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枚名正言順中文系畢業的本科生,我一直喜憂參半,由于中學時代文科成績優異,熱愛閱讀各種文藝小說,對其中筆下常常描寫的中文系女生種種,早就心生向往。
收到大學通知書的那一刻,得知被心儀的中文系錄取,仿佛實現了多年的夢想,特別的滿足與期待,然而四年下來卻沒有好好珍惜寶貴的大學時光,如今回首只留下無盡的遺憾。
為此,希望透過持續刻意的寫作練習,找回遺失的自己,發現真實的自己。
因為強勢父母的教育方式,終于成年且步入大學的我,雖然沒有如愿以償考到北方的大學,離開父母的掌控,但依然認為我應該獲得了自由與獨立,同時深知真正的獨立首先必須建立在經濟基礎的獨立。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證明我可以不依靠家人養活,甚至學費都可以自己掙取。
大一暑假找到一份家教的工作機會,那年是2004年8月整整一個月,我在一個家庭教3個孩子英語,2個即將升高三,1個即將升初三,每周教5天,從早晨9點到下午4點,剛開始的第一天教下來,我喉嚨沙啞,口干舌燥,因為這是我第一份難得的工作機會,雖然有些吃力,但我特別用心耐心的教他們,很快一個月也結束了,可喜的這3個孩子的英語模擬測試都取得了不錯的進步,他們的父母非常滿意,我也在即將滿21歲那年,掙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3000塊錢,沉甸甸的現金帶給我滿滿的成就感。
自此一發布可收拾,大二開學后到大四畢業,本末倒置,不務正業的做家教,做兼職,對本應在大學好好修煉的本領:如掌握一種學習能力,認知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參與班級活動,結交大學朋友,徹底的忽略。
通過第三次參加好報的寫作活動,我不斷在回顧我的前半生,希望過好我的后半生,期待通過回憶過去自我的成長經歷,坦然面對過去,喜歡魯米“傷口是光進入你內心的地方”這句詩,不畏懼痛苦,不逃避痛苦,也不解決痛苦。
我更愿意相信張德芬說的“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物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