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哥是四川人,86年生,我的大學同學,然而我們卻不在一個學院。大學四年我認識的人很多,認識時間長的人也很多,但是鑫哥卻是我朋友同學圈子里認識時間最晚、也是認識時間最短的一位。如今畢業近一年的時間,我們之間沒有過多的聯系,但是他對我的影響一直都在。
我與鑫哥的相識就像很多青春校園小說中寫的一樣是在圖書館,那時的我們都是大三,不同于青春校園小說的是我們之間并沒有擦出那些狗血的愛情火花,反而是“戰友”、“哥們”、“好朋友”情誼。總有人說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吸引到與你相似的人。師范生公共課、期末考試周、考研,就這三樣東西將我和他聯系在一起。
我們就讀的學校是一個面積不大,并且還是在半山腰上的學校,所以關于哪個學院里的哪個誰以及與這個人有關的江湖事跡很容易被傳開。一次午飯時間和基友提到了鑫哥,她說:“那是我們院的大神!”“神”在哪里呢?神在他上課戴墨鏡走進教室,神在他經過多次高考后和我們為伍,神在他還要考研。
當堅持成為一種習慣,勇氣自然不會因為失敗而喪失。剛認識的時候我沒有主動問起過他為什么高考考了那么多次,現在又為什么要考研,畢竟誰都不愿意向別人說起自己失敗的過往。可是鑫哥從來都沒有向我掩飾過自己的年齡和經歷,當他說到自己的年齡時,我有點擔心他會尷尬,但是從他的話語中我感受到的是他對目標的堅定。那時的我們都在為自己的目標堅持和努力,所以很多東西似乎是不言自明的。直到考研失敗,我才真正體會到失敗的聲音是多么刺耳,似乎身邊每個人的眼神中都充滿了嘲諷和幸災樂禍。我沒有辦法接受自己的失敗,更加沒有辦法接受自己的萎靡不振,所以我倉皇而逃。直到有一天他約我一起吃午飯,我才知道同樣考研失敗的他依舊是過著和以前一樣的生活,帶家教、圖書館自習,就像考研這件事沒有發生過一樣。或許是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失敗,或許只是裝作云淡風輕。就這樣他已經走在了二戰考研的路上。有的時候并非是山真的有那么高大,只是我們夸大了山在我們心中的形象以至于把自己看的很渺小。
曹劌論戰講究的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鑫哥二戰未能如愿。他沒說自己失敗的原因在哪,也沒有質疑過上天為何如此不眷顧他,他還是和以前一樣默默地接受自己的失敗,開始新的一輪。害怕失敗的心態比害怕失敗更可怕。我不知道他的做法是否正確,也不知道他這次堅持是否會有一個讓他滿意的結果,但至少他是一個敢于為了自己的夢想選擇堅持和努力的人,不像有的人連重新開始的勇氣都沒有,例如我。有人要成功就一定要有人失敗,失敗不過一瞬間的事,但是成功卻要日積月累,輕而易舉就實現的事兒也不叫夢想。為什么失敗?因為那是個大夢想!
我看過很多勵志典范,讀過很多關于“堅持”和“勇氣”的書,一度曾想過在字里行間找到人生的方向、滌蕩自己內心中的懦弱。那些作者的文筆和故事都令我感動過,但是他們都距離我太過遙遠,我無法真切的感受到堅持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堅持到最后是為了一個令人艷羨的結果還是為了堅持而堅持。鑫哥從來都沒有和我講過他是如何熬過那些難挨的日子,也沒有和我說過任何有關放棄的話,他告訴我既然有人坐轎子就會有人抬轎子。堅持也好,執念也罷,他一直在默默地向前走著,沒有任何抱怨和沮喪。鑫哥是我身邊唯一的勵志大神,也許他自己都不知道,當他勇敢面對考研失敗的樣子是有多帥。正因為心中的那個夢、那一份追求,讓這個已經處于而立之年的“大叔”還在堅持著、努力著,即便現在身處逆境,他也未曾動搖過。
愿每一個為夢想而堅持努力的人都能夠如愿!