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疾病都和精神壓力有關。病由心起,魔由心生。可以說,不生氣就不會生病、少生病,不作死就不會死。
一、郝萬山:咽不下那口氣除不了病根
郝萬山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國家中醫經典著作全國示范教學《傷寒論》主講人。曾擔任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等節目主講嘉賓。著有《郝萬山傷寒論講稿》《郝萬山說健康》等。
那是在40多年前,一個剛滿14歲的女孩兒,人極要強。只因所在年級第一批入團名單中沒有她,就斷定是班主任說了壞話,導致吃飯咽東西很不順暢,食物反流,后來發展到胸骨后疼痛而不能忍受。經過某大醫院消化內科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癥,醫生建議做手術,術后,她能正常進食了。不料30年后因家事生氣,已經年滿44歲的女士病情復發。于是來找我。我說,這種病是她生大氣后引發了,食管下段的括約肌痙攣而不能松弛所造成的。中醫叫“噎嗝”。
90%的疾病都和精神壓力有關。病由心起,魔由心生。可以說,不生氣就不會生病、少生病,不作死就不會死。
建議:愛生氣,可經常按摩腹部。不僅能直接調理胃腸系統功能的失調,還可以調節人的心理情緒,促進安眠。
二、顧晉:不愛惜身體,身體不會替你扛過一切
顧晉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外二科主任、博士生導師。被譽為“中國結直腸癌領域的第一把刀”。
有一個病人,他是省級后備干部。四十多歲,仕途一片光明,此時罹患腫瘤。面對腫瘤他選擇了隱瞞,白天在單位上班,利用暑假到我們這兒做手術。回去不告訴任何人,像正常人上班,我勸他,工作是干不完的,身體是自己的,如果沒有好的身體,一切都是“0”。他說:“您不知道,我這個位子多少人爭,他們要知道我病了,還不開心死了!那樣我的前途就沒了!”就這樣,他回到當地繼續工作,不做化療,很快腫瘤復發,離開了我們。
總有人心存在著僥幸,不愿意承認疾病的存在。覺得工作更重要,總想等一等再說,但疾病不會等你,腫瘤不會饒你,你不愛惜身體,身體不會替你扛過一切。
建議:有不適,頭痛頭暈,腹瀉便秘,便血腹脹,消瘦乏力等癥狀,別錯過身體給你的提示,放下手里的工作,尊重身體的提醒,給自己一個機會,留住生命,一切還會有。
三、何裕民:千萬別做“好女人”
何裕民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
有個人找我看病,她在銀行工作,患了乳腺癌。本來乳腺病已經控制得很好,可她總說腰酸背痛。她說:“我一回到家,看到家里地板上有一點灰塵,就要罵人,自己就要拖地。我一看見有灰塵,就心里難受。我這種習慣改不了,我必須把它擦干凈,心里才舒服。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是我有強迫癥。”她說:“我是小校園長,我這輩子做了40多年的教學工作,向來沒出過過失,還一向受贊譽。我不知道為啥會生乳腺癌這種病?”我告訴她:“這就是過于追求完美、太過認真的惡果。
建議:生活中不要太吹毛求疵了,也別做事事追求完美的“好”女人。記住一句話,要想健康些,就得糊涂些。要想長壽些,就得簡單些。要想幸福些,就得隨便些。如此就能活得更好,癌癥也會離得遠遠的。
四、徐林友:改變壞習慣,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
徐林友 黃山市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
回憶起我患癌的前10個月,我曾有過一個月做了26臺大手術的經歷,每天提前上班,直到晚上12點以后才回家,簡單吃了幾口就瞌睡重重,洗漱完后,躺在床上又睡不著,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將近1個月。反思之后,我認為自己得肺癌的最主要原因是:持續長時間的工作壓力過大和疲勞,影響了飲食和睡眠習慣。
五、董峰:防住風邪才能少生病
董峰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治醫師。
有個在國企當老板的病人,今年總是頭痛,每次頭疼起來都說自己簡直想撞墻。原來,他們單位剛搬了新的辦公室,因為房子是新裝修的,味道特別大,必須開窗透氣,所以,整個辦公樓都天天開著窗戶,而他辦公的地方正好后腦勺對著窗子。找到問題所在,我讓他暫時挪一下方向,別把頭對著窗戶,后來他的頭痛就再也沒有犯過。
頭為諸陽之會,“巔頂之上,唯風可到”,頭是人的巔頂,這個地方很多邪氣自己是來不了的,風邪卻容易通過后腦勺鉆進來。風邪入侵人就特別容易感冒,嚴重的話還可能導致頑固性頭痛!
建議:大家一定要避免風吹頭部,尤其是后腦勺。千萬不要因為貪涼對著空調吹,更不要直接鋪個涼席睡在地上。
六、靜養不動,跟自殺是一樣的
王隴德 中國工程院院士、衛生部原副部長。
俗語說“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鱉”。有人說,這兩種動物就愛靜養不愛動,照樣活得長。這種說法大錯特錯!烏龜是骨頭包著肉,人是肉包著骨頭,烏龜是“冷血”,人是“熱血”,能一樣嗎?烏龜身上有230多塊骨頭,90多關節。人身上有206塊骨頭,230個關節。人身上那么多關節就是讓你運動的。只有運動才能保證關節軟骨的健康。關節軟骨里沒有血液供應,必須得吸收關節液才能營養,而關節液只有活動時才能大量分泌。
所以要想長壽多運動,我的旅行箱里一直放著拉力器,無論到哪里出差我都帶著它,用它鍛煉,這個習慣已經保持十多年了。啞鈴、拉力器的主要功能是鍛煉肌肉。美國有研究顯示,如果不去刻意鍛煉,30歲開始人的肌肉便逐年減少,到75歲時會消失50%,這時慢性病你是想防也防不住了。盡管六十多了,我的手臂三角肌、胸肌也不亞于年輕人。
七、不要人為地給自己“誘發”腫瘤
孫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
我是個臨床腫瘤學方面的專家,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身體內,什么時候會發生癌變。舉個例子:我們的身體就像一部精良的汽車,每個臟器24小時都在辛苦工作,當然需要保養和檢修。不少腫瘤,可以說是被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誘發”出來的。比如過多食用高脂飲食、喜歡吃肉、不吃蔬菜就容易誘發腸癌。
吸煙人增多會導致很多“二手煙”肺癌患者。性生活混亂、感染HPV(人乳頭狀病毒)則使得宮頸癌發病上升。然而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以前,醫學界還質疑過,精神因素怎么會跟癌癥有關呢?后來一個研究發現,長期不良情緒會使人體產生應激反應,過強的應激反應就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癌細胞有可乘之機。該睡覺時睡覺、該吃飯時進食,每天有一定時間鍛煉,不要抽煙喝酒。養成規律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生活節奏。總之,不要人為制造很多不利因素,才有利于防癌控癌。
食物別裸露在廚房
窮也得癌,富也得癌,癌癥高發可以用按下葫蘆浮起瓢來形容。相對窮一些地方常見的上消化道癌、子宮頸癌等的發病率剛剛開始下降,常見的肺癌、大腸癌和前列腺癌又明顯增高。云南宣威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農村女性不吸煙,肺癌發病率卻高于男性的地方。
這是因為她們做飯時是生火塘,煙煤燃燒著,卻沒有煙囪,長期處于含致癌物的煤煙環境導致的。而且對她們晾在廚房的食物進行檢測,發現含有致癌物苯并芘。安全起見,食物最好別裸露在廚房,應封閉保存,這樣不管是什么致癌物質,都可以擋在外面了。預防肺癌更重要的還是不抽煙,還要注意生活點滴,如在裝修新房時,要考慮廚房的通風效果。做飯時要開窗通風。少做油炸食物盡量使用微波爐、電飯煲、電烤爐等電器。
吃完飯就離開餐桌
我每天只吃七分飽,但又受不了美食的誘惑,于是感覺吃的差不多了,就馬上離開飯桌,絕不久待,更不會與家人在飯桌旁聊天,生怕管不住嘴又多吃兩口飯菜,偶爾還會把晚飯省下一兩頓。餓著要比撐著強、瘦的要比胖的好。因為肥胖可能為多種癌癥埋下隱患,特別是平時攝入較多動物脂肪、紅肉以及喜歡吃煎炸食物的人,更要適當控制胃口來減少患癌風險。
八、心態陽光點,別把錢看太重
王振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名譽所長。
我沒有把錢放在第一位,如果我把錢放第一位的話,很多事情都可能會發生偏離。我認為錢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感情和人的愛心是無限的。當你生命終了的時候,上帝不會問你有多少錢。十幾年前我去南通會診,當時家屬在我包里塞了一個信封,起先沒看,到上海后一看是四千塊錢,我隨后就給家屬寄回了3600元,因為按照當時上海的規定,只能拿400元的會診費,我不能多拿。
當下社會中的一些人確實需要精神救贖,我們應該充滿希望的去幫助社會,而不是去抱怨。就拿我舉例吧,我有眼病,常常流淚,看了很多地方也沒有能看好,但是我不會去抱怨,經常對自己說:“我在悲傷的場合流淚了,他們會覺得我很同情他。在快樂的場合我流淚了,他們會覺得我能與他們一起感受快樂。而當我要去見上帝時,上帝會說,你回去吧,因為你流淚一定是還留戀那塊土地。很多事情要換個角度去想,無論是科學家、醫者,還是整個社會,一定要有陽光心態,如果只有抱怨,那就不會有前進的激情和動力。
九、肉多了、動少了,病就來了
葛均波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
幾十年前我們一年都吃不了幾口肉,而現在大部分家庭幾乎頓頓都要有肉。我所在的上海中山醫院心內科的病床數,十年前有88張病床,病人要排半年才能進,而現在增加到192張病床,卻排半年絕對排不進來。這很能說明問題。
肉類吃得多造成高血脂、高血壓等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吃得不健康,運動量少了,疾病自然就多了。
十、腿痛再補鈣,晚了
邱貴興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協和醫院骨科教授。
很多人以為,人到老年腿腳疼痛是“缺鈣”造成的,甚至認為這種疼痛不用治療,挺一挺就能熬過去。其實,骨質疏松癥一旦出現明顯疼痛,骨骼中的骨量已丟失30%-50%以上,這時再單純補鈣,已經晚了。最好的辦法當然是“防患于未然”。年輕時努力提高身體的骨峰值、保持正常的骨鈣量和骨密度,就能緩解骨質過早流失。這需要不斷地運動刺激。缺乏運動會使骨丟失加快,容易出現骨質疏松。
走路時講究挺胸提臀,就可以預防骨關節病。一挺胸、一提臀,自然肩部和胯部就都往后走了。再比如坐著的時候,要盡量讓下腰椎部位貼住座椅靠背,或者在腰部墊個小枕頭。能幫助保持腰椎曲線向前,避免勞腰。所以,坐立行你都得順著脊椎的型,才不容易得病。別嫌這么走這么坐費勁,習慣就好了。而且千萬記住,越不舒服越要堅持,因為這說明脊椎已經不習慣正常彎曲了,就應該趕緊調整。
*每天分享養生干貨,喜歡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