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遇洛陽李主簿
結茅臨古渡,臥見長淮流。
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
寒山獨過雁,暮雨遠來舟。
日夕逢歸客,那能忘舊游。
今天介紹唐朝詩人韋應物的詩作。
韋應物(737~792),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人。唐玄宗時為三衛郎,建中二年(781)為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江州刺史。貞元初(785左右)為蘇州刺史,后世稱為“韋蘇州”。
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后人每以王孟韋柳并稱。其山水詩景致優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作品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
韋應物的作品中有多首“淮上”遇某某的詩作,如《淮上遇洛陽李主簿》《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淮上喜會梁川故友》。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
前舟已渺渺,欲渡誰向待?
秋山起暮鐘,楚雨連滄海。
風波離思滿,宿昔云鬢改。
獨烏下東南,廣陵何處在?
這里的淮上,拉拉藤認為還是指韋應物在滁州為官時候的屬地,大致今天蚌埠的淮上區。因此,把韋應物的“淮上”相關詩篇,作為“淮詩”確實有些牽強。
韋應物還有一首詩,被某些人硬扯到大淮安,那才是真正的望文生義。這便是《樓中閱清管》,詩云“山陽遺韻在”,這里的山陽并不是唐朝楚州的山陽。
樓中閱清管
山陽遺韻在,林端橫吹驚。
響迥憑高閣,曲怨繞秋城。
淅瀝危葉振,蕭瑟涼氣生。
始遇茲管賞,已懷故園情。
此處“山陽”指的是山陽笛:晉朝向秀經山陽(今天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舊居,聽到鄰人吹笛,不禁追念亡友嵇康 、呂安,因作《思舊賦》。后因以“山陽笛”為懷念故友的典實。亦省作“山陽”。如明朝劉基 《五月三日會王氏南樓》詩:“無然學兒女,愴恨山陽笛。”
而這首《樓中閱清管》中的“清管”,是指聲音清越的管樂器。如謝靈運 《江妃賦》:“建羽旌而逶迤,奏清管之依微。” 唐朝張祜 《雜曲歌辭·少年樂》:“綠鬟深小院,清管下高樓。”
至此,韋應物和“淮上”的關系基本理清了。不過,滁州、楚州相鄰,韋應物也的確數次經過楚州。如其《將發楚州,經寶應》:
孤舟欲夜發,只為訪情人。
此地忽相遇,留連意更新。
停杯嗟別久,對月言家貧。
一問臨邛令,如何待上賓。
還有《夕次盱眙縣》:
落帆逗淮鎮,停舫臨孤驛。
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
獨夜憶秦關,聽鐘未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