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然歲
1.
“你們快去贊我的朋友圈。”大學室友Y每發完一條狀態,總是會在宿舍里面吼一聲,讓我們點贊她剛剛發的朋友圈。
Y的朋友圈很好玩,有很多笑點,陌生人翻她的朋友圈,大都會認為Y是一個特別有趣的女孩。
可是有一天,我無意點進Y的朋友圈,發現Y的朋友圈只有零星的幾條分享歌曲的狀態。
我私聊Y,問她怎么了。
Y說,她很多年前的一個不怎么熟的同學加了她,給她的每一條朋友圈都點了贊,難過時候的,傷心時候的。那種感覺很奇怪,就像是赤裸裸站在別人面前,經受別人的打量一樣。
而當Y點進她朋友的朋友圈時,對方的朋友圈什么也沒有,空蕩蕩的。
Y說,我不想再讓一些人通過朋友圈來看我的生活了,所以把很多狀態都設置成了“僅自己可見”。
2.
我和Y一樣,曾經也特別愛發朋友圈。
我分享我的喜悅,分享我的傷心,分享我的收獲,分享我看過的美景和吃過的美食。
可沒有什么人給我的朋友圈點贊,也沒什么人評論我。
我甚至沒法像QQ空間那樣,看到訪客記錄。
我刷朋友圈的時候,發現很多人發的生活狀態都是和朋友去做了一些有趣的事。
只有我,總是一個人,很閑,閑到只能在朋友圈里曬打王者榮耀的截圖,還是我打失敗了的。
所有人三三兩兩,成群結隊。出門可以叫到人陪著,點外賣去洗澡,也不用擔心沒人接外賣電話。
有時候,我看到一部特別好看的電影,于是興沖沖地發朋友圈。希望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和我一起來討論討論劇情。
可是一分鐘后,十分鐘后,二十分鐘后,除了幾個點贊狂人的點贊外,什么也沒有。
我再看那條朋友圈的時候,天啊,太丟臉了。我發的時候沒有注意語氣,像個沒看過電影的土包子一樣。
太傻了。
于是我想要刪除那條朋友圈,但我又舍不得刪。那條朋友圈就是我最真實的想法,最后,我選擇了“僅自己可見”。
我的朋友圈,漸漸地成了一本加了鎖的日記本。
3.
我曾經以為像我這樣,反反復復,糾結著朋友圈的人,很少。可當我和一些朋友談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才發現,很多人和我一樣。
我的閨蜜小艾有一段時間的朋友圈狀態非常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原因是小艾加到了她男神的微信,她男神的朋友圈里各種高大上,各種文藝生活。
小艾說,她也想讓她的男神看到她的美好生活。
她周末會去附近的書店買幾本文藝青年必備讀物,什么《挪威的森林》、《黃金時代》等等,并發圖配字一一有書陪伴的日子最美好。
她每天都會刷她男神的朋友圈,生怕錯過每一條的動態。
可盡管小艾費盡心思營造自己的朋友圈,將她的朋友圈打扮成花園一樣,她男神一次也沒給她的狀態點過贊。
小艾假裝成不食人間煙火的模樣太久了,累了,也疲倦了。
小艾說她怕男神看不懂她發的朋友圈,又怕他看懂了;怕他知道,又怕他不知道。她期待男神點贊和評論她的朋友圈,這樣她就有話題可以和男神聊了。
她不舍得刪除她精心發過的朋友圈狀態,可又覺得曾經的自己太做作也太卑微,沒什么意思,最后就設置成了“僅自己可見”。
那些被鎖起來的狀態,藏著一個人笨拙的愛意。
男神大概永遠也不會知道,有一個女孩曾經在朋友圈里小心翼翼地喜歡過他。
4.
我的朋友阿然是美食達人,她愛旅游,熱衷分享來自各個地方的不同美食。
阿然學過攝影,拍照注意構圖和色彩,她朋友圈里的照片大都精致好看。
但最近阿然把曾經拍過的照片全部設置成了“僅自己可見”。
阿然說,前段時間她去外地參加一個活動,剛買不久的蘋果7被偷了。回到酒店她借用同行的人發了一條狀態:手機被偷了。配了幾個大哭的表情。
出乎意料地是,這條狀態很快就收獲了一堆點贊,還有很多評論。
有人評論說,沒事,土豪可以再買一個。
也有人評論說,反正你有錢,怕什么。
沒有人關心她丟了手機后的心情和境況究竟如何,只有她的父母立刻私聊阿然,語氣里盡是著急和擔心。
阿然那一晚躺在酒店的床上,明明白天累的像條狗,可怎么也睡不著。她忽然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父母,似乎再沒有其他人真正關心她。
她想到自己以前發的關于美食美景的狀態,寥寥幾人點贊,偶有一些評論也不是很好聽的話。
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快樂分享錯了人,就成了炫耀;難過分享錯了人,就成了矯情。
這個世界上,自己的日子是自己在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旁人并不會在意你這一天是在哭還是在笑。
5.
現在的我已經很少發朋友圈了,我不想再去考慮發朋友圈時要屏蔽誰,也不想再被有心之人拿我的朋友圈狀態吐槽。
更重要的是,我不想每隔幾分鐘就去看我在意的人有沒有給我點贊。
現在朋友圈已經成為我的私人日記了,每一條狀態都加了鎖。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
每個人的喜與悲,只能自己品嘗。
反正,也沒什么人在意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