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長LEO(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侵權刪)
今天整理了書中另一部分重要的干貨——“做個超級現實的人”。
作者瑞·達利歐面對生活時有一個特別的方法,他把生活想象為一場游戲,面臨的每個問題都是一個需要破解的謎。通過解謎獲得一塊寶石,即一項原則,它能幫助在未來避免同樣的問題。不斷收集這樣的寶石能夠提高他的決策水平,這樣就能進入更高一級的游戲,游戲變得更難,涉及的利益也變得越來越大。在游戲過程中會產生各種情緒,這些情緒可能幫助玩家也可能傷害玩家。如果能調和情緒與邏輯,只有在二者相符時才行動,就能做出更好的決策。
聽起來很有意思吧,因為這樣更有有助于人們理解現實是如何運行的,以及如何應對現實,這也是最重要的?,F在我們就來看看究竟該如何擁抱現實、應對現實。
(一)做一個超級現實的人
不要誤會,這里的現實的人不是指勢利小人,而是勇敢地面對和接受現實生活帶來的快樂與悲傷,成就與挫折。
理解現實,接受現實,處理現實問題,既是務實的,也是美妙的。作者就是一個超級現實的人,所以瑞·達利歐學會了欣賞所有現實的美好,包括嚴酷的現實,并開始鄙視不現實的理想主義。
瑞·達利歐也相信實現夢想的重要性。在他看來,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實現夢想,追求夢讓生活有了韻味。其中要強調的是,創造偉大事物的人不是空想者,而是徹底地扎根于現實。做一個超級現實的人將幫助你明智地選擇自己的夢想并實現它,即是務實。
a.夢想+現實+決心=成功的生活。
成功的生活是什么樣的?我們都有內心深處的需求,所以每個人都要決定對自己而言什么是成功。你想成為宇宙的主宰還是成天吃零食看電視,還是想要追求別的東西,你并不需要關心。一些人想要改變世界,而另一些人只想與世無爭地簡單享受生活,二者沒有好壞之分。每個人都需要判斷自己最珍視的是什么,并選擇實現它的路徑。
如果這兩方面你都很想要,所以要愉悅地努力工作,以爭取二者兼得,并且發現它們很可能是一回事,而且相輔相成。從生活中獲取盡可能多的東西,并不只是一個要為此而工作得更辛苦的問題,這更多的是一個供工作效率的問題,因為有效工作能把你的能力提升幾百倍。
(二)真相(或者更精確地說,對現實的準確理解)是任何良好結果的根本依據
當真相與愿望不符時,大多數人抗拒真相。這很糟糕,因為好東西會自己照顧自己,而理解和應對不好的東西才是更重要的。
(三)做到頭腦極度開放、極度透明
任何人都不是生來就知道真相是什么。我們必須或者自己發現真相,或者相信、追隨其他人。關鍵在于知道哪種做法將帶來更好的結果。
a.對于快速學習和有效改變而言,頭腦極度開放、極度透明是價值無限的。
學習過程是一連串的實時反饋循環:我們做決定,看到結果,然后根據結果改進對現實的理解。
做到頭腦極度開放能夠增強這些反饋循環的效率,因為這能讓你和其他人無比清晰地看到你在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而不會產生誤解。你的頭腦越開放,你就越不會自欺,其他人也就越會給你誠實的反饋。如果你不能坦然地讓自己做到極度透明,你就學不到東西。
b.不要擔心其他人的看法,使之成為你的障礙。
你必須以自己認為最好的獨特的方式行事,這樣做肯定會有反饋,你必須思考這些反饋。
學著做到極度透明,就像學習如何公開發言一樣:一開始你會難堪,但你練得越多,你就越能應付自如。除了讓我能自由做自己之外,這樣做還會讓我和其他人相互理解,與彼此不理解相比,這更有效而且更讓人快樂。
想想看,如果人們不是隱藏看法,而是公開分享看法,這將減少多少誤解,世界的運轉將會變得多么高效,我們將會多么接近真相。這種極度探尋真相、極度透明,大大改善了我的決策和人際關系。
c.擁抱極度求真和極度透明將帶來更有意義的工作和更有意義的人際關系。
接受現實工作的真實反饋,公開一切原則。只要多練習,絕大多數人會感覺這樣做很有收獲,很快樂,換其他做法反而不舒服。
這需要練習和改變人的習慣。大多數習慣的改變通常需要約18個月,這也一樣。
(四)觀察自然,學習現實規律
大自然向我們展示了所有的現實規律。通過理解規律,我們能利用規律促進自身的進化,實現我們的目標。例如,人類能飛行,能在全世界發送手機信號,這些能力來自理解和應用已有的現實規律——物理規律或自然世界的法則。人在嘗試理解任何東西(經濟、市場、天氣等)時,都可以從兩種視角出發:
自上而下:努力找到這些東西背后的唯一驅動法則或規律。例如,在理解市場時,人可以研究影響所有經濟和市場的普適法則,如供求關系;在理解物種時,人可以集中了解基因密碼是如何對所有物種發生作用的。
自下而上:研究每種具體情況及其背后的法則或規律,例如,小麥市場獨特的法則或規律,或者使鴨子區別于其他物種的基因序列。
自上而下地觀察事物,是在宏觀普適法則背景之下理解我們自身和現實規律的最佳途徑。自上而下地觀察自然,我們會發現我們所說的人性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動物性。
a.不要固守你對事物“應該”是什么樣的看法,這將使你無法了解真實的情況。
不要讓偏見阻礙我們保持客觀。想要取得好結果,我們需要冷靜而不是情緒化。
當看到一些我們(或人類)認為是錯誤的自然事物時,先假定我們是錯的,然后努力弄明白,為什么說自然如此運行是合理的。
這可以讓我們陷入思索。假如我看到的事情沒有發生,世界會變好還是變差?這個視角促使我考慮這件事后續、再后續的影響,于是我們就會發現那樣的話世界將會變差。自然會走向整體的最優化,而不是個體的最優化,但多數人只是根據事物對自身的影響判斷好壞。
b.一個東西要“好”,就必須符合現實的規律,并促進整體的進化,這能帶來最大的回報。
例如,如果你發明了某種世界覺得有價值的東西,你幾乎肯定會獲得回報。反之,狀況不佳、偏離進化進程的人、物種和事物通常會遭到現實的懲罰。
c.進化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東西,是一切的驅動力。
盡管所有東西似乎都會死亡或消失,但真相是,它們只是以進化的形式重新組合了。進化是好的,因為它是一個適應的過程,通常會推動事物的改善。產品、組織、人類的能力,所有東西都在以類似的方式逐漸進化。這只不過是一個要么適應、改進,要么死亡的過程。
d.不進化就死亡。
這個進化循環不僅適用于人,也適用于國家、企業、經濟體,以及一切事物。
整體會自動地自我修正,個體卻不一定。例如,假如市場供給過多、浪費過多的話,價格就會下跌,企業就會破產,產能就會降低,直至供給下降到與需求相適應的水平,那時進化循環又會從相反的方向重新開始。
關鍵在于經歷失敗、學習和快速的改進。如果你不停地學習和改進,你的進化過程就會循環上升;如果做得不好,就會變得更糟。
(五)進化是生命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回報
進化是出于本能的,所以大多數人都會感覺到內心深處的這種動力,也就是說,我們本能地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好,本能地創造和改進技術以幫助自己。
a.個體的激勵機制必須符合群體的目標。
自然創造了各種激勵機制,促使追求自身利益的個體帶來整體的進步。一個簡單的例子是性與自然選擇。自然給了人類極多的從事性行為的激勵,主要表現為該行為會提供巨大的快樂,但它的目的是促進基因的進化。通過這一方式,每個個體的需求都得到了滿足,也為整體的進化做了貢獻。
b.現實為了整體趨向最優化,而不是為了個體。
為整體做貢獻,你就可能收獲回報。自然選擇讓更好的品種得以保留和傳承(如更好的基因、更好的養育他人的能力、更好的產品等)。結果是整體的持續循環改進。
c.通過快速試錯以適應現實是無價的。
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或引導,自然選擇的試錯過程就能實現改進。我們的學習也是這個道理。
至少有三種學習能促進進化:
1.以記憶為基礎的學習(有意識地儲存不斷出現的信息,以便以后可以記起來);
2.潛意識的學習(從未進入意識的、我們從經驗中習得的知識,但也會影響我們的決策);
3.與人類思考無關的“學習”,例如記錄物種適應進程的基因的進化。
d.意識到你既是一切又什么都不是,并決定你想成為什么樣子。
今天的每個人都只是約70億人類中的一員,而人類又只是地球上約1000萬物種中的一個。地球只是銀河系約1000億顆行星中的一個,而全宇宙有約2萬億個星系。人的壽命只是人類歷史的約3000分之一,而人類歷史又只是地球歷史的2萬分之一。
對于我們而言,我們的生命終止了,全世界也就消失了。我們渺小、短命得不可思議,無論取得什么樣的成就,其影響都是微不足道的。同時,我們又本能地希望有意義,希望進化,而我們只能產生一丁點兒意義。所有這些一點點的意義加起來,才是宇宙進化的推動力。
(六)理解自然提供的現實教訓
理解自然和進化的規律,在很多方面對我有好處。最重要的是,這會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應對自己遇到的現實,做出艱難的抉擇。
當你開始從理解現實規律的視角看待現實,而不是認為現實不對時,你會發現幾乎所有起初看起來“不好”的東西,如雨天、缺點甚至死亡,都是由于自己對于自己想要擁有的東西持有先入為主之見。
a.把你的進化最大化。
人獨特的邏輯、抽象、從更高層次思考的能力,是在大腦皮層的構造中完成的。人類大腦的這些部分比動物更發達,讓我們引導自己的進化。因為我們能進行有意識的、以記憶為基礎的學習,所以我們能比任何物種都更快、更深入地進化。
持續地追求學習和改進的動力,讓人類天生地對進步感到快樂。盡管大多數人覺得他們是在追求能讓自己快樂的東西(玩具、大房子、金錢、地位等),但這些只能帶來小的滿足,遠遠無法與進步能給大多數人帶去的長期的滿足感相比。
一旦得到我們追求的東西,我們的滿足感通常不會延續。這些東西只是誘餌。追逐誘餌要求我們必須進化,而且對所有人來說重要的是進化,而不是回報本身。成功就是以盡可能高效的方式拼搏和進化,迅速認識自身和所處環境,然后通過改變實現進步。
b.記住“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獲”。
雖然我們不喜歡痛苦,但自然的一切創造都有目的,所以自然讓我們痛苦是有意圖的。那么意圖是什么?痛苦讓我們清醒,幫助我們進步。
c.自然的一項根本法則是,為了贏得力量,人必須努力突破極限,而這是痛苦的。
不論是鍛煉身體還是歷練頭腦,人都會躲避痛苦,如舉重的痛苦,如沮喪、思想掙扎、尷尬、恥辱的痛苦。在面對自身存在缺陷這個現實時,這一點就體現得更明顯了。但如卡爾·榮格所說,“人需要困難,這對健康來說是必需的”。
(七)痛苦+反思=進步
如果你能養成一種習慣,面對精神痛苦時能夠自動地反思痛苦而不是躲避痛苦,你將能夠快速地學習和進化。如果你選擇在這條常常很痛苦的個人進化之路上拼搏,你將自然而然地不斷“更上一層樓”。
當你到達了更高一層的境界,你就會發現,你原來只是因為境界低才覺得之前的東西令人頭疼,但其實并沒有那么糟。你的層次越高,你就越能有效地應對現實,塑造符合你目標的結果。曾經看起來復雜得不可思議的東西,也會變得簡單。
a.迎接而非躲避痛苦。
每當你遇到痛苦的東西時,你就處在一個重要節點:你可以選擇健康并痛苦的事實,也可以選擇不健康但舒適的幻覺。妙處在于,如果你選擇了健康之路,痛苦將很快變成快樂。痛苦就是信號!就像不鍛煉的人開始鍛煉,養成享受痛苦的習慣,從痛苦中學習,將讓人步入新境界。
b.接受嚴厲的愛。
我們想給他人尤其是我愛的人最好的東西是,應對現實以實現愿望的能力。為了實現增強他們能力的目標,我們經常會否定他們的“愿望”,因為這樣做將給予他們拼搏的機會,以便他們增強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己實現愿望。這在情感上會讓人難以接受,盡管他們在理智上明白,他們需要通過困難體驗增強能力,如果我們只是給他們想要的東西,就會削弱他們,最終導致他們需要更多的幫助。
(八)考慮后續與再后續的結果
如果人們過度重視決策的直接結果而忽視后續和再后續的結果,他們就很難實現目標。因為直接結果和后續結果的值得追求性通常是相反的,這會造成決策的重大錯誤。
例如,鍛煉的直接結果是痛苦和花費時間,通常被視為不值得追求的,但后續結果是更健康和更具吸引力的形象,這是值得追求的。類似地,好吃的食物往往對你身體不好,反之亦然。
直接結果經常是誘惑,導致我們失去真正想要的東西。而有的人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頂住誘惑,克服可能妨礙自己實現目標的痛苦,這樣的人擁有成功人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九)接受結果
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情況,如果你能負起責任,進行良好的決策,而不是抱怨你無法控制的東西,你將更有可能成功并找到幸福。心理學家稱此為擁有“內控點”,各種研究不斷顯示,擁有“內控點”的人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所以不要為喜不喜歡自己的處境擔憂,生活根本不關心你喜歡什么。你必須根據自己的愿望找到實現愿望的途徑,然后鼓起勇氣堅持下去。
(十)從更高的層次俯視機器
人類擁有獨特的從更高層次俯視的能力,這不僅適用于理解現實和現實背后的因果關系,也適用于俯視自身和周圍的人。
a.把自己想象成一部在大機器里運轉的小機器,并明白你有能力改變你的機器以實現更好的結果。
b.通過比較你實現的結果和你的目標,你就能確定如何改進你的機器。
c.區別作為機器設計者的你和作為機器中工作者的你。
大多數人一直都把自己看作機器中的工作者。如果你能夠看到這兩種角色之間的區別,并且看到成為自身生活的良好設計者與管理者要比成為機器中的工作者重要得多,你就走到了正確的道路上。
想要取得成功,作為設計者和管理者的你必須客觀看待作為工作者的你,不高看自己,也不讓自己承擔不應該承擔的任務。
d.大多數人犯下的最大錯誤是不客觀看待自己以及其他人,這導致他們一次次地栽在自己或其他人的弱點上。
這么做的人不會成功,因為他們固執己見。如果能克服這種傾向,他們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e.成功的人能超越自身,客觀看待事物,并管理事物以塑造改變。
面對自身缺點,你有4種選擇:
1.你可以否認缺點(這是大多數人的做法)。
2.你可以承認缺點并應對缺點,努力把缺點轉化為優勢(能不能成功取決于你的自我改變能力)。
3.你可以承認缺點并找到繞過缺點的方法。
4.或者,你可以改變你的目標。
第一種是最不好的選擇,否認只會導致你不斷地栽在自己的缺點上,不斷經受痛苦,而不會有其他結果。
成功的人能接受其他人的觀點,而不是固執己見。他們能客觀看待自身和其他人,讓正確的人扮演恰當的角色,以實現他們的目標。
如果你學會了這么做,你會發現幾乎沒有你無法實現的成績。例如,假如作為設計者和管理者的你發現,作為工作者的你某件事情做不好,你就應該解雇這個作為工作者的你,找到一個好的替代者,而在此過程中你必須一直作為自身生活的設計者和管理者。
f.在你不擅長的領域請教擅長的其他人,這是一個你無論如何都應該培養的出色技能,這將幫助你建立起安全護欄,避免自己做錯事。
g.因為客觀看待自身很困難,所以你需要依賴其他人的意見,以及全部證據。
h.如果你的頭腦足夠開放,足夠有決心,你幾乎可以實現任何愿望。
思考你追求的目標是否符合你的特性。不管你的特性是什么,總是有很多條道路適合你,所以不要固守一條道路。如果一條特定的道路走不通,你只需要找到另一條適合自己特性的好道路。
了解現實如何運行,構想我們想要創造的東西,將其實現,是件讓非常興奮的事情。努力爭取偉大的目標很容易讓我們失敗,因而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并想出新的主意才能繼續前進。
卷入快速學習的反饋循環之中是件令人興奮的事情,就像沖浪者熱愛沖浪一樣,盡管這有時會使你跌倒。就像長跑者忍耐痛苦去體驗“跑步者的愉悅感”一樣,已經基本上走出了為犯錯而痛苦的階段,而是享受從犯錯中學習的愉悅。我相信通過練習你也能改變自己的習慣,體驗同樣的“從犯錯中學習的愉悅感”,進而更好地融入現實之中。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