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傳播的世界里,你愿意為知識買單么

你愿意為知識付費么?


圖片來自互聯網

在互聯網席卷社會的這些年,免費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并且建立了一系列基于免費的商業模式,似乎,這已經是不容置疑的商業準則。

但是隨著“分答”、“在行”、“得到”、“網易云課堂”、“喜馬拉雅”等一大批以“付費”獲取優質知識為賣點的產品備受矚目,似乎“免費”的互聯網已經成為歷史?

相信很多人會對這個觀點不以為然,認為:“免費”的互聯網不會消亡,“付費”只是曇花一現!

筆者個人認可“免費”不會消亡這個觀點,但“付費”模式并非曇花一現,特別是對內容的付費獲取,會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

由“免費”過度到“付費”,我們到底經歷了什么改變?

核心原因:


(1)信息過度傳播:

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們身邊充滿了信息噪音,獲取知識的渠道的確變得多了,但很多人卻發現,獲取知識并沒變得簡單!

聽起來是個矛盾的觀點,但卻是現實問題!

比如我們想為孩子了解下澳洲留學的知識,通過搜索引擎,可以輕易的獲取大量的信息(如下圖),但這些信息是雜亂的、真假難辨的。

百度搜索截圖

粗略劃分這些信息,大體可以歸為:無效知識(留學中介廣告)、不完全匹配的有效知識(澳洲留學生活分享、對澳洲留學的觀點、澳洲移民信息)

我們無法直接找到完全匹配個人需求的信息內容,而要想從這些充滿噪音的信息中提煉我們需要的知識,可能需要花費超出預期的時間與精力,并且,還無法確認知識的準確、真實程度。最終我們的選擇可能還是去中介進行付費咨詢。

信息的過度傳播,并沒有讓知識獲取變得容易,相反造成了選擇困難,用戶對“有效、真實信息的歸納、聚合”服務產生了需求!

(2)網絡基礎設施的提高、給知識傳播提供了平臺:

圖片來自互聯網

隨著 4G 、 wifi 等技術的普及,高速的傳遞音頻、視頻文件變得可行。

傳統的以文字為主的互聯網模式,并不完全適合知識的傳播,存在傳播模式單一、傳播形式死板等弊端,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更多的人青睞繪聲繪色的學習方式。

另外,隨著智能手機的越發強大(單純的硬件性能已經可以比肩電腦),使得在線教育概念越發火熱,并且衍生出了一眾相關平臺。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開啟知識學習,更進一步培養了用戶對于通過互聯網獲取知識的興趣。

越來越多的用戶感覺到,“付費的其實是便宜的”,“免費的反而傷不起”。

其根本原因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付費知識產品的生產者,對過度傳播的信息進行了加工、精煉,并通過豐富的互聯網信息平臺進行歸納、總結,輸出優質、豐富的產品(視頻教程、音頻教程等),為有學習意向的用戶提供了更好的服務選擇。

另外,在競爭越發激烈的今天,能更快的掌握知識,對用戶充滿了吸引力。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對知識的投資、才是最好的價值投資。


最后,閑扯幾句我們所經歷的一些隱性改變,這些改變也許不是大眾認可“付費”行為的主因,但同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觀念:

(1)“野蠻生長” 轉向 “全民認可”

中國的互聯網起步階段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野蠻生長”,由于在全球范圍內都算得上是個“新鮮玩意”,沒有太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鑒(西方的互聯網也處在初生階段)。再加上當時的精英階級大概年齡層在40 ~ 60 后,存在一定的知識代溝,對互聯網的了解不多,因此早期的互聯網并沒有獲得太多的上層關注。

互聯網產業的很多商業模式可以說完全區別于傳統行業,因為少有實體資產,核心競爭力很難量化。比如最簡單的“如何盈利”問題,在互聯網產業興起的初期一直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案,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邊前進邊總結,這點即使在美國也同樣如此。

注:互聯網產業初期,廣告模式是唯一明確的收入來源,但在當時的用戶基數下,大多數企業僅依靠廣告不足以盈利。

在這種“野蠻生長”的時期,免費似乎是最合理、也是唯一的生存土壤,因為沒有用戶愿意為“不夠好”的產品付費!

更何況那時候的互聯網用戶主力軍大多是 70 后和 80 初,經濟能力上的不足也很難讓他們擁有付費的能力。

注:筆者至今還記得,98 年左右因為上網搞出一張超過 500 元的電話費賬單,老媽那憤怒的罵聲旋猶在耳?^_^

隨著時光的推移,今天的互聯網,已經被全球認可,產品越來越豐富、優秀,可以說在客觀上已經達到了付費的品質。

(2)用戶的版權意識逐步形成

除了互聯網產業本身的越來越強大,用戶主力軍也逐步由 80 后轉移到 90 后,可以說在眼界和素養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筆者并沒有貶低 80 后的意思(筆者也屬于這個群體),但客觀的說,在眼界、受教育的程度方面,90 后的年輕人確實更加優秀,這和他們從小就能夠通過互聯網了解更多的信息、以及逐步提高的教育產業有關。

筆者自己也是 80 初的那一撥,親歷了那一時代,那時候大部分網友的版權意識幾乎為零,理所當然的享受著免費的盜版產品,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當然,這是我們缺少相關知識的教育造成的。

那時候沒人知道“核心技術”的重要性,沒有人去考慮應該怎樣保護“創新者”。

今天的互聯網人,更多的開始思考“為什么我們缺少從 0 到 1 的企業?”、“除了模仿、我們還能做什么”,大家會為“華為在 5G 標準上的努力”而興奮,會更加崇拜“具備創新實力”的企業。

對于版權保護的逐步認可,讓大眾用戶在心里上對“付費”產品的排斥在減少,這也在另一方面對付費知識產品的流行鋪平了道路。

隨著“知識經濟”的變革越來越熱烈,付費知識市場的內容門檻也必將隨之變高,粗制濫做的內容將慢慢被市場淘汰!

用戶付費高效學習、輸出者獲得盈利、更多的人加入市場

希望這個良性循環能夠盡早建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