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眼中的《金剛經(jīng)》4.0

本文是本人閱讀佛教典籍多年所寫出來的心得感悟。

為什么叫《金剛經(jīng)》4.0

佛學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幾個大概的過程

我們知道佛法起源于印度,我稱之為1.0時代

而后傳入中國,我稱之為2.0時代

傳入中國之后佛法為了適應中國的土壤,所以這些高僧大德們對佛法進行了一些符合中國古代國情的選擇性吸收和加工,我稱之為3.0時代

而中國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制度結(jié)束步入到現(xiàn)代社會,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佛經(jīng)的描述方式,還是古代那一套,導致現(xiàn)在很多人看不明白看不懂,很多人都知道佛法是包含了很深的智慧,但又不知道智慧在哪里,包括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導致人們對佛的誤解越來越深,而我們看到佛法作為一種普世的智慧其受眾越來越小,這里面有深層次的原因,所以,作為一個研讀佛教經(jīng)典的資深佛系青年來說,難免覺得有點可惜,但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可能也沒有那個閑情逸致因為想去看懂幾句佛經(jīng)去學習古代文言文,還有就是認為佛傳達的是一種消極避世思想的這種誤會也比較深,人也不在少數(shù),糾正起來費時費力,這就好像一個品牌的名聲已經(jīng)不好了再去糾正就比較困難,因此個人覺得,我們?yōu)槭裁床荒軗Q一種方式,直接一點,換個牌子,把以前那個品牌里面的好東西繼承過來,使這種普世的正能量得到傳播,是我命名金剛經(jīng)4.0以及標題使用當下的流行詞佛系青年得意義。只所以采取金剛經(jīng),是因為本人把大量看佛經(jīng)的時間都用在理解金剛經(jīng)上,跟他比較熟,僅此而已。

當然,本文不想寫太長,只是拋磚引玉,有緣的讀者如果有更好、更深刻的意見可以相互交流。

本文的適合閱讀對象,不僅僅是對佛學有研究和了解的人,對人情世故有深刻理解的人,精通某一學問的人,想要學習善知識的人,都是本文歡迎的對象。

在這里主要講三個重點,一是個人對《金剛經(jīng)》當中經(jīng)的含義理解,二是個人對《金剛經(jīng)》當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含義理解,三是《金剛經(jīng)》當中所謂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的含義理解。

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一、經(jīng)的含義

經(jīng)是指:特殊的邏輯加工處理排序方式

古人寫書,都是用竹簡,通過竹簡把寫的東西一片一片排列好,通過線連接起來進行加工,形成一篇文章,這個時候我們要注意到一個問題,如果線沒有排好,就容易使竹簡的排列順序打亂,則沒有辦法呈現(xiàn)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要么是不知所云,要么會形成別的意思。所以經(jīng)用在邏輯上的定義是指:邏輯的加工處理排序方式

有些看了佛經(jīng),理解了佛經(jīng)部分意思的人可能會說,我覺得佛經(jīng)里面所講的東西,跟我們平時聽到的道理差不多。引用一句高僧大德的話:佛法里面有很多世間存在的普遍真理。

世間存在的普遍真理說的直白一點的是:大家都知道和理解的東西。

如果一個人搞了半天,學了幾年發(fā)現(xiàn)原來繞了一個大圈學到的是自己早就知道的東西,不僅自己早就知道,大家也都知道,是不是覺得很搞笑。

但是如果有人這樣說,那么他對于佛經(jīng)一定是還沒有入門。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有釘子和木頭,你知道我知道大家都知道,知道世界上有釘子和木頭確實并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如果一個人知道怎么把釘子和木頭組裝起來,做成一個個對我們有用的工具,或凳子、或梯子、或床,這就是本事。

而佛經(jīng)的理解也應當如此。

佛經(jīng)里面確實有很多大家都知道的東西,但是只有我們知道怎么把道理組裝起來形成一個個對我們有用的思維工具,以及知道怎么樣來使用他,通過工具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學習佛經(jīng)才有意義。

以金剛經(jīng)為例,金剛的特性是堅固不壞,佛經(jīng)是智慧之經(jīng),金剛經(jīng)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般若波若蜜簡單來說就是指智慧,所以金剛的比喻用在智慧上就是指自信,經(jīng)的含義是特殊的編排處理方式,因此金剛經(jīng)的含義我們可以把他理解成:通過一定的加工處理方式,使自己的智慧變得更加自信的一部經(jīng)典。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要怎么樣做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這就是金剛經(jīng)最直白的含義。

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含義

無所住就是沒有障礙,就是空。

有所住就是有障礙,就空不了。

什么是空?

我們知道無常、苦、空、非我是佛教當中極其重要的概念。

我們首先來看空的排序,空排在無常跟苦之后,是有意義的。

無常故苦,我們不知道今天賺了100萬,明天還能不能繼續(xù)賺100萬,因為今天不知道明天,無常,所以苦。

因為苦了,我們就要想辦法避免痛苦。

要避免痛苦就要行動,就要去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我們擔心明天還能不能賺今天的這100萬,過不了好日子,我們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比如說把錢存起來,這樣即使哪一天賺不到這么多了,還可以過點安逸日子,或者去投資,多賺幾個100萬,等等。

這個時候,如果問題解決了,痛苦就不存在了,就空了。

如果沒有解決,煩惱還在,就空不了。

但是,好像并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式。世界永遠都在變化。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想,既然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那我們就要保持警惕,不斷地充實自己,這樣子才不會被淘汰,這種主動的做法就叫無住,而被動做事的人我們通常都是形容他想蛤蟆一樣戳一下動一下,這就是有住,所以無住的第一層含義,是積極主動。

有時候一個問題,他是兩難的,既你不能這樣,也不能那樣,左右為難,這個時候就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做法或者說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跳出他的框框,通俗我們講就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了問題,就是無住,如果被困于兩難之中,被法所縛,就是有住。

應無所住的含義綜合起來就是:積極主動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所以空排在苦后面的意義在于,我們最終要行于空,行于空,問題解決了,就空了,沒解決就空不了,所以天馬行空,空放在了行后面,是有道理呢,問題怎么解決呢,要主動去想辦法,早做準備,要善于在兩難的問題中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方案。

這個時候我們再來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含義,就很明確,那就是要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來解決問題。

三、所謂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的含義

這是一個讓人容易產(chǎn)生誤解的說法,既然你都說了非佛法,我來就是學佛法的,那我聽的是什么,你不要跟我解釋一大推,我不聽我不聽。

實際上,我們只需要懂得名詞跟形容詞的區(qū)別,就可以理解這句話。

名詞就是我們對事物的命名,形容詞就是我們描述這個東西所作的比喻

而佛是經(jīng)常用比喻來說法的

這里舉一個例子:

佛問須菩提,如果一個人的眼睛發(fā)射出如太陽一般強烈的光芒,腿如銀河系半徑一樣長,身體如太陽系面積一樣大,那么,你覺得這個人的身體大不大?

你說大不大?

須菩提說,相當相當?shù)拇螅瑸槭裁茨兀驗槟阒v的這個東西實際上只是一個比喻,不是真的有這么大的身體,所以名為大身。如果有人糾結(jié),人的身體真的不可能這么大嗎?到底有沒有可能存在這么大的身體,那佛就呵呵了。

如果這個意思不明顯的話,我舉一個生活當中的例子,我是做銷售,所以就會遇到有的客人來我們家了解跟我說,別人家的套餐東西比你多,價格還比你便宜,你怎么應答,作為專業(yè)的銷售你不能直接說既然別家那么便宜怎么不去別家呢,也不能說一分錢一分貨,這有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嫌疑,那么我怎么說呢?我說“如果我的東西比別人家少,價格還沒人家的便宜,品質(zhì)也差不多,那我們就不應該開門在這里做這個生意”,聰明的客人就能聽懂我的意思,而不會再去糾結(jié)這個問題,如果有人糾結(jié)到底我們有沒有開這個店的意義那我也就只能呵呵了。因為客戶買東西要的無非就是品質(zhì)、服務(wù)跟實惠。

為什么金剛經(jīng)中出現(xiàn)了大量類似于我上面的對話,就是怕人誤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強調(diào)再強調(diào),大家有興趣可以閱讀原文。

佛說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可以翻譯為:

佛所說的法是比喻說法,并不是真的有一個那樣的法存在,所以名為佛法。

這就是我理解的佛說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的含義。

我們總結(jié)上面所講的三個問題,關(guān)于經(jīng)文的理解我們應當注意他背后的邏輯排序方式和描述方式,關(guān)于應于所住而生其心我們翻譯成現(xiàn)代人都看得懂的話就是:以積極主動的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來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困難,關(guān)于佛說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我們要理解佛是比喻說法,并不是說真的是那樣,所以稱名為佛法,這就是個人對這三個問題的理解,謝謝!如果有緣人看完這篇文章對里面所講的有共鳴的話可以私信交流。

最后,如果有人對《金剛經(jīng)》感興趣,這里符上一篇佛對須菩提第二章所提出的云何應住,云何降服其心的問題回答解讀,歡迎有興趣的人一起研究討論。

? ? ? ? ? ? ? ? ? 佛教內(nèi)部公告

如來簽發(fā)文件,文件編號001,大乘般若部

尊敬的諸位菩薩:

? ? ? 如來將一如既往的護念和囑咐諸位菩薩,諸位菩薩欲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而自愿推廣和傳播佛法的行為如來高度認可和贊嘆,佛法能有今天的地位也離不開諸位菩薩的共同努力和付出,諸位做出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績,很多菩薩也從里面得到了心靈境界上上極大的進步和升華,我們深感欣慰,但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成就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有很多值得注意和改進的地方,因此,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讓更多得菩薩得到進步和成長,針對諸位菩薩在傳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來將對這些問題以公告的形式統(tǒng)一回復大家,大家仔細的聽。

在傳法的過程中,諸位菩薩要向那些優(yōu)秀的大菩薩學習,以優(yōu)秀的人為師,向他們學習他們身上那種不把眾生徹底度盡就不罷休的信心和決心,以這樣的一種決心和信心來普渡眾生,但是明白沒有什么眾生是可以徹底度化的,要時刻秉承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匠精神,為什么這樣講,如果有菩薩貪驕慢疑、挑三揀四、不負責任、懶惰懈怠則不當菩薩稱號。

再者,菩薩應當積極主動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普渡眾生過程中的難題,還有在布施的時候要一心一意,少做與布施無關(guān)的事情,菩薩應該以這樣的一種態(tài)度和行為來普渡眾生,能做到這一點的菩薩,如來說他是前途無量的,所得的福德如虛空一樣不可思量。如來高度鼓勵積極主動、勇于創(chuàng)新的行為,這也是諸位菩薩成就不可思議境界、得到無邊無際好處、覺悟至高無上智慧的前提保證。

? ? ? ? ? ? 最后,如來祝愿諸位菩薩心想事成!

? ? ? ? ? ? ? ? ? ? ? ? ? ? ? ? ? 佛歷2562年1月1日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簡書,因為朋友的推薦和強烈建議,我選擇了你。簡單、明了、很安靜,決定把你作為我梳理心情日記和見證仔仔成長的心靈小...
    仔媽閱讀 322評論 0 1
  • 最近做的最有價值的一筆小規(guī)模投資。讓我的開機時間從一分鐘變?yōu)?0s,其余軟件的打開速度也不知道快了多少。 購買了一...
    indEmpire閱讀 4,90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