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2/20
書名:《善解童貞1》
作者:胡萍
出版: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讀這本書完全是因為大寶。
大寶快三歲的時候,突然開始尿褲子。每次尿尿都會憋著憋著,使勁憋著,著急的原地打轉,就是不尿,滲出來的小便浸濕了內褲外褲,還是不尿,尿意來是一身發抖,依然不尿。
好好的,干嘛要憋尿,我就不明白了。每次尿濕了我總是問“好好,尿尿要去哪里?“”廁所。“”好,那下次記得尿尿的時候早點去廁所。““好的。”每次尿濕了褲子,小家伙的態度總是很好,他似乎也覺得尿濕褲子給大家添麻煩了,但是,下次依然憋!依然尿!
我就想不明白了,一歲多就會喊尿尿的小朋友,到了快三歲怎么反而不會了呢?我不相信我的兒子那么笨,也不相信他會故意搗亂,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我開始尋找問題的答案,直到我在《善解童貞1》里讀到:
一歲半至三歲期間,孩子進入到肛欲期發展,此時,孩子需要了解膀胱最大的容量,當身體出現怎樣的感覺時,尿道括約肌才算是到達了臨界點,導致小便不受括約肌控制尿出來。
讀完這段文字,就像一個琢磨了許久的字謎終于被解開,我如釋重負,終于能用輕松的心態來對待好好尿褲子這件事了。甚至有些覺得愧疚,孩子尿褲子的時候并非故意的,他也搞不清楚他為什么會尿褲子,他不明白這是他身體發育的正常現象,在成人激烈的反應中,他總覺得自己做錯了,實際上,錯的是大人。
很慶幸,藉由這本書我讀懂了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
作者是一個堅持15年做同一件事情的人
十五年是個什么概念?就是從小學到高中畢業,不學語數外生物化那么多學科,每天只研究一件事情,我想這件事即使再有趣,不斷的重復不斷的面對不斷的研究也會有乏味的時候吧?當我讀到胡老師這樣的一句解讀的時候,我終于明白15年是個什么概念了。她說:
我的第一個孩子是根兒,現在,他已經長大成人,“善解童貞”是我的第二個孩子,我的兩個寶貝凝聚了我一生的心血和愛!
把性教育當成孩子來愛,那么15年說長也不長了。
而這15年來,胡老師堅持的到底是一件怎樣的事情呢?
這是忌諱莫深的一件事。在我們的周邊,性侵中的受害者常常是被認為骯臟的;來例假是被稱為“身上不干凈的”;生理衛生課常常是以自習的形式結束的;孩子的對性的了解從來不是從父母哪里得來的;……在這樣的環境下研究性教育,需要怎樣的勇氣和毅力,可想而知。
這是幾乎空白的一件事。正是因為我們的忌諱莫深,在中國的五千年文化中,性教育幾乎是完全缺失的。胡老師在半邊天的訪談節目中,談到一件對她觸動很大的一件事。她的班上一個17歲的女孩死在了人流手術臺上。她說,她是學醫的啊,她怎么不知道保護自己呢?不采取避孕措施,懷孕了不去正規醫院,也不向老師和家長求助,在沒有任何資質的診所里做人流,大出血死了。當一個學過婦產科的醫學生都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那么一定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這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有些事并非避而不談就不存在。當我讀完這本書,我忽然覺得自己在性教育這件事情上實在是一無所知,那么多生活的日常,原來都關乎性教育。最近很火的江蘇綜藝某欄目中的媽寶男,當他說“寧肯不娶媳婦,也不能讓我媽媽不高興”,這背后一定有他媽媽的戀子情結,一定有他自己的戀母情結。為了避免我的兒子變成被人唾棄的“媽寶男”,學習性教育迫在眉睫。
這是一本怎樣談性教育的書
?撇開這本書的系統性和實用性,我單想說說這本書的教育理念。既然是孩子的性教育,那么必然要跟孩子打交道,純有理論,即使再正確再有價值,落不了地都是白搭。而這本書的作者深諳兒童教育之道。在讓孩子明白性活動界限這部分,胡老師舉了小男孩小女孩互看生殖器家長要怎么處理的例子。
如果孩子同意結束這個游戲開始新的游戲,聚會就繼續。如果孩子堅持要玩這個游戲,父母要語氣溫和而堅定地告訴孩子:“如果你要繼續玩這個游戲,我就帶你回家!你可以選擇是留在這兒繼續玩還是回家。
胡老師并沒有給小孩子貼上“小流氓”的標簽,充分尊重了孩子。她也用溫和而堅定地態度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這樣做是不被允許的。她還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利——是繼續玩還是回家。這些做法都是與正面管教的理念不謀而合的。
談孩子教育的書,只有懂得怎么尊重孩子懂得怎么跟孩子溝通,那里面的方法才能落得了地,而不只是高大上的理論而已。
結尾就用善解童貞公眾號里面的一句話吧:
知道,才可能理解;理解,才愿意接納;接納,才有了尊重;尊重,才是真正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