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生二,二合歸一。客觀存在為一,主觀判斷為二。
一,客觀的一,無論主觀介入與否,它具足空性,即潛能,可衍化成萬物。“空”不是“無”,“無”是沒有,是零;“空”是主體狀態(tài)的可能性,是“一”通過迭加后變千化萬的潛能。一,如金剛鉆,亦如泥沙,擱一起,沒有YES/NO,沒有好壞,沒有挑撿,沒有分別,無欲無懼無抗拒,只是安靜地躺那,客觀地存在著。
二,是人心對客觀存在事物(即一)作了判斷,作了拆分歸類,貼了標(biāo)簽。從無分別到有分別,從無分別的一,到有分別的二,人心堪稱"無中生有"的好手,不過這個無分別和有分別只是人心中的幻像。人心從來就是食色貪欲和怕疼怕死恐懼的載體,這種生物本能的運作模式通過人手改變了事物原本的狀態(tài)面貌。盡管客觀事物的狀態(tài)變了,但是一依然是一,一堆金剛鉆是金剛鉆,一顆金剛鉆切開兩半,它還是金剛鉆,區(qū)別無非一克拉兩克拉十克拉。
能容則心定,定則歸一。唯歸一,允執(zhí)厥中。
哲人說:“道心唯微,人心唯危,唯精唯一,允執(zhí)厥中。”?世事如鏡,人心亦如鏡;世事無常,人心亦無常。世事變幻,人心叵測,人心在世事中容易迷失,找不到歸屬,存在感是錯亂的。
哲人說:“戒則精,定則一”。
戒,是用控制、規(guī)避、切除的方式,企圖讓人心純粹起來,但是戒的本質(zhì)還是作判斷和分別,即把不好的去除,把好的留下。精可以無限制地接近一,但是永遠不會成為一,因為精的本身就是嚴重的判斷和分別。
定,是用隨和、允許、包容的方式,輕輕握住了客觀的本體,隨后輕輕張開掌心,默默看著它,允許它在你心里幻化成各種樣子,毋須對它進行判斷和分別,毋須給它貼任何標(biāo)簽。
趣味性地說文解字一下。戒字,“戈”一刀切下去,“廾”便一分為二,戒字,說的就是分別。定字,“??”是“足”(或“止”,腳趾),是走動變動的,再怎么變也有“宀” 寶蓋可以容得下它,定字,說的就是包容。戒和定,是不同的法門。正因為不同,在各自回歸本源的路上,精和一,修行和覺醒,其境界也不同。不同也沒關(guān)系,隨緣吧,辰光一到,自然花開。
“允執(zhí)厥中” 的“中”并非中庸之道的“中間值”,“厥中”即“其中、其間”,是“存在其間”的意思。“人心唯危” 說的是人心在世事莫測面前其存在感的缺失。唯有通過精和一,才能在其間找到穩(wěn)固的存在感:人和事之間,人和人之間,人和我之間,我和心之間,各自歸屬不迷失。穩(wěn)固的存在感,即“定心”。
存在感,并非客觀的存在。存在本身是“一”,存在的狀態(tài)是“一”的屬性,存在的狀態(tài)可以千變?nèi)f化也是“一”的屬性,謂之空性。存在感,好比鏡子反照存在的主體,人心天性為求穩(wěn)定,企圖控制抓住這個虛像而一直無法抓住,從而產(chǎn)生的一種游離感、危機感、不安全感、挫敗感。我們看到的都是客觀存在主體的投射,其虛幻如鏡中花,如水中月,為什么一定要抓在手里才能心神安定呢?用眼睛欣賞它就好了,一切盡收眼底,謂之包容。能包容,能允許它變化發(fā)生而心中不自危,則萬變不離眼中,這就是歸一。歸一不是“一”,不會成為“一”,歸一是讓人心的存在感歸溯到客觀存在主體的本源,承認“一”的空性,允許“一”能千變?nèi)f化。
戒能歸精,定則歸一。唯歸一,允執(zhí)厥中。
判斷,能要你命!內(nèi)在誠信,當(dāng)下解脫!
語言,可以用來做判斷和分別。語言是工具,它有自身嚴重的局限性,特別是在用語言來做判斷和分別的時候,要當(dāng)心,在嘴上或筆端的它,并不是客觀的本體。閉上嘴,你看到的它沒有名字,沒有標(biāo)簽,沒有摻入你的情緒,它在那,它只是在那,它綻開的色彩活了,它變幻延展出來的空間無窮無盡,它的生命和意義根本不是你給它的名字、標(biāo)簽和你亂入的情緒所能局限桎梏。
語言,可以用來傳達智慧。道可道,非常道,可見語言在給后世子孫傳達智慧時,也有局限性。好讀書,不(必)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會意即某種程度上的感悟,而不是去鉆語言文字的牛角尖。智慧根本上還是要靠徒子徒孫自己去“悟”。
語言,可以用來表達內(nèi)心。謝天謝地!語言的這個屬性,是老天給到人類最美的禮物!語言用于表達,癢了就撓,痛了就叫,怒了就罵,讓人舒暢淋漓。但是語言用于表達的時候,往往會導(dǎo)致判斷和分別,在人腦積累成某種惡毒的模式,影響人的行為模式。
市面上有種比較有效的修煉方法,叫“內(nèi)在誠信”:嘗試只是看到和說出自己的狀態(tài),而不去評判這種狀態(tài)是好是壞。例如,
(1)天氣很好!陽光真棒!--- 語言表達。 ?
(2)我喜歡陽光! --- 看見自己的狀態(tài)和態(tài)度,內(nèi)在誠信。?
(3)我不喜歡陽光!我不是正常人! --- 看見自己的狀態(tài)和態(tài)度,內(nèi)在誠信。
(4)我不喜歡陽光!我不是正常人!我這樣不好!--- 前半句內(nèi)在誠信,但是后半句給自己作了好壞的判斷和分別,形成了惡毒的模式。“不正常” 沒問題,你照樣自由自在;正是這一個“不好” 讓你找出各種理由、解釋、逃避、掩飾,“不好”這個標(biāo)簽羈絆你一輩子,不得解脫。判斷,能要你命!
(5)我不喜歡陽光!我不是正常人!這樣不好!還是做正常人好!我最好還是跟他們一樣,去喜歡陽光吧!我只好喜歡陽光!。。。我是喜歡陽光的!--- 內(nèi)在不誠信!因為懼怕被其它人譏笑、排斥或懲罰,你要偽裝得跟其它人一樣,你要逼迫自己跟其他人一樣,你被體制化了,你甚至自我催眠,說自己很爽,其實你很悲催。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在你的成長過程中,周圍的人、父母、老師會強加給你各種評判,他們恩威并施,出各種手段要讓你屈服,你還小,你往往由于懼怕而不敢面對,你用各種理由、解釋、逃避、和掩飾來給自己上套,套上面再加套,長此以往形成扭曲的心理模式,跟老繭一樣一層一層。
(6)你真的喜歡陽光嗎?陽光一出來,其實你身體是不舒服的!我可以允許自己說不喜歡陽光嗎?我不喜歡陽光!。。。我不是正常人!So What ?Fuck you! --- 內(nèi)在誠信。恭喜你,你回歸了內(nèi)在誠信。你的生命從這一刻開始,重新綻放!
要想解開固有的心理模式和行為模式,獲得解脫,回歸自由,感受快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練習(xí)“內(nèi)在誠信”,直接穿透到身體和情緒的底層,喜歡還是不喜歡,要還是不要,自己說。
(7)今天陽光明媚!天氣很好!陽光真棒!--- 語言表達。雖然你不喜歡陽光,但是你的朋友們喜歡陽光,請祝福他們能享受陽光,去看他們沐浴在陽光中的快樂,感受這種洋溢出來的快樂;你不妨撐個傘,享受個陰涼,跟朋友們說一句:“天氣真好!陽光真棒!” --- 語言是用來表達的,可以用這樣的一句語言來表達對大家快樂的認同和祝福,這便是心的境界了。
內(nèi)在誠信,看見自我真實的一面,不作判斷,接納它,包容它,這就是二合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