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珞
陪黃小妹在家寫寒假作業(yè)的空擋,重看了一遍《羋月傳》,很多無關緊要的情節(jié)都是快進過掉的,81集的電視劇,不到三天刷完。
我看哭了很多次,每次都是羋月與故人別離的戲,與老伯、與子歇、與義渠君,甚而是與張儀、與葵姑、與羋姝……
我不是來寫劇評的,學術角度的評論與我無關。我說的只是一些與歷史無關,與技術無關,更與豆瓣評分無關的事。
一部這么長的電視劇,羋月這個主角,幾乎與每一個劇中人物都有著超長的恩與怨。
若非戲劇刻畫,一個現(xiàn)實中的女人,活得出劇中人這樣斑斕壯闊又情意深重的人生,實難想象該有著怎樣一片激蕩、靜謐、寬博的內(nèi)心世界。
劇中那首配樂,每每聽來,都是種濃郁的憂傷,換做排簫吹起,更是傷感不住。
孫儷演的好,完全就如同她自己過完了這樣一生。
從那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清朗女兒家,到那個才情斐然心思縝密的后宮羋八子,再到那個心懷天下柔情不改的大秦宣太后。
相遇子歇,情竇初開
黃歇,算得上是文藝男青年的頂配代表。
他有著卓絕的才華,有著俊朗的臉面,還有著柔軟細膩的心思,看似軟弱,實則執(zhí)著且堅定,心懷夢想不忘初心。
這樣的他賦予月兒一份冗長歲月里的綿綿深情,他敬她懂她護她成全她,內(nèi)心沒有責難和怨恨,這份感情純粹的只剩下愛。
而月兒呢?
子歇是她的另外半條命,是她千萬次在內(nèi)心里想要相守一生的人,她愛子歇,如同愛她自己那樣深入心髓,無法割舍。
即使深愛如此,她還是三次為大義而負了子歇,她知道子歇會懂,子歇也如她所想。
就是這樣了解彼此又不愿牽強的兩個人,一次次錯過,便一生錯過。
羋月是個心懷大義的女子,不僅僅是子歇的月兒。
第一次,她舍不下遠嫁異鄉(xiāng)又弱病纏身的羋姝;
第二次,她舍不下既成事實的孩子和如父如兄的老伯;
第三次,她舍不下危難重重的大秦和老伯一統(tǒng)天下的宏愿。
每一次子歇都成了她必須舍下的選擇。
是不愛么?不夠愛么?其實都不是。
羋月愛子歇,是年少青春里的第一次心動,往后的日子里不會再有更無可替代。
可是生逢亂世的她,家事復雜,背負仇怨,磨難中長大,她沒有從心的權利,每走一步每一個選擇都有著她對命運的不甘示弱。
月兒就是子歇,子歇就是月兒,她所負棄的子歇,正是她所放棄的自己。
那個,在山花爛漫間輕笑細語柔情百轉(zhuǎn)的少女。
際遇老伯,情之所至
王者的情愛,都是寬廣而深遠的。
君王的眼里,身邊的人,不僅僅是會耳鬢廝磨的女子,更重要的是能心心相惜的語話人。
而羋月正是這樣情義兩全的女子。
她可以和老伯表露嬌柔多情的內(nèi)心,傾訴她的子歇,講述她的父王和她的小心思。
這時候的羋月楚楚可愛,溫婉動人,這時候的老伯溫穩(wěn)寬厚,和善親切。
更多的時候,她面對的不是老伯,而是那個威嚴深明的秦王,如此時候,她便是那個睿智大義的羋月,與秦王心意相通,替秦王排疏心結。
秦王的愛是大愛,是庇護,更是成就。
羋月的愛是敬仰,是感恩,更是情之所至。
秦王彌留的那場戲,我從頭哭到尾,一代君王人生的尾聲,帶著多少未盡的心念。
孫儷這場戲演的太好了,看著她的眼淚不斷地流下來,跟著她也不停地掉眼淚。
心里一片空白,任何語言都是多余的,只覺得這份情,太重太重,早已超越了男女之愛。
都說一個女人最幸福的就是得到一個男人如父如兄的愛。
到此,才真正體會月兒當初沒有隨子歇離開的那種不舍。
羋月說,月兒與大王同心同德,秦王在她心里,始終都是老伯。
那個,呵護她,疼愛她,珍重她,指引她走向王途,成就她大義人生的老伯。
境遇翟驪,情深義重
義渠王是愛羋月愛得最徹底的一個。
草原男兒的血性,就是這樣單刀直入,豪放不羈。
快馬飛馳,軟鞭精射的月公主,一身的巾幗颯氣,只這一眼,就成了義渠王心里始終不能忘的人。
從此以后,為她不顧忠言,不計得失,不驚榮辱,不懼險境,不留后路,至死不悔。
如此歷經(jīng)歲月的深情不改,從點滴心意到傾國相助,這份情意,任你再無情都無以言拒。
羋月有句話是說翟驪的:
“萬不該讓義渠君這樣心思簡單的人卷進大秦這復雜的紛爭中,如果不是為了幫我,他現(xiàn)在還是那個在義渠草原天高云闊,任憑馳騁的義渠王!”
翟驪一身的莽性,沖動義氣,從小生長在遼闊的草原,一心坦蕩。
又怎能想得明白,王權背后的絕情廝殺,又怎能看得明白,羋月這個女人,絕非一個可與她廝守終生的人。
即使她想,她心上的見識也絕不允許她有片刻的遲疑。何況她還有個身為秦王的兒子,她還惦念著老伯一統(tǒng)天下的宏愿,她還有著一顆霸氣圣明的王性之心。
羋月與義渠王有一場戲讓人印象深刻:
秦宮后院,她與義渠君打情罵俏,義渠君讓她叫他的名字,她叫他黑馬駒子,他讓她叫翟驪,羋月一臉嬌羞的小女人姿色,一聲聲叫著翟驪、翟驪……義渠君一把把羋月攬入懷中,愛至極。
那個時候我就在想,這個女人,怎能不讓義渠君著迷,一邊是太后的威儀,一邊又是少女的柔情,粗狂奔放的草原漢子,如何能分辨得了這樣的亦真亦幻。
當朝臣們決意誘殺義渠君,這場生死,于羋月,只剩下他們二人置身其中的較量。
義渠君最終還是舍不得,讓這個他用命去愛了的女人再經(jīng)受苦難和別離。
他看明白了,這個女人,他的孩子,這片疆土,哪怕是義渠的兄弟們,早已在這場權利的斗爭中,與他漸行漸遠了。
此局當破,唯有他的命,方能化解眼下的絕境。
為了他的月公主,愛也好,命也罷,悉數(shù)枉然。
翟驪一命,恩怨情仇就此一筆了斷,了斷了王權,了斷了血親,了斷了羋月與他大爭之世的這份情。
這一次,羋月傷入心隨。
既然選了這條王權的路,便從此與那份平凡的情愛愈行愈遠。
遙隔千山的,又何止是一個翟驪。
在羋月心里,義渠君一如當初情深義重的那個他。
那個,笑起來一臉桀驁,怒起來一身匪氣,天高地遠豪情萬丈的義渠草原驍勇不訓的王。
世間每一種相遇,都是為了別離
年少的嬴稷,不懂得母親的心意,想用和氏璧博母親一笑。
少年的王者之心,總是這樣輕淺高傲,識不得世間最求而不得的是份情。
羋月最想念的:
是與葵姑相依為命的艱苦日子
是與羋姝姐妹情深的相依相助
是與張儀知己之交的心意相通
是與老伯同心同德的父兄之愛
是與翟驪至死方休的深情廝殺
還有,她的子歇
那個雇好馬車,等著與她相守一生的人
終此一生,羋月可曾想要回首,與那個等在棗樹下的子歇浪跡天涯,從此小情小愛,大過天地。
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