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眼中,那時的北關小學無疑就是最好的學校。即便是放在現在,和其他學校相比也毫不遜色。
印象中老師們似乎從來沒有請過假。有一次周老師病了,也只是在講臺上坐了一會兒。學校沒有老師大聲罵過學生,更沒有打人的現象。
中午和下午放學有長長的路隊,有路隊長督促著,只剩下三個人的時候才可以散隊。每個學期開一次家長會,老師們還會進行家訪。記得曾老師和彭老師去我家里時,無論母親怎樣懇求,都沒有留下來吃飯,只是抓了一把炒的花生。
作業不多,沒有很晚睡覺的情況。也有縣里的抽考,大概只是期末吧。有一次老師說我獲獎了,教委獎勵了二十塊錢,學校也獎勵了二十塊錢,用來交了學費后還剩下十多塊,母親給我買了鵝黃的毛衣。
學校還組織我們春游,這在現在的學校看來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四年級時候的春游去的是湖北紅安,烈士陵園的門票上印的詩我印象特別深刻“小小黃安,真不簡單;銅鑼一響,三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上五年級的時候去的是信陽南灣湖,第一次吃到了電視上見過的蛋卷冰激凌,冰冰涼的口感至今難忘。
畢業后陳老師還送給我禮物,是一次她得獎的獎品,一支鋼筆,并且給我弟弟織了一頂帽子 。上師范后,母校還找我要過一次照片,說是要放在學校榮譽室里。我高興之余,不免非常愧疚,母校給予我的,遠遠比我帶給母校的要多。
師范三年級實習的時候,我選擇回到母校。開始只安排我上四年級一個班的作文,后來也上語文課。老師們很認真地對我講如何上課,告訴我板書課題的重要性,告訴我如何評講作文.....那一年正趕上四年級的抽考,我那個班的作文得了縣里的第二名,實習結束,學校硬是給了我二百元錢,那可是當時正式教師的一月工資呀!返校后和其他同學交流,才知道有的同學根本沒有上講臺的機會,更別說享受獎金了,內心真是有感動又慚愧。
實習期間還發生了一件事,讓我感受頗深。有天學校接到通知,說教委要組織校長出去旅游,張校長立刻問是個人出錢還是學校出錢,當得知需要學校出錢時,張校長說:“那我就不去了,學校現在沒錢。”與現在動輒公費的**們,我真為有這樣的老師而驕傲。
什么是教育?愛因斯坦說:“教育就是當一個人忘記了在學校所學的一切東西之后還留下來的。”時隔多年,我也走上的教育的道路。我無法清楚記得老師們當年是怎樣上課的,但是那五年所經歷的一切,對我一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