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莫妮卡遭取消作品 —— 代號:“Darkside”
在新戰神與前途未知的科幻新作面前,索尼最終選擇了放棄后者。
2017-03-01 08:06:15
藥莢s
本文系用戶投稿,不代表機核網觀點
前幾日(2月17號),《戰神》的開發團隊——圣莫妮卡的工作人員在網絡上公布了一組設定圖片。通過這一組圖畫,我們大致了解到了關于他們在2014年公布,代號為“Darkside”的一款被取消的科幻題材游戲的雛形。
本作秘密開發了三年,據說最后被取消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將資源集中在新的《戰神》上面,另一個說法是擔心與《地平線:黎明時分》造成沖突。而由于本作被叫停,也導致了不少圣莫妮卡員工的離職。
以上就是網絡上對于這個游戲的報道了,我們不知道索尼真正的目的,也不好評價這個決策是否正確,至于人家員工的決定更沒必要評判。不過作為喜歡精美的圖畫,喜歡有趣的虛構世界觀,喜歡對不可能得到的游戲“假喜歡”的我來說,這幾張設定圖還是蠻有意思的。除了將公開的圖畫分享上來外,里面也有一些自己的瞎扯,如果有同樣喜歡的朋友,歡迎一起來聊聊對這游戲的想法。
背景設定
游戲的故事時間線設定在2034,從游戲的服裝、種族、生物設定上來看,這是一個在外星球上面發生的故事。設定圖沒有呈現太多詳細的環境構思,多數場景都是比較常見的山地和海洋,不過其中有一幅圖片似乎是在一個遺跡當中,所以這個星球上應該是有自己的歷史文化的。
可能是建筑,或者只不過是普通的掩體而已
雖然主打是科幻風格,但看起來也許還有地球上的戲份,有位人類的裝備造型完全是在地球環境下的樣子,而且有不少是屬于海面作業的裝備。這個游戲看起來有不少關于海洋的元素,其中之一便是巨大的水生怪物,這也是這個遭埋沒的游戲吸引到我的開端 ——
這幅圖片展現的生物尸體明顯不是地球生物,但是在這副圖片上來看,并沒有證據表明這里不是地球。天空中的大群海鳥,邊上的樹林都是地球上面的物種,而地面上除了下方的大型車輛外,還有一些似乎是摩托車揚起的灰塵。
我當時覺得這游戲可能是和《異形:普羅米修斯》一樣 —— 人類在地球上發現了某些線索,之后派遣了探險隊伍前往該外太空,后來覺得可能不僅僅是這么簡單。
在地球本地的人員服裝上,讓人不禁覺得這里的生活并不安全舒適,也許早已由于資源或是戰亂等原因變得難以生存,于是誕生了許多目的不同的組織。有一些人看起來像是混幫派,另外一些直接就是軍事組織的級別了,有一個穿著像是當地軍閥的人,他的身上出現了和外星人一樣的情況 —— 與未知物質融合,而且他的手臂也完全變成了非人的樣子。
救生服、熱帶服飾、武器與漁業工具、帶有變異跡象的人類
這個關鍵可能便是那只巨型海洋生物的尸體,它是如何出現在地球上面的不得而知,也許是人類先前的外星探索帶回的樣本,也許是海中有著蟲洞,甚至有可能聯系到海洋這一重心,會把劇情導向物種起源與水的關系。總之,我覺得這具尸體為地球帶來了一些改變,它身上的某些物質可以幫助人類獲取一些奇特的能力,于是導致了相關組織以及黑市之間的搶奪。游戲的前期可能會描寫在地球上的任務,之后在進一步了解這只生物后,才將舞臺轉向了宇宙深空中。
科技,人物
玩家的身份可能和今年萬眾期待的《質量效應:仙女座》類似,是作為未知領域探索者的身份登場,結合如今的流行趨勢和外星探險主題來看,本作應該也是一款開放式地圖,帶有成長要素的動作游戲。在所有人物設定圖中,出現最多的厚重護甲人物有比較大的幾率便是主角(或所隸屬的組織),在服裝的肩部可以看到所屬的派系圖標(除了下面這幅調整服裝的后勤人員外,其余的人物設定中該標志是獨一無二的)。
多次出現的服裝設計,而背景也是科技感強烈的設施內部
主角的服裝沒有太多特殊的點子,基本上還是遵循著科幻的宇航服設計,在所有服裝設定中,這是唯一展現出具有科研項目功能的款式。在第一張圖片中,便有主角邊警戒著周圍的敵人,邊用右邊肩部的裝置對一只昆蟲生物掃描。
從裝備上和背景看起來,星球上面有多種環境,從雪山到沙漠,人物的裝備也有對應的變化。有一名服裝和主角型號相似,但是標志不同的人物,他手上的武器展示了開發者的構思 —— 自動分離組裝的隨身武器。這個設定蠻酷的,如果動畫表現得好應該很有意思,主角手臂上面也有類似的裝備,看起來應該是可以變形的步槍。每一張主角的設定圖中都可以看到跟隨在身邊的無人機,這也算是多數科幻游戲都很常見的玩意了,從體積上看似乎沒有什么劇情之外的用途。
只出現了少量的科技設定圖解,圖中間與主角服裝相似的人物可能是隸屬同一個組織的其它部門,可以看到上面的附件更少,面罩也比較奇特。
有個女性出現在多幅圖畫中,她和其他一些有著相似身份的人物,并沒有明確的身份證明。也許作為來到這個星球的殖民者中,一些脫離了組織的人員開始自己建設了各種居住地,甚至開始出現了犯罪組織。在一個該女性角色與歹徒作戰的場景中,可以看到她左腿膝蓋處裝有三管霰彈,在實施體術攻擊時還能發動致命的追擊,不知道是她接受了改造還是僅僅是特殊裝備。
看起來主要的兩個服裝種類比較多的組織,都具有程度不低的科技與軍事力量,也許他們會作為游戲當中主要的勢力對立體現。雙方的目的肯定有不同,玩家可能有選擇站在哪個陣營的機會,當然這不是《質量效應》,所以這個設計可能也只是一些任務上的關鍵選擇來體現而已。
我覺得其中一個應該是致力于科學考察,并注重外星球上生態的研究,以及建立人類的殖民地。另一個從裝備上,和服裝的標志看起來像是偏向軍事集團一樣,如果游戲戰斗比重較大的話,中期肯定有和他們的交戰。
外星種族
外星人的設定讓我想到了《阿凡達》,同樣是沒有什么科技感,并且有著某種宗教化的社會構造。它們可以乘騎類似犀牛與馬的混合生物,手掌上面有蹼,身體有鱗片,在其中一張海中生物的圖片中也出現了變化成人魚形態的樣子。(當然,這個也有可能是其它的種族,甚至是這些外星人的變異體)
腿部是合并到一起再進行變化的。
個人認為這個種族有著超自然的能力,他們的宗教感并非只是來源于文化而已,除了將雙腳變化成類似魚類的樣子外,可以看到他們似乎有與其它生物融合的能力。在兩張與坐騎一起出現的圖片中,他們的腿部是與這些坐騎“共生”為一體的,而不同的外星人圖畫中,也有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身體外骨骼裝飾。也許他們可以通過吸收,或與別的生物融合,以達到控制和使用對方能力。
注意看腿部是“陷進”胯下坐騎身體里的
這個能力可能會是游戲中與主角有所關聯的,在其中一幅主角站在山崖上的圖中,他的左手緊握,周圍懸浮著一些尖銳的碎石,也許就是吸收了某些生物的能力。關于敵人,我們可以看到其中一位身體包裹著黑色物體的外星人,從服飾、表情等描述上來看,也許它會是游戲中主要的反派。動機則是可以是吸收了某些“不干凈”的東西導致瘋狂,或是與真正的幕后黑手融合后被占據了人格,但如果這個游戲的主角是外星人的設定,那么說不定這會是一款外太空版本的《虐殺原型》也說不定。
明顯有別與其他外星人的樣貌,但沒猜錯還是屬于同一種族。
設定中還有別的外星種族,不知道是屬于備案,還是開發組考慮將游戲的規模變成類似《質量效應》一樣的太空歌劇,但從其它外星人身上也有外骨骼來看,也許更大的可能性還是作為備用方案。
個人認為不會是那么龐大的世界觀
生物
除了有著馬和犀牛的坐騎外,設定圖中最搶眼的生物便是巨型的海洋怪物了,這個結合了章魚、鯨、蛇頸龍、和燈籠魚特征的生物很適合作為主題。
如果真的如我所猜測,游戲的主題之一便是海洋,那么很可能本作將會是少數展現外星水世界的3A游戲了。少數的幾種載具中,那輛巨型的白色車輛很適合作為玩家的主基地,看起來它同樣還具備水中航行的能力,如果能夠由玩家親自駕駛就更有趣了。(這應該也會讓本作地圖變得格外巨大)
我常常聽到“深海恐懼癥”這個詞,據說這是對于過于廣闊的海洋,以及對其中存在的未知生物的想象恐懼。不過換個想法是 —— 我覺得深不見底的海中存在的巨型生物,有著十分獨特的迷人魅力,尤其是身處于黑暗之中的海底,突然睜開的眼睛很吸引人。
真的非常~非常大~
游戲中的環境看來真的很混亂,不知是否人物造成,還是純粹的氣候現象,都相當危險。但是有趣的是,這個星球有著奇妙的平衡系統。一種巨型的,類似長頸鹿的體態與恐龍的外表特征結合的生物,不僅沒有因為圖中的雷電與火災驚慌,它們甚至在“吸食火焰”!
看得出這個星球的生物體型非常沒道理,有些實在是大得太離譜了,看這種恐龍和坐騎生物相比就明白了。
如果有多種可供馴服的生物,如此巨大的體型,很適合做一個小規模的,建造在其背上的前沿基地,這種設計應該是不錯的體驗。
本作絕對有大量中立的生物,一個全部充滿敵意的生態圈,并不是很適合體現探索主題,這一點是需要開發者去平衡的。
圖中的巨型昆蟲看起來具備攻擊性,但是明顯沒有被制服,卻很“溫順”地讓主角對其進行掃描,如果不是本身就屬于中立生物,那么就是有允許馴服生物的系統。
背景中,主角身后的兩只類猿生物,看起來就沒那么客氣了,從主角警戒的神態來看,似乎很快便會有一場戰斗發生。
不知道是所有虛構題材都要有僵尸,還是這只是初期設定顯得比較單調,僅存幾張的敵人3D建模圖片,看起來沒什么意思。不過設定圖的草案看起來就有趣多了,我一開始以為是魚群組合起來的,后來覺得更像是沙石。
圖中比較有趣的地方是?——?這生物似乎是在水中的,身邊的特效很像是水底產生的擴散。不知道體型有多大,想象一下在深海中,突然浮現出的巨大人形黑影,好像也蠻有趣的。
用腦洞紀念這些曾經的努力
公布的任務中,有一個叫做“方舟計劃”的任務名稱,通過這個也許能推測一些本作的劇情。
2034年,人類首次發現了地外文明,然而卻不是通過航天技術完成這一次接觸,而是從海洋之中。在大西洋底出現的巨大蟲洞,連接的是另一個星球的海底,來自于外星球的大量生物攪亂了地球本就混亂的格局。
從來自于彼端的生物體內,人類發現了特殊的能量資源,于是第一批探索隊伍很快組建起來了。在那里,他們發現了一個生機盎然的新世界,并建造了最初的殖民地。為了探索另一個世界,人類開發了巨型的是水陸兩用移動基地,那些懷著各種目的的組織與企業,不斷的將自己的人員送往蟲洞的另一頭。
這些被稱為“方舟”的巨型的移動基地,便是玩家在游戲中遇到的主要人類城市,而強化自己的方舟也是游戲中的重要元素。游戲中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地圖,外星球的大陸,以及連接地球與異世界的海洋,而地球本身可能不會有太多出場機會,只會以一些任務舞臺出現。
探索與科技研究會比較戰斗更多樣,玩家的目的主要在于了解這個世界,武力只是達到目的地的手段。只有在主線的逐步推進上,才會涉及到各種大型的武力沖突,所以可能這又會是一個“不務正業”的游戲,比如“宇宙快完蛋了,主角沉迷抓蟲子”等等。
對于一個胎死腹中的游戲,唯一能做的其實只有“攤手”,不僅僅是我們無法干預發行商的決定,同時對于玩家來說這算不上多大的損失,畢竟沒做出來的游戲根本談不上遺憾。
游戲玩得越多,就越難找到自己心目中完美的作品,無論是多好的游戲總會有讓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沒人會在乎一個未完成,連素質都沒確定的設定案遭到取消,也許在看過這個新聞之后很快便會被遺忘。
開發者做不出來,發行商沒有信心,我們沒有什么可抱怨的,只希望這些決定能誕生出更優秀的作品。
它們唯一留下的,只剩下開發者保存的這些圖片,與還存在于制作人腦海中的想象。如果覺得可惜的話,不如就在這些僅存的資源中,找到讓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然后再一次犯傻地規劃自己的“完美游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