角是值得懷疑的。既然可以從艾德里安的視角,突然跳到勞拉的視角(通過弗吉尼亞的口),那么我們也可以有充分的理由認為,影片最后所展現的視角,可能就是弗吉尼亞的視角。
導演想不斷反轉,不斷給我們驚喜,結果由于操縱地太過分,讓觀眾不得不懷疑,這事真的是影片描述的那樣嗎?
最后,R老師想說,《看不見的客人》上映后評價很高,豆瓣評分8.7,導演奧里奧爾·保羅是西班牙的導演界的新星,靠懸疑片成名立萬,吊足了R老師的胃口,結果看完了發現,也不過爾爾。
唯一可以說的是,如果去掉丹尼爾父母的仇恨,去掉一個大仇得報的結局,而用上一個開放性的結局,這完全可以是一部致敬《羅生門》的電影。
《羅生門》表達什么?它表達了,所謂的真相,是隨著講述者的視角不斷變化的,而真正的事實,我們永遠無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